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工程第三章汽车维护工艺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7634281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维修工程第三章汽车维护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汽车维修工程第三章汽车维护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汽车维修工程第三章汽车维护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汽车维修工程第三章汽车维护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汽车维修工程第三章汽车维护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维修工程第三章汽车维护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维修工程第三章汽车维护工艺(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汽车维护工艺,目 录,第一节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汽车维护制度 第三节 汽车维护作业分类和工艺组织 第四节 汽车维护工艺过程,第一节 汽车维护的基本概念,汽车维护是指为维持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作业。汽车维护的时刻与汽车技术状况紧密相关,过早的维护工作,会造成浪费;未及时地维护,则不能有效预防和延迟故障的发生。因此要想汽车能得到及时合理的维护就应该充分了解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一、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汽车技术状况是指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总和。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是指汽车技术状况与行驶里程或时间的关系(GB5624-85),研究和掌

2、握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是控制汽车技术状况、完善汽车结构的重要手段。,二、汽车维修思想,(一) “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是根据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在其发生故障之前,提前进行维护或换件修理的维修思想。,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认为,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的磨损、疲劳、老化和松动,其技术状况会不断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导致故障发生,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每个零部件能安全可靠地工作,要求维修作业能符合客观规律,实施在故障发生之前。所以根据以上内容可知以“预防为主”维修思想,是建立在零部件失效理论和失效规律的基础上的。,(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

3、想是以最低的消耗,充分利用汽车的固有可靠性来组织维修,它是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影响可靠性因素的具体分析和试验,科学地制定出维修作业内容,维修时机,以控制汽车的使用可靠性。,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1.汽车的使用可靠性取决于汽车本身的固有可性靠性及汽车的使用维修技术水平,并与汽车的使用条件有关。 2. 维修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影响可靠性的诸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控制可靠性的下降,以保持汽车的使用可靠性在允许的水平内。 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强调了诊断检测,加强了维修中的“按需维修”的成分。 4.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故障采集和分析系统,不断的采集和分析使用数据,为建立科

4、学的、经济的、符合汽车使用实际的维修制度提供依据。,三、汽车的维护类型和维护方式,图3-3 汽车维护的类型,在“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指导下,为了维持车辆的工作能力,保证车辆的技术状况常采用的维护类型如图所示。,维护可分为预防维护和非预防维护。 预防维护是指维护作业的内容和时机是按预先规定的计划执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故障,维持汽车的工作能力。预防维护又可分例行维护和计划维护。例行维护的时机和内容与汽车的行驶里程无关,如日常维护、停驶维护和换季维护等。计划维护的时机和内容是与汽车的行使里程有关的,如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等。如果维护作业是按计划强制执行的,则称为定期维护;如果维护作业是根据定期检查

5、的结果按需执行的,则称为按需维护。 非预防维护一般是在车辆出现故障后进行的,它适用于突发性故障,因为这类故障的出现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在故障出现前是很难预测的,因而无法预先安排维护计划。,(一)定期维护,定期维护是根据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及故障统计分析,确定出相应的维护周期,每隔一定的时间(或行程)对汽车进行一次按规定作业内容执行的维护,定期维护是预防维护的一种。,定期维护方式可使维护工作能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便于组织安排,并能保证维护质量。但汽车是一个复查系统,由于各部件工作条件不一,初始技术状况也不一致,因而其寿命长短不一,若均按规定周期进行维护,必然会使有些部件的寿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6、(二)按需维护,按需维护也是预防维护的一种。它是以故障机理分析为基础,通过诊断或检测设备,定期或连续地对汽车技术状况进行诊断或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来组织维护工作。,按需维护必须做到: 掌握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 掌握技术状况参数的极限值; 掌握故障的现象、特性及对汽车工作能力的影响。,例:当采用曲轴箱窜气量作为诊断参数,诊断气缸与活塞环组件的技术状况时,就必须掌握曲轴箱窜气量与气缸一活塞环组件磨损程度之间的关系如图3-5。,图3-5发动机曲轴箱窜气量与气缸活塞 组件磨损的关系图,图3-6为按需维护的原理图,当规定的诊断参数x下降至xAxB。的“潜在故障”区间时,即表示需进行维护或修理。XK是按

