《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1022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7663873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47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1022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1022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1022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1022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1022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10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1022(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UDC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GB/T50XXX20XXPGB/T50XXX20XX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 Deliver Standard of Building Design-Information Modeling 20XX XX XX 发布20XX XX XX 实施20XX XX XX 发布20XX XX XX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

2、发布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 Deliver Standard for Building Design-Information Modeling GB/T 50XXX-20XX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 行 日 期 : 2 0 X X 年X X 月X X 日 中国 xxxx 出版社 20XX北京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 2012 年工程建设标准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 (建标20125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 在广泛

3、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命名规则;5.建筑工程信息模 型建模要求;6.建筑经济对设计信息模型的交付要求;7 建筑工程设计专业协同流程和数据传递; 8 建 筑工程信息模型交付物。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 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 9 号主语国际 2 号楼,邮编:100048)。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参加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

4、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理正软件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柏慕进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悉地国际(CCDI)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同济大学 天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艾奕康咨询(深圳)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图软香港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奔特力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上海大学 上海城建(集团)公司

5、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五洲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工程管理系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北京华思维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建谊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鲁班软件 深圳市建筑设计总院 上海城建设计总院 四川省建筑设计总院 华科优建(武汉)工程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排名不分先后) 孙英魏来何海芹易君张志飞徐卫国卜一秋黄琨高成勇王国俭罗伟于洁 王春光过俊李邵建张学生黄亚斌王广斌刘守

6、奎许蓁骆汉宾龙辉元崔旸张吕伟 焦安亮张鹏赵昂杨峥金新阳马恩成陈勇侯本才何立波杜娟辛佐先冯志江 王乔恒张学斌谢卫周立李伟伟庄惟敏陈宇军陈继良张东升张金月穆威张炜 周汉钦韦晓泉刘立明吴俊书杨志魏有光杨帆杨海涛熊婧彤曲昌盛冯树坚唐小卫 范恩杰欧均胜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 1总则6 2术语和符号7 3基本规定9 4命名规则9 4.1.对象和参数的命名9 4.2.文件命名10 5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要求12 5.1.总体要求12 5.2.模型精细度12 5.3.信息粒度13 5.4.建模精度19 6建筑经济对设计信息模型的交付要求27 7建筑工程设计专业协同流程和数据传递29 7.1.建筑信息模型策略

7、书29 7.2.碰撞检测29 7.3.数据状态标识29 7.4.数据传递30 8建筑工程信息模型交付物31 8.1.一般规定31 8.2.交付物31 Contents 1General Principles6 2Terms7 3Basic Requirements9 4Naming rules9 4.1.Naming of Objects and Properties9 4.2.Naming of Files10 5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12 5.1.Gereral Requirements12 5.2.Level of De

8、tails12 5.3.Information granularity13 5.4.Level of Model Details19 6Delivery for Building Cost Estimation27 7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Design Collaber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29 7.1.BIM Strategy Guide29 7.2.Collision Detection29 7.3.Data Status29 7.4.Data Exchange30 8Deliverables of Building I

9、nformation Modeling31 8.1.General Requirements31 8.2.Deliverables31 1总则 1.0.1.为保障国内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设计信息模型的交付行为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 的,兼容性强的统一基准,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数据的建立、传递、和解 读,特别是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工程设计参与各方的协作,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管控、交付等过 程。另外,本标准也用于评估建筑信息模型数据的成熟度。 1.0.3.本标准适用的建筑工程范围是各类民用建构筑物, 包括住宅建筑、 公共建筑、 地下

10、空间等。 普通工业类和基础设施建构筑物,包括仓储建筑、地下交通设施中的民用建筑物。 1.0.4.本标准为建筑信息模型提供统一的数据端口,以促使国内各设计企业(团队)在同一数据 体系之下工作与交流,并实施广泛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1.0.5.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的建立和交付,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2术语 2.0.1.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个体名词。包含建筑全生命期或部分阶段的几何信息及非几何信息的数字化模型。建筑信息模 型以数据对象的形式组织和表现建筑及其组成部分,并具备数据共享、传递和协同的功能。 2.0.2.建筑信息化

