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12、母女之争:你的头发我做主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621789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案例12、母女之争:你的头发我做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案例12、母女之争:你的头发我做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案例12、母女之争:你的头发我做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案例12、母女之争:你的头发我做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案例12、母女之争:你的头发我做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案例12、母女之争:你的头发我做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案例12、母女之争:你的头发我做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案例: 母女之争:你的头发我做主 【事件背景】家有小女,芳龄十五,芭蕾艺术学校二年级学生,相当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八年级。从业余的训练逐步走上专业的学习,小女在芭蕾之路上已经走过整整十年。选择芭蕾,蓄留长发是不折不扣的“附加条件”。在周围人看来,小女一头飘逸顺滑、自然天成的古铜色长发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但是,不知是因为对时尚的好奇,还是因为审美的变化,随着小女不断长大,对头发“破坏性”的创意设想不断升级,她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是“打薄一点”、“修短一点”的小动作了。有时,甚至跃跃欲试、自作主张【事件描述】萌 动2008年春,开学不久的一天中午,女儿来了电话,是商量的口吻、温柔的语气:“妈妈,我头

2、发长了,想修剪一点刘海,好不啦?”瞧!上海人嗲嗲的“好不啦!”都用上了。按常理,只要小姑娘嘴巴抹上蜜,必定是有了小点子。“头发长了吗?上学才几天,怎么在家没听你说的!你学芭蕾,修刘海,不合适吧?还是不要修的好。”以引导为主,我想。一个小姑娘在上海,随便剪头发,还不定是什么效果,会不会不符合学校的要求?“我们有好几个同学都修了,挺好看的,真的!”女儿没有放弃的意思,看来是想好了才开的口。“几个同学都修过了?老师没说不让剪吗?是哪几个同学?”如果没有学校的要求,我的坚持就有难度了,现在还没有办法去核准,我有点迟疑了。电话那头出现小声议论,好像有人在帮她出谋划策。回复得有点迟疑:“老师没说让剪,也没

3、有说不让剪。”“老师没说让剪,还是不要剪了。要么你问一下老师的意见?” 以她乖乖女的风格,一定不会去问。“上课的时候,她们都是扎起来的。” 回答得真快!“是吧!上课还是要扎起来?老师是不可能同意的。同学们剪成什么样,我们不管,你呢!不能修刘海。修了之后,不好盘,不是增加麻烦吗?短发哪有长发好打理呢?”分析一下,可能是同学中有人修剪了刘海,唤醒了女儿蠢蠢欲动的心。这次,我坚定而明确地回复过去。教育要保持一致性,我立即拨个电话给他爸,先统一口径:“如果女儿问到头发的事情,那肯定是不能同意”防止一贯喜欢宠着女儿的她爸,被女儿的“花言巧语”绕住。以前类似的情境,问我没通过,到了她爸那里七绕八绕的,她爸

4、同意了!再问起来的时候,她是理直气壮,我爸爸同意的!家,应以和为贵!不到重大原则性问题,是需要相互尊重的。较 劲两分钟之后,“爸爸,我想修剪一点刘海,行不行?我们有好几个同学都修过了,非常好,真的!这是小事,老师不管我们的。我就修一点点,我保证每天梳得很整齐好不啦?”电话果然打给了她爸,而且是一股脑儿把剪发的原因、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备采取的措施全说了出来,真可谓考虑得周详啊!“这事不行!其他的好商量。”还好!有了预设,她爸的态度,还是让人放心的。两天之后,女儿来电:“妈妈,如果剪一点刘海,脸会觉得小一些,小脸,舞台装好看一点”。“谁说的?表演的时候,额头都是光光的吧?”凭着多年陪练的经验,我反

