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观看电影《赵亚夫》有感6篇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87626366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观看电影《赵亚夫》有感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编观看电影《赵亚夫》有感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编观看电影《赵亚夫》有感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编观看电影《赵亚夫》有感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编观看电影《赵亚夫》有感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观看电影《赵亚夫》有感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观看电影《赵亚夫》有感6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编观看电影赵亚夫有感6篇近日观看了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亚夫为原型创作的同名电影赵亚夫,电影以穿插叙事的方式讲述了赵亚夫同志的两个人生阶段:一个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赵亚夫40多岁时,把草莓从日本引进回来;另一个是他60岁退休以后,却仍坚持来戴庄带着农民种植越光水稻,兴办农业合作社。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就算是退休后,依然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发展农业,带领农民致富,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电影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亚夫精神”的内涵。赵亚夫同志一心扑在农村工作上,一干就是五十多年,他将一生奉献给了农村和农民。有人问赵亚夫,“是什么力量使你在农业的

2、道路上走了半个多世纪?”赵亚夫说:“因为农民太苦了。”从在农村工作以来,他就一直把将农民脱贫致富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不管是意气风发的青壮年农科学者还是退休后两鬓斑白却仍不忘背着背包往农村跑的老主任,赵亚夫同志没有一天懈怠过自己的农村工作和作为党员的政治信仰。他将没能给予儿子的耐心给予了辖区内的每一个农户,他跑坏了一双双的鞋子,双手沾满泥土,实地考察研究每一寸农田土壤,思考科学种植方案;他跑闪了腰,依旧一家一户蹲点指导,提供技术、产销方案,耐心做着思想工作,帮助穷怕了、穷惯了的农民乡亲们,放下负担和怀疑,勇敢接受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模式。电影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赵亚夫对年轻村官张伟明所说的一句话。

3、赵亚夫说:“选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选择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是啊,赵亚夫同志选择了农业,并且身体力行的将论文写在了土地上,帮助偏僻穷困的戴庄村成为一个现代化高效生态农业村庄。赵亚夫同志不仅仅是共产党员,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楷模。他也是千千万万优秀共产党的缩影和典型。“亚夫精神”突显出了共产党员们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做实事的本质!考量一名共产党员优秀与否,最重要的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工作中面向的人民群众,心中的那一杆秤、那一把尺。我们要学习“亚夫精神”,不管身份如何、岗位在哪里,都拿出刻苦钻研的态度、勇于奉献的精神。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勤勤恳恳、保持初心,认真学习并乐于奉献,

4、将艰苦奋斗、投身祖国建设作为一生不变的信仰和目标。观看电影赵亚夫有感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观看赵亚夫电影。该影片主人翁赵亚夫是一名退休干部,1941年生,党员。曾任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江市农科所所长、党委书记。50多年来,赵亚夫成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当代活雷锋”,把致富百姓作为毕生追求。2008年,年近七旬的他响应号召,担任江苏对口支援四川绵竹灾区高效农业示范园技术总顾问,帮助灾区发展高效农业。如今“要致富、找亚夫”的口号在镇江大地广泛流传。2014年5月,中宣部授予赵亚夫“时代楷模” 称号, 2014年11月,中组部授予赵亚夫“全国离退休干部

5、先进个人”称号。电影情节从赵亚夫来到田头,村民亲切地叫他“老赵”展开,到赵亚夫去医院手术前在到农村看一眼结束,片长1小时45分钟。20颗草莓苗、“白兔草莓”“戴庄有机农业”等一幕幕感人画面,充分彰显了赵亚夫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无私大爱,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记忆。赵亚夫有爱、有行、讲奉献。观看了赵亚夫电影后有感受,有触动,有反思。赵亚夫工作后,他的足迹踏遍了茅山老区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村庄小巷,为老区的“三农”工作倾注了毕生心血,让人敬佩;赵亚夫始终不变的是为民情怀,不变的是助农致富的人生梦想,不变的是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让人难忘;赵亚夫坚定的政治信仰,吃苦的奉献精神,为民的崇高品质,清廉的政治