7、需维护的参数控制值,tK是按需维护的控制里程,对连续控制而言,其取样周期小于tk。,图3-6 按需维护的原理图,(三)事后维修,1.采用事后维修方式可充分发挥每个零件的寿命潜力,避免因盲目拆卸而引起的人为差错; 2. 采用事后维修方式,由于故障的出现是随机的,因而使维修工作无法作计划性安排,进行组织和管理比较困难; 3. 采用事后维修方式时,由于预先不掌握故障发生时机,无法对其进行控制,因而故障率较高,而且当故障发生在营运期间时,会造成停机,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事后维修方式的特点为:,根据事后维修方式的特点,它可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采用,即:故障是突发性的,无法预测,而且事故的后果不涉及运行安全

8、;故障是渐发性的,但故障的出现不涉及运行安全。其所造成的的经济损失小于预防维护的费用即: 公式,排除故障所消耗的平均小修费用, 或因故障而引起的功能退化而多消耗的费用;,平均小修间隔里程。,当上式满足时,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采用事后维修方式是有利的。,式中:,(四)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指导下,所制定的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大纲。它是一种为实现汽车的固有可靠性而设计的维修方式,简称RCM(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主要是以费用效果和采用安全性分析方法,根据汽车可能出现的故障后果和可靠性的要求,运用RCM决断图来分析各总成的维修要

9、求和选择维修方式,它能以最低的费用实现汽车的固有可靠性。,具体维修大纲的确定,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划分汽车的主要部分 2. 确定重要机件项目 3. 故障分类 (1)安全性后果。 (2)使用性后果。 (3)非使用性后果。 (4)隐蔽性故障后果。 4. 确定维修作业,第二节 汽车维护制度,汽车维护制度是为了保证汽车技术状况完好而采取的技术管理措施的规定,它涉及车辆的运行制度、运行条件、维修技术装备、维修作业的劳动组织、维修费用以及其它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因此制定汽车维护制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结合企业的服务对象,从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一、汽车维护制度的制定原则和步骤,(一

10、)制定维护制度必须考虑的原则,1. 影响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是一个随机过程。 2. 制定汽车维护制度必须采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即不仅要考虑汽车的完好率,还必须考虑维护和修理费用对运输成本的影响。合理的维修制度应保证汽车在寿命周期内的单位费用最低,使汽车在规定的运行和维修条件下具有最佳的经济效果。 3. 制定汽车维护制度,应充分考虑汽车的使用强度和使用条件,并进行必要的分级。 4. 制定汽车维护制度,主要依据以下三方面的资料:汽车制造厂的建议,科研部门的试验资料,使用部门根据使用数据分析拟定的条例。,(二)制定汽车维护制度的步骤 1. 系统收集维护对象(车型)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

11、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和故障数据,分析技术状况变化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及故障后果,利用可靠性理论对上述资料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针对汽车使用中出现的故障特性,选择适宜的维修方式(事后维修、定期维修、视情维修等)。 2.对定期维护和定期检测的作业项目,应通过相应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各维护作业的周期。确定维护周期的方法有概率法、技术经济分析法等。 3.根据维护作业的周期,对维护作业进行分级,确定各级维护作业的内容。 4.对各级维护周期进行调整,使其形成一定的周期结构,即在大修周期内,使维护次数、级别按一定的方式排列,以便于组织实施。,二、汽车各级维护作业项目的确定,汽车是由许多总成和部件组成,它们的工作条

