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662763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说明: 1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2答题前,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指定的位置写上学校、班别、姓名、座位号与试室号。3.答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答选择题必须使用铅笔填涂。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5.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卡。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冰霜正惨凄, 。 ,松柏有本性。

2、(刘桢赠从弟)(2分)(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分)(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分)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王安石登飞来峰)(5)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王维终南别业)2根据拼音写出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4分)(1)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un mo w yn ( )的宇宙。(2)我们不能总想着要过一种hn hn ( )却又舒舒服服的日子。(3)江南的雪,可是滋润mi yn( )之至了。(4)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wn yn( )游动,一晃

3、就消失了。3.下列句子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咫尺)B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终于)C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稠密,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稠密) D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

4、为别处所不及。(为所) 4下列对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陆建德眼中,认为在漫长的20世纪,杨绛与钱钟书一起在维护着汉语的尊严。(删去“认为”)B中越作为传统友好邻邦,完全有智慧、有能力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有关争议,共同造福于两国或两国人民。(将“或”修改为“和”)C近日,四川工商学院因为学生逃课,被班级辅导员罚抄3500遍“我错了”,这种教育方法在网上引发热议。(将“我错了”调至“3500遍”之前)D调查发现,中国学生有很强的食品安全意识,78.4%的中国学生“不吃过了消费期限的食物”,高于美国、韩国和日本的学生。(在“高于”前加上“安全意识”)5请参照画线句的句式与内容

5、,在横线上填写四个适当的句子。(4分)例子:我怀念上古的夸父, () , () , () , () ,为着追求光和热,他们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二、阅读(4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题。(一)(10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6、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以中有足乐者,不

7、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作者少年时“嗜学”与“家贫”的尖锐矛盾。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写出了作者成年后求师问道的艰难。C.“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了遇到老师发怒时求教的态度。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余则缊袍敝衣”的对比,进一步写出了自己的贫寒与痛苦。(二)(9分)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

8、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A. 登斯楼也(斯,这)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请求)C.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D.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10文中哪一句是主旨句?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11请用三条“/”给下文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其臀。欲释手,则货敝身压忍痛推之既上则狼

9、已龁片肉而去。(选自聊斋志异) (三)(10分)藤野先生(节选)鲁迅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吧!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

10、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

11、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他的谎话。“为医学

12、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

13、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干事查看讲义,其实是查看藤野先生是否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是否在考前漏泄题目给“我”。B.“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这里称那些受军国主义影响而思想狭隘的中国留学生为“爱国青年”,实则讽刺。 C. “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在“

14、漏”字旁边加上一个圈,暗中讥讽鲁迅考前得到泄漏的试题才得到高分的。D.“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他的谎话。”鲁迅之所以说谎,是不想看到关心他鼓励他的藤野先生凄然伤心。1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篇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散文。B.全文线索分明线与暗线,明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暗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C.文章写了不少与藤野先生无关的事情,看似形散,实则神不散。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也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14.“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文中哪两件事促使鲁迅“弃

15、医从文”?其中原因是什么?(4分) (四)(17分)吊清明戴智生老娘也要去吊清明,子女没想到。记得四年前吧,她说爬不动山,便一直没再上过老头子的坟。约好下午两点在老屋会合,老大还没来。老三有点燥动,他怎么总这样,是不是酒桌上又下不来?老二到了,细妹也到了,不多不少,每家都来了一个代表。不知谁说,他是老大,等等吧。大家就坐了下来。虽然同在一个城,他们其实见面也有限,兄弟聊聊天,玩手机,说房价,也挺好。今天天气奇热,地面有点反潮,坐在通堂背的过道,穿堂风吹得舒坦。堂前依然是老样子,家具还是那张八仙桌,几条旧板凳。条案上永远是那架不走针的座钟,一只花瓶;老头子的瓷板像摆正中,一尘不染。老娘歇不下来,她一遍一遍检查上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