6、本色,让人点赞。在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的新时代,弘扬“亚夫精神”, 我的体会是要学习他把工作当着事业干的那种执着精神。赵亚夫长期扎根农村,献身农业,服务农民,为改变句容及茅山老区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为探索当地农业现代化路子,为实现农民致富增收梦想,矢志不渝,无怨无悔,在平凡中奉献,在奉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学习“亚夫精神”,要学习他“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卖,实现农民富”博大的人民情怀和务实作风。他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亲身投入到群众中去,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一位老干部工作者,要把“亚夫精神”化作工

7、作的动力,立足本职,沉下身子,走出机关、到基层去,了解离退休干部的疾苦,倾听老同志的呼声,满腔热忱地为老同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只唯实,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同样也能够书写出不一样的精彩。学习“亚夫精神”,要学习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人格魅力。只要是农民的电话,他不摆高架子、不“占线”;只要是农民的召唤,即便疾病缠身,他也会赶到。在探索现代农业的道路上,他不断进取,农民的呼声就是工作努力的方向,他总想“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民利益最大化”。新时代是干事创业的年代,赵亚夫是镇江人民干事创业的缩影。镇江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亚夫精神”,让我们一起奋力前行,做一名新时代镇江发展的合格

8、答卷人。观看电影赵亚夫有感9月5日下午,设管处支部全体党员集体观看了电影赵亚夫,感受真切、受益颇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正是赵亚夫同志真实的写照。赵亚夫同志长期从事农业科研工作,深入农村,工作在田间地头,亲历亲为,用农业科技知识致富农民,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脱贫攻坚的凯歌。赵亚夫同志几十年如一日,退休后仍然坚持每天到解塘村帮助村民解决农业技术上的实际困难,他长期腰疾,非常严重,但从没因此而休息,早出晚归,言传身教,感化着每一个村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对本心的坚守,是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尊崇。赵亚夫同志不计名利、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他的事迹是践行群众路线最具体、最真实的写照,对我们统计工作

9、者也有着多重的启示。一是持之以恒提高能力素质,把学习视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亚夫精神”之一是活到老、学到老。亚夫同志永葆学习的青春和活力。40岁学习日语、60岁学习电脑、70岁走进从未涉足的蔬菜种植领域。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综合能力,成为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学习是固本之举,学习是源头活水。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作为新时代统计人,必须不断学习,拓宽经济领域知识,把准统计改革发展的脉搏,我们只有不断处在学习的状态中,才能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统计工作的思路、促进统计工作的措施、改进统计工作的方法。正如爱因斯坦所学:“求学就是植树,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实”。统计工作者要立

10、足本职、终身学习。二是创新思维引领统计发展,统计制度方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亚夫精神”之二是勇于创新、敢于尝新,敢于改革传统农业耕作方式。草莓种植、农业合作社创立就是亚夫同志的创新成果,惠及村民。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前和今后统计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加快改革创新,用创新理念推进统计改革,才能进一步提高统计生产力。进行统计制度方法顶层设计时,必须围绕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全面审视现行统计标准、统计指标、统计调查制度,找出短板和不足,从发展条件、发展进程、发展状况、发展成果等不同环节,精心设计统计标准体系、统

11、计指标体系和统计监测制度等体系。三是统计制度方法的设计管理必须坚持取之于源头、服务于基层。“亚夫精神”之三是心系农村、服务村民,把自己的论文写在大地上。企业是统计的基础、数据的源头,在进行统计制度方法顶层设计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基层统计状况,要深入到基层,多听基层统计人员的意见,既要做“加法”,又要做“减法”。要知其所想、解其所惑,科学高效服务基层,尽心尽责提升质量。亚夫精神感化着每一个人,亚夫同志艰苦奋斗、不计名利、坚守本心、几十年如一日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观看电影赵亚夫有感好久没有进电影院观看电影了,拿到组织上分配的一张电影票,“赵亚夫”三个字映入眼帘,说真的,当时真的对