12、件各不相同,因此相应的维护周期会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动。为了有计划地组织定期维护,就必须根据总成和部件的维护周期,按维护作业的性质和深度进行分级,分别归并到某一级维护作业中去。,技术经济法是按使单位行程的维修总费用最低的原则进行作业组合的,即:,Cmi总成或部件的单位维护费用; CRj总成或部件的单位修理费用; S 需维护的总成或部件数; LOZ维护按作业分级时,某级维护作业的周期里程。,式中:,对有安全、技术限制的作业项目,在组合时,还应考虑安全及技术条件所限定的极限行程LOZ=LOj,三、汽车维护周期的确定,按汽车单位行驶里程维修费用最小的原则确定维护周期。,在每一维护周期内(MUT),汽车维

13、修的单位费用为:,MUT维护周期内汽车的平均行程,km;,为汽车的可靠度函数;,分别为汽车的故障分布密度函数和累积故障分布函数。,式中:,和,经计算,单位费用最小的维护周期:,(一)汽车维护周期的确定原则,式中:(L)故障率。,(CrCm),(二)汽车维护周期的确定方法回归概率法,回归概率法是按汽车技术状况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允许极限值来确定维护周期的方法。,若已知汽车或总成技术状况参数Y随运行时间或行驶里程变化的回归方程,并已知参数的容许极限值ya,即可用图解法或分析法来确定维护周期,由于汽车的运行条件具有明显的随机性,表征技术状况的参数Y也将在较大的范围内波动并呈一定的分布。因此在确定维护周期

14、时,必须确定在预定的置信水平下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变化率的极限允许值,即:,相应于置信水平为1-的技术状况参数的最大变化率;,技术状况参数变化率的平均值,可从分布曲线中获得;,技术状况参数的最大变化率系数,可根据分布曲线的类型、 变异系数的大小和置信水平的高低计算而得。,式中:,第三节 汽车维护作业分类和工艺组织,一、汽车维护作业分类,汽车维护按作业性质分为,性质,(一)打扫、清洗、外表养护作业,(二)检查与紧固作业,(三)检查调整作业,(四)电气作业,(五)润滑作业,(六)轮胎作业,(七)加注作业,一般情况,维护作业的分类并非一成不变,实际中可按照维护企业的规模、维护设备、人员、场地的具体情况进

15、行必要的调整。,为了有效地完成汽车维修工作,维护作业地点应按工艺配备,合理布局,使各方面工作协调,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减少消耗,取得最佳效益。在组织汽车维护工艺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 工艺过程的组织应符合车辆运行的工作制度; 2. 能合理利用维护工艺设备和生产面积; 3. 能有效地完成规定的维护工作内容,保证维护质量; 4. 工艺过程的组织应保证维护作业的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二、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形式,分工程度,布置方式,全能工段式,专业工段式,尽头式工段,直通式工段,维护工艺的组织通常是指汽车运输企业内维护地点(工间、工段和工位)的工艺组织,不包括燃油加注、外部清洗和安全检查等内

16、容。 汽车维护工艺作业的组织形式按专业分工程度不同,通常有全能工段式和专业工段式两种形式之分。,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形式还可按维护工作地点的布置方式,分为尽头式和直通式两种。,图3-12 尽头式工段 a)无内部通道 b)有内部通道 c)(两侧布置) d)斜角式 e)混合式,图3-13 直通式工段,第四节 汽车维护工艺过程,随着行驶里程的不断增加,故障率会增加,使得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可靠性下降,甚至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出现机械事故或交通事故。所以,为保证汽车的技术状态良好,各国都制订有较完善的汽车维护(保养)制度。通过维护维持其良好的技术状态正是车辆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 汽车维护作业包括清洁、检查、补给、润滑、紧固、调整等。其中补给是指添加润滑油、冷却液、制动液、蓄电池的电解液或蒸馏水、空调系统的制冷剂等。,1.汽车经常处于技术状况良好的状态,可以随时出车; 2.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不致因中途损坏而停车,以及因机械故障而影响行车安全; 3.在运行过程中,降低燃料、润滑油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维修/保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