5、问。两周之后,女儿来电:“爸爸,剪了刘海,额头不容易被晒黑!”“你的皮肤是天生的白,不怕黑!就是晒黑一点也健康!”爸爸半开玩笑地说。总之,就是一个原则,不能剪发。一个月之后,女儿来电:“妈妈,剪了刘海,体重会不会轻一点?”“呵呵呵!会!可能会的!但是,你还是不能修刘海!”忽然有一天,我的心理嘀咕起来,好像女儿好久没来电话了。算好她午休的时间打过去问一问,她的口气却是硬生生的,你问什么她答什么,多一句也没有。问她想不想妈妈,回答得那个干脆利落:“没想!真没想!”。连续几次,好不容易等着她有空拨电话,没说上几句话,她就说“要上课了!我要先换训练服。”这样的态度不免让人有点发毛,跟以前那个嗲兮兮的小

6、姑娘简直是判若两人。女儿到底怎么了?变化也太大了吧?是学习生活太紧张?还是青春期语言特点?不会是还惦记头发吧?如此状态,持续了近一个月。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清明节小长假回南京没有剪,五一大长假回南京也没有剪。似乎女儿已经放弃了剪发的念头,不管怎么说,女儿还是在意父母的要求,没有太离谱!家庭一致原则性、坚持性策略还是管用的。遮 掩六月,漫长的暑期提前来到。在外学习的女儿风尘仆仆地回到南京,长发依旧,后脑勺盘了个结,非常雅致、精干的芭蕾女形象。没有看见她念念不忘要修剪的刘海,也没有任何异常。这下,该彻底放心了!只是有点蹊跷。这个暑期,女儿像是成熟了很多。回家将近两个月,无论是常规学习训练和休闲外出

7、;无论是晨起还是浴后,在我们面前总是一丝不苟地将头发挽在后脑,整整齐齐,仿佛每天一场精彩的演出。“哎!妈妈,你怎么进来了?”一天,浴后的女儿用干毛巾包裹着头发,在我无意间打开卫生间拉门的一瞬间,女儿愣在那儿,像是定了格的画,非常吃惊地望着我。对于突然“闯”入的妈妈如此吃惊,是不是有点奇怪?“你不是已经睡觉了吗?”女儿惊恐着表情,再次发问。这个假期,女儿总是在所有人进房间休息之后,才去洗头发、洗澡。今天这样的表情、这样的问话,这里面是不是暗藏着什么玄机?忽然,几根短发顺着干毛巾的缝隙里掉了出来,垂在额前,女儿并没有察觉。短发?刘海?原来女儿早已修过头发了?“你的头发!”带着疑问,我未加任何思考,

8、伸手就想去捋她那一缕特别的头发,想再确认一下,是不是真的剪掉了?“我的头发,我的刘海”女儿一边闪烁其辞一边往后退了一步,动作非常快。这个动作在瞬间惊醒了我,也许还是不要揭穿的好!压抑着激动的心情,我定了定神,装作若无其事地说,“不要用毛巾揉了,用电吹风吹干吧,快点吹干,好休息。” 女儿惊讶的表情稍稍有了点放松:“我就用毛巾,我喜欢用毛巾揉干”。“那就随你意思!”给她一个台阶,也给了我自己一个台阶。退出卫生间的那一刻,我想了很多沟 通假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带着女儿选了她平时最喜欢的必胜客餐厅享用美食。吃到一半的时候,我调出手机给女儿看以前拍的照片,问“你还记得这张照片是哪一年?”。“当然记得,十

9、三岁过年的时候,妈妈帮我编了十三根小辫子。”女儿的印象非常深刻,那一头的小辫子曾经还赚取了多少回头率呢!“改天,我再帮你编一下辫子,今年要编十五根。一岁编一根,等你到二十岁的时候,我就帮你编二十根;四十岁编四十根。”我调侃着说。“哈哈!”女儿大笑起来,“那我不成傻姑了!哈哈!”大笑之后,忽然非常的安静。女儿深深吸了口气,眨了眨眼,不太自然地说:“妈妈,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一边说,女儿抬眼观察了我一下,似乎没发现什么异常,断断续续地说:“六.一”节的时候,几个同学陪我一块儿,在学校旁边的发屋修了一下头发,只修了刘海,当时蛮好看的,现在不太好了,已经长长很多了。”她又看了我一眼,继续说,“坐在美发