12、这个名字没有任何概念,可当进入观影室一刹那,看到满室的观众,心想这部肯定是一部值得期待的影片,事实就是这样。影片主人公原型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赵亚夫同志,他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大地、不计个人得失,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用毕生心血谱写了一名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矢志兴农的感人篇章,赢得了党和人民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镜头一,影片中没有华丽光鲜的镜头,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真实的工作生活写照。80年代初赵亚夫在西塘村推广种植草莓,他带着免费的种叶和农科所的同志挨家挨户推荐,但是碰到的是一次次的拒绝,一次次的闭门羹,当他把种叶通过“狗洞”递进农户家里时,

13、老乡马上把它们扔进羊圈,赵主任回头看着羊儿肯吃种叶的时候,他的心真是痛啊。赵主任通过村委组织农户给他们传授相关种植技术,他积极收集资料、精心备课,但是那天他的听众只有一人。任何创新改革的初始阶段都是艰难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艰难而停止我们改革创新的步伐,赵亚夫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镜头二,在一个农村汽车站头,一位年轻的村官正在依依不舍地送他的恋人,汽车到站,从车上走下来一位长者,就是赵亚夫同志,他穿着球鞋,背着书包,刚从医院赶过来,本来要做腰部治疗,但是听到这里有事,就马上赶过来了。年轻人目送已考取市公务员的恋人,回头对赵主任说,他也要离开农村,赵亚夫原本微笑的脸马上凝固了,一脸无奈不

14、舍的对这位年轻人说,多年前他在宜兴工作,当他任职期满要离开的时候,有很多当地的老农自发的来欢送他,当时他感觉无比的自豪,他为自己做过得工作而骄傲。赵亚夫对年轻的村干部说,我为什么要几十年一直在农村工作,因为我知道农民苦啊!影片中还有一个演员从始至终只有一句台词,那就是“我认识你”,他是一名智障人员,因为一次意外被砸成现在的样子,意外那天,赵亚夫也在现场和农民们一起劳作,就是这一次“意外”,把这个年轻人的记忆永远定格在那一天,而他永远记着有这一个人一直和他们在一起劳动。时代就是这样,你只要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才会永远记着你,永远“认识你”。镜头三,在一个深夜,赵亚夫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刚到小区口

15、,就碰到喝的醉醺醺的儿子,赵主任要和他说几句,问他为啥喝成这样,儿子啥也没说,含着眼泪匆匆的就走人。赵主任感觉非常疑惑,当他开门进屋,问老伴咋回事的时候,老伴拿着一只空酒瓶说,儿子等你很久了,本来有很多不顺委屈想对你说,可是你一直没有回家,他就一个人喝了闷酒。赵亚夫当场就感到非常愧疚,对家人的愧疚,他缺席了陪伴子女成长的过程,儿子成人后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却得不到他的支持,老伴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几十年来在家里任劳任怨,毫无怨言.他的心里装的永远还是戴庄,还是西塘,他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老区的农民。感人的镜头很多,不能一一叙说,只有亲自去观摩,才有真切的感受。有的人把论文写在了纸上,赵亚夫实现了把

16、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华美画卷。作为一名社保人呢,我们也要有勇于把论文写在岗位、写在办事处窗口、写在百姓心间的决心和信心,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经办为民、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为“强富美高”的新无锡,为了社保事业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观看电影赵亚夫有感“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他活着是为了大多数人更好地活。”诗人臧克家描述的有的人,很贴切地在形容着他,他就是这些“有的人”中的一员,他甚至把名字都给了农民,他叫赵亚夫。这位长期扎根在农村的科技工作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从事农业推广工作。几十年来,他先后引进推广种植了180万亩应时果品,为农民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2002年退休后,他去了茅山革命老区最穷的戴庄村蹲点,带领村民发展有机农业,用9年时间,实现了贫困到小康的飞跃。而我有幸通过赵亚夫这部电影零距离“见到”了他本人。一部电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一千多个镜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