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资管业务结构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6638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行资管业务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工行资管业务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工行资管业务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行资管业务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行资管业务结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尽管泛资管时代全面开启,各类金融机构争相跑马圈地,但韩松依旧坚信,银行系资管在其中扮演无可替代的标杆式地位,希望打造“产品体系最丰富,投资运作最稳健” 的百年资管。目前,由他担任主帅的工行资产管理部,业务规模、收入一直稳居国内银行业首位。去年底,整个银行业理财业务余额约 15 万亿,工行即为 1.98 万亿,占比接近七分之一,而排除年末数据受“分流因素”影响,工行目前常态化的理财业务规模均值约可达到 2.1 万亿。年均规模增速 40%,年均收入增速 20%。相比部分中小型机构的短期迅速扩张,工行资管各项经营指标、业务管理体系等都已进入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但面对变化中的监管要求和市场环境,工行组

2、织结构从设立“一级部门”到“利润中心” ,再到如今的事业部改造;资产端的“去非标 ”,产品端的 “净值化” 转型,各项改革依旧马蹄声急。产品净值化转型现阶段,在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银行理财走到改革的十字路口,不论是产品端还是资产端,各种变化都悄然出现,工行也不例外。韩松在接受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工商银行去年在产品端做出了一个非常大的调整,即将过去以期次型为主的产品结构,逐步转化为如今绝大多数比例的净值型产品、无固定期限产品。他表示,期次型产品的优点是银行流动性压力小,客户也能获取稳定的固定收益;但缺点则为,产品滚动发行为柜面人员带来了大量的重复销售工作,存款也

3、会不自觉的受到理财产品到期的冲击。于此,工行资管业务下定决心推进净值化转型,“重点发展增利系列、稳利系列、无固定期限系列、类基金系列等净值型产品线”成为该行 2014 年报中,对理财业务提出的首项规划和预期。就工行去年以来力推的“增利/尊利系列”而言,产品结构为在 40 至 360 天不等的最短持有期后,就相当于投资收益率较高的高流动性理财产品,可随时赎回。这种开放式无固定期限的产品也被工行内部作为向高标准净值化产品转型打下良好基础。据了解,经过一年的调整,工行期次型与无固定期限型产品比例已从年初的 8:2,逆转为如今的 2:8,无固定期限产品已占据大半壁江山,为持续向净值型转型奠定基础。同时

4、,工行理财也开始触网。去年,按照 e-icbcICBC 的统一部署,工行推出基于互联网理念的“e 灵通”产品,实现了 7*24 小时交易与 T+0秒到账,特别适合交易型客户。据了解,工行还建立了专门的资管微信平台,在很短的时间内粉丝就超过了 2 万。从资产端来看,韩松透露,目前工行资管业务约有 44%投资于债券,28%投资于非标,9%投资于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较往年相比,资本市场的配置比例略有扩大,但绝大多数投入到结构化产品、定增、打新环节。而“8 号文”出台后,与其他诸多银行的情况类似,工行资管也走上“ 去非标” 之路,非标资产配置下降了 9.3%,另据了解,目前仍保留的非标资产配置中 67%

5、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监管方面的要求,工行也开始尝试利用理财直融工具等方式逐步替代非标资产配置,韩松透露,去年工行资管通过直融工具完成业务规模超过 80亿元,以期逐步实现“去通道”、“去杠杆” 。与此同时,净值型的债券型基金亦在探索中。2014 年底,工行推出国内首只投资国债期货的法人客户银行理财产品。2013 年国债期货重启,但主要为券商、期货公司等参与,受限于身份问题,银行理财此前始终缺席。韩松认为,银行资管业务用了过去十年时间完成了由“存款”向“理财”的转变,其中核心是“谁在卖、收益率多少”;下一步的目标则应是完成由“理财”向“财富管理”的转变,核心是“ 谁来管、怎么管、管的怎么样”。

6、而未来的终极目标则是完成由“ 财富管理” 向“资产管理” 的转变过程,覆盖更复杂的资产构成和更丰富的产品形态。“条线收入最大化”众所周知,整个银行业系统中第一家为资产管理业务设置一级部门的就是工商银行,时间已可追溯至 2009 年,于今已有接近 6 年时间。比 2013 年监管层提出“ 归口管理” 要求,其他银行密集启动设立一级部门专营理财业务,也提前了超过三年。在管理模式上的布局,工行资管条线也早于同业,于 2012 年开始探索利润中心改革,核心包括利润分成机制、独立财务核算、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四方面,预期实现独立核算且以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至于此前市场热议的资管业务子公司制改革,韩松表示

7、,工行也在按照要求进行研究探讨,但具体实施还要各行比照自身的实际情况。而目前工行资管业务在产品销售方面还必须要倚靠工商银行体系,5000 亿非标投资带来复杂的投后管理工作,也仍需要分行配合实施完成。韩松将工行的“大资管” 战略表述为“行内实现多部门合作,行外实现多机构、多市场合作,最终实现资产管理业务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具体而言,在行内即涉及包括前、中、后等多个部门,以及工银瑞信基金、工银安盛保险等工行体系内部的其他法人机构。目前,资管业务的风控体系与银行的风控体系基本一致,由金融资产服务委员会、投资业务审查委员会专门针对理财业务的非标投资进行审核。韩松认为,借助行内的信用风险审查能力、体系和经验来辅助资管业务的风险管控,目前看来是符合实际的运行模式。至于事业部改革过程中,各家银行都需要重点协调的利润分成机制、独立财务核算、绩效考核等问题,韩松表示,经过 6 年时间运行,涉及到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销售手续费、投资管理费、项目推荐费,机制已基本理顺。核心理念是“条线收入最大化” 而非 “部门收入最大化”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