10、厅的时候,我还是很担心的,怕剪不好,怕你们知道了不高兴。妈妈,你有没有生气吧?怪不怪我?” 听了这些话,一直揪着的我的心,舒展开来“小莹!”我看着她,一字一顿地说:“一个人一旦说了一次谎言,就要为自己的谎言不断地掩饰,一而再、再而三地编造更多的谎言。那天,你洗澡出来,妈妈已经看出你的头发有了一点小问题,但是,我在等,等你主动地告诉我们,就像今天这样。其实,你的头发修不修剪?怎么修剪?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我们帮你,只是为了给你更好的建议,最后做决定的应该是你自己。从今以后,你的头发你自己拿主张、做决定!但是,有一点,你需要对自己负责。我也看到,这段时间,你的头发每天都是整整齐齐的,很清爽、很漂亮!

11、是妈妈很喜欢的那一种!妈妈像你这个年纪,也喜欢摆弄头发,很正常。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告诉你关于做头发的很多技巧。”【案例分析】(1)失败未必不是好事成功固然重要,失败也未必不是好事。爱迪生在历经一千九百九十九次失败之后,有人问“你是否还打算尝试第两千次失败?”爱迪生答道:“那不叫做失败,我只是发现哪些方法做不出电灯来。”人生能一帆风顺固然很好,但是,连一次失败都没有经历过的成功也不会是真正的成功。唯恐女儿失败,我坚持了教条。我选择教条,女儿当然叛逆,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女儿学的是舞蹈,舞蹈是一门艺术,艺术是需要火花、需要灵感的。没有了独有的思想,哪里来的灵感?头发修坏了,可以重

12、新长出来;创意的种子扼杀了,恐怕就将永远失去生命活力。也许头发修得不够理想,但是,失败帮助她积累了人生宝贵的经验,至少说明这样修刘海的方式是不适合她的。小处看大,这样的失败也许能够让女儿意识到父母的建议还是可以采纳的。这样的失败非但不是坏事,还是一次宝贵的人生财富的积累。(2)自律常常胜于他律我们常常在寻求一种最合适的教育方法,希望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目的。看看这整个暑期,女儿对生活安排得谨小慎微,对头发的打理是精心呵护,简直是不敢有丝毫的闪失。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 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从最初的“刻意,不自然”到后来的“刻意,自然”,到再后来的“不经意,自然

13、”,自律的习惯自然养成。换个角度看问题,倘若一开始我们就发现了女儿剪发的秘密,倘若发现后就武断呵斥,这个简单但是严谨的习惯恐怕就没有养成的可能性了。女儿每天收拾头发的行动里,我们已经看到,女儿已经意识到这次剪发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这个不理想,女儿能坚持每天保持严谨地起居安排,干净利落的发式,是不是养成了一种自律的习惯性行为呢!(3).教育需要情感支持学记中曾说道:“亲其师,信其道。”父母就是孩子生活上最好的老师,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小姑娘,有着英雄的梦想,也有着成功的愿望;对于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着好奇与幻想。她也想探索一切,想掌握一切,更想把握自己的命运。而这一切,更需要身边的人耐心地引导。在这个家,我们亮出了朋友的身份,却没有作出朋友的姿态,没有弯下腰、静下心去倾听女儿。我们的行为看似为孩子着想,但作法却是背道而驰,其症结在于,我们忘记了教育需要情感的支持,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灵。而后来,女儿自我教育的成功,也正是因为有了爱的投入,有了情感的支持。我相信,当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用全身心的爱投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之中时,就一定能够找到传说中那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