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8763616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7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以一、用法归纳表工具、方法等 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 凭 )什么身份等表提宾 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把表原因 且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因、由于表时间、处所,同“ 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牧羊 在、从介词表对象,同“与”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和、跟、率领、带领表并列或递进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而、又、而且、并且表承接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 而、

2、或省去表目的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而、来、用来、以致表因果 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因为连词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地动词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九章认为、以为任用复音虚词以是、是以无以、有以足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臣恐天下有识之士,闻之有以窥陛下也。(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啦) 奚足以语文事?(哪里够得上议论文章的事)因此、无法、有机会、够得上注:所谓“提宾”句,就是宾语前置句,在 介词提宾 句里,宾语必须置于动词之前(宾语前常用“以”(译为“把”“对”)二、练习巩固(一)解释各句中“以

3、”的意义以及用法。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自以寿不得长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5、宫之奇以其族行 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农民以鬻子者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不赂者以赂者丧 10、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1、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请其矢,盛以锦囊1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6、余船以次进1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8、高祖以圣武定鼎19、以资政殿学士行 2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2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2、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23、木欣欣以向

4、荣 24、 作师说以贻之25、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26、背晋以归梁27、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28、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二)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赵亦盛设兵以待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为一、用法归纳 表动作、行为的对象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向、对表动作、行为的替代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同上替、给表动作、行为的时间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5、。晏子使楚 当、等到表动作、行为的目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货殖列传序 为着、为了表动作、行为的原因 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因为、由于介词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 wi表被动关系读 wi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被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语气助词疑问句末,表诘问读 wi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呢动词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谁为汝多智乎?两小儿辨日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根据具体情况翻译:修建、变成、作、表判断、认为

6、、创作等注: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等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 一个人 ,从大王面前走过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二、练习巩固(一)解释各句中“为”的意义以及用法。1、 君家妇难为。 2、 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3、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6、古人以俭为美德。 7、霓为衣兮风为马。8、君既为府吏。 9、十七为君妇。10、自名为鸳鸯。 11、冥有鱼,其名为鲲。1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13、非为织作迟。14、为秦宫人。 15、为仲卿母所遣

7、。16、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7、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8、公为我献之。 19、阿母为汝求。20、慎勿为妇死。 21、如姬为公子泣。2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3、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E.为赋新词强说愁 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其一、用法归纳 第三人称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过秦论他(们)他的(他们的)第一人称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 我,自己远指代词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那代词指示代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其中的测度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大概、或许反诘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难道婉商 吾其还也。殽之战 汝其勿悲。与妻书 还是副词期望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可要助词 补足音节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游褒禅山记 不译连词 表选择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是还是二、练习巩固(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向使六国各爱其地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4、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

9、而不终也6、独其为文犹可识 7、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8、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9、距其院东五里 10、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1、其皆出于此乎? 1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3、国无主,其能久乎? 14、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1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16、吾其还也 1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1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19、既见君子,云其何忧20、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2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则或咎其欲出者蜀

10、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相同,相同 D.不同,相同之一、用法归纳 表修饰 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的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不译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不译形容词、副词尾 顷之,执一象笏至。项脊轩志 不译音节助词调整音节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无义代人、代物、代事 徐

11、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他(们)、它( 们 )代词指示代词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这、那动词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往,到去二、练习巩固(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 辍耕之陇上。3、奉之弥繁。 4、汝识之乎?5、子孙视之不甚惜。 6、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7、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8、余之力尚足以入。 9、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1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13、顷之,烟炎张天。 14、蚓无爪牙之利。15、石之铿然有

12、声者,所在皆是也。 1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8、夫晋,何厌之有。19、杳不知其所之也 20、壮士! 赐之卮酒2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二、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而一、用法归纳 关系 例句 译并列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又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而且、并且承接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就、接着,或不译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但是、却假设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如果、假如连词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连接状语,可不译代词某所,而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