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6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每课知识要点

上传人:d****y 文档编号:87626260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7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6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每课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6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每课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6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每课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6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每课知识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6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每课知识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6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每课知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6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每课知识要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每课知识要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每课知识要点 第一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主题是“人生感悟”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匆匆表达 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 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

2、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 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 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 ()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

3、)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 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 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 想要拉弓引箭把它 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 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

4、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 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 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 (散文)第二课匆匆 (散文) (写作特色: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

5、匆匆,一去不复返 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背诵课文。 、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本文是他 24 岁时所写) ,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 、 背影 、 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 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理解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 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 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仿写:太阳落了,有

6、再升起的时候;月亮缺了,又再圆的时候;潮水退了,有再涨的时候。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写出了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仿写:像一粒细沙躺在茫茫的沙滩上,我的日子落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响,也没法找寻。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 然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仿写 1: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写作的时候,日

7、子从笔尖下过去;思索的时候,日 子从紧皱的双眉前过去。 仿写 2: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枕边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 子从屏幕前过去。 仿写 3:散步的时候,日子从我懒散的步伐间跃过;写字的时候,日子从我的笔尖跨过;弹琴 的时候,日子从我的指间轻轻地流过。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露珠,被阳光蒸发了,如春水,被大海包容了。 过去的日子如彩虹,被白云遮挡了,如昙花,被白天送走了。 (同步练 P4)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欢乐的飞鸟,我能做自由的蝴蝶,我还

8、能做嬉笑的精灵。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 我能做的是回顾曾经的幸与不幸, 我能做的是展望未来的美好与欢乐, 我还能做的是把握有限的今天。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 我能做一棵献给人们一片阴凉的大树, 我能做一朵点缀世界的美丽花 朵,我还能做一片默默无闻的小草。 4、背诵明日歌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5、关注形容时间过得快的词语(词语手册 p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流星赶月、斗转星移、稍纵即逝、白驹过隙 转眼间、眨眼间、一瞬间、霎时间、一刹那、弹指间、顷刻间 6、有关珍惜时间的成语: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只争朝夕、争分夺秒 一刻千金、见缝插针 7、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

9、寸金难买寸光阴。 (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第三课桃花心木 (写作特点:借物喻人)第三课桃花心木 (写作特点:借物喻人) 1、熟读第、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 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 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 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10、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 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 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 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 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经得起风吹雨 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 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第四课第四课 顶碗少年顶碗少年 顶碗少年描写了一

11、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第五课第五课 手指手指 手指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 ,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回顾. 拓展一 1、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说明了人人都有不懂的地方。 )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说明做事情应一气呵成的道理。 )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说明了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说明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 2

12、、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第二单元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第二单元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 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 “藏戏”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 。 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 楼的鲜明特色。 和田的维吾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和饶有趣味的风俗。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第六课北京的春节 (写作特色:按时间

13、顺序、有详有略) 1、熟读第 1、2、7、11、12 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 、 我这一辈子 、 四世同堂 、 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3、 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文章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与喜庆。 时间 自然段 风俗习惯 详略安排 腊月初旬 到年底 16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糖;大扫除;购置年货 略写 除夕 7 家家灯火通宵,炮声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详写 初一 89 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详写 初六 10 店铺开张;伙计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略写 元宵节 1112 观花灯,

14、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13 春节结束,小孩上学,大人忙活 略写 写作特色:文章详写了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这四个部分,像这样有详有略地介绍老北京 过春节的习俗,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 刻。 各节日的特点可以这样概括: 除夕:喜庆、团圆; 初一:悠闲、快乐; 十五:红火、美丽。 4、作业本 P11 造句(用带点词打比方造句) (1)下雨了,人们撑着伞在街上行走,从高处往下看,这不是伞,而是一片流动的彩色蘑 菇。 (2)过年了,我送给爸爸一些礼物,差不多就是一些心意。 5、阅读链接: 北京的春节里“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而梁实秋

15、和斯妤却写得很详 细。 过年 采用了反话的写法, 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 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 除夕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了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三篇略读课文 藏戏写作特色: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 地说明事物。 “藏戏”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 。 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 楼的鲜明特色。写作特色: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和田的维吾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和饶有趣味的风俗。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 回顾 拓展二 1、日积月累 (1) 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 元日写的是春节时的情景,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的是中秋节时的情景。我 国的传统佳节还有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乞巧节、重阳节等。 描写我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3、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第三单元主题“我的理想” 。五篇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