11、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集合名词, 在项目全生命周期或各阶段创建、 维护及应用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进行项目计划、决策、设计、建造、运营等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也可简称为“建筑信息 模型”。 2.0.3.全生命周期Life-Cycle 建筑物从计划建设到使用过程终止所经历的所有阶段的总称, 包括但不限于策划、 立项、 设计、 招投标、施工、审批、验收、运营、维护、拆除等环节。 2.0.4.协同Collaboration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共享及互操作性的协调工作的过程,主要包括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协同、 项目各

12、参与方内部不同专业之间或专业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协同、 以及上下游阶段之间的数据传递 及反馈等。从概念上,协同包括软件、硬件及管理体系三方面的内容。 2.0.5.使用需求Utilization Requirements 根据项目阶段和工程需求而确定的对于建筑工程信息模型信息需求。 2.0.6.几何信息Geometric Information 表示建筑物或构件的空间位置及自身形状(如长、宽、高等)的一组参数,通常还包含构件之 间空间相互约束关系,如相连、平行、垂直等 2.0.7.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ic Information 建筑物及构件除几何信息以外的其它信息,如材料信息、价格信

13、息及各种专业参数信息等。 2.0.8.模型精细度Level of Details 表示模型包含的信息的全面性、细致程度及准确性的指标 2.0.9.信息粒度Information granularity 在不同的模型精细度下,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所容纳的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的单元大小和健全 程度。 2.0.10.建模精度Level of Model Detail 在不同的模型精细度下,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几何信息的全面性、细致程度及准确性指标。几何 精度采用两种方式来衡量,一是反映对象真实几何外形、内部构造及空间定位的精确程度;二是采 用简化或符号化方式表达其设计含义的准确性。 2.0.11.建模几何

14、精细度Geometric Fineness 建模过程中,模型几何信息可视化精细程度指标。低于建模几何精度的几何变化,当不影响使 用需求时,可不必可视化表达。 2.0.12.交付过程Delivery procedure 将符合要求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的设计成果按协议或约定交 付业主或委托方的过程。 2.0.13.交付物Deliverables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的可供交付的设计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各 专业信息模型(原始模型或经产权保护处理后的模型)、基于信息模型形成的各类视图、分析表格、 说

15、明文档、辅助多媒体等。 2.0.14.交付人Deliverables Provider 提供交付物的一方。 2.0.15.专业交付信息集合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Deliverable Set 根据使用需求,从建筑工程信息模型中提取的工程信息的集合。 【条文说明】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无可能包 罗万象,应针对具体工程实际来确定所需交付 的信息。BuildingSMART 将 IFC 和实际交付进 行了如下图形比对。从图中可看出,针对特定 目的交付的信息是一个信息组合,立面包含了 完成特定目的所需的必要信息。 2.0.16.碰撞检测Collision Detection 检

16、测建筑信息模型包含的各类构件或设施是否满足空间相互关系的过程。通常包括重叠检测, 如结构构件与建筑门窗的重叠,设备管线与结构构件的穿插等;以及最小距离检测,如管线与其它 管线或构件间是否满足最小设计及安装距离的要求等。 3基本规定 3.0.1.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所包含的信息以及交付物应符合工程项目的使用需求。工程项目的使用 需求与工程性质、阶段、目的有关。 【条文说明】各专业录入的信息应满足交付物使用者的最低数据需求。交付物使用者的 最低数据需求根据交付物使用目的确定,交付物使用目的包含:可行性研究、规划和建筑设 计审批、造价计算、工厂预制或制造、物料采购、竣工审查、运营和维护。 3.0.2.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的信息应的输入方应保证所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0.3.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可包含超越使用需求的冗余信息,但是信息的输入方应采取必要措施减 少冗余信息的产生。 【条文说明】在实际操作情况中,冗余信息不可避免。例如当进行墙体建模时,大量的 信息都会随之产生,其中有些信息并非针对使用需求,这种情况难以避免,因此也不必刻意 去完全消除冗余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