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18年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气压带和风带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662858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2018年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气压带和风带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2018年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气压带和风带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2018年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气压带和风带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2018年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气压带和风带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2018年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气压带和风带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2018年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气压带和风带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2018年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气压带和风带有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讲气压带和风带考纲考点考法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重点)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重点)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难点)4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及特点。(难点)高考中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为载体,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自然带等要素的影响。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5年1考)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三圈环流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2)六个风带(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

2、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分析下面图示,说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提示: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2气压带的形成都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吗?提示:不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3、(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

4、的为高气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高考全国卷)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2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解析:结合经纬度可知,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答

5、案:1.C2.D(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3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ABCD4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解析:首先明确图中的各项信息,图中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海拔,横坐标以0为界,左侧为7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右侧为1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读取某纬度某海拔某点的风向(实线或虚线)及风速。第3题,就本题而言,所谓季节变化可以对比1月和7月的风向和风速,图中风向只有东风和西风两种,风速可以直接读出,任何一点,只要1月和

6、7月风向相同就可以排除。根据上述分析,和两点的1月、7月均为西风,排除;点1月无风,7月东风,但风速很低,变化不大,排除;点7月为东风,风速5,1月为西风,风速约10,变化最大,故选B。第4题,盛行风是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与盛行风密切相关,其分布也与风速、风向分布规律相类似。答案:3.B4.D5(2017北京西城区一模)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盛行风向图,关于图中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成因与地夏季风相同B地易受飓风危害,多发时间与地相同C地盛行西南风时,印度恒河正值枯水期D地盛行西北风时,新疆牧民转场至山麓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地位于东亚,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

7、响,夏季盛行东南风;地位于南亚,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夏季盛行西南风,两地季风成因不同。地盛行西南风时,为北半球夏季,印度恒河正值丰水期。地盛行西北风时,为北半球冬季,新疆牧民转场至山麓。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3季风1月7月东亚季风A西北风C东南风南亚季风B东北风D西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简述上图中M、N两气压中心的形成。提示:1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低,气流冷

8、却收缩下沉,形成M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7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N印度(亚洲)低压。2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什么大致呈带状分布?提示: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广阔,在陆地上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非常微弱,不会切断两个气压带。如何根据气压高低判断季节若陆地上为高压中心,说明该大陆所在半球为冬季;若陆地上为低压中心,说明该大陆所在半球为夏季。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1(2015高考安徽卷)下图为世

9、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A反气旋频繁过境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解析:选D。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及陆地轮廓形状,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图示区域西部降水丰富主要是因为该区域夏季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形成降水。反气旋控制下天气晴朗干燥;寒流会降温减湿;东北季风来自大陆内部,气流干燥,不易形成降水。2(2015高考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10、)A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解析:选A。10月8日(寒露节气)正值秋季,亚洲北部地区由于温度较低,形成了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因此造成我国“露气寒冷,将凝结”的天气现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5年5考)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

11、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 受信风影响的地区气候不一定干燥,对吗?为什么?提示:对。信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过程中,随着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成云致雨,在其影响下,天气一般是干燥的。但当信风来自温暖湿润的海洋时,降水较多。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图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全球降水的空间分布规

12、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2影响降水的因素因素说明大气环流气流上升易产生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产生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易产生降水,如夏季风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迎岸风降水多,离岸风降水少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大降水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高考四川卷)如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题。从大气环流对天气

13、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解析:从M、N所处的位置看,M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域,冬、夏季气候特点不同,N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降水、风浪等对渔场捕捞作业的影响。答案: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2(高考海南卷)甲地(位置如图)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解析:选B。58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

14、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3(高考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盛行西风地形抬升暖流增湿反气旋活跃ABCD解析:选A。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图示岛屿为新西兰的南岛,该岛地处西风带内,岛屿的西南部为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选A;由洋流的分布可知,该岛屿附近无暖流分布,如果反气旋活跃则降水不会丰富,故说法错误,排除B、C、D。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判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是描述某地区降水量多少及分布的地图,它是等值线图中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一种形式。常考查的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类型如下所示,判读这些类型的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关键是抓住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图1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图3某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1宏观看趋势(1)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2)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