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51687-哲学基础-作业四-标准答案

上传人:279****70 文档编号:87621778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51687-哲学基础-作业四-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51687-哲学基础-作业四-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51687-哲学基础-作业四-标准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基础-作业四-辅导资料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第1题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的前进道路。对 错 【标准答案】“对”。第2题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3题 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该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对 错 【标准答案】“对”。第4题 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共同毛病是从狭隘的局

2、部经验出发,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实际。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5题 机会主义和主观主义都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6题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对 错 【标准答案】“对”。第7题 感性认识是直接而形象的。对 错 【标准答案】“对”。第8题 人们可以把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9题 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10题 不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11题 真理的有用性是其最根本的属性。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12题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对 错 【标准答

3、案】“对”。第13题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对 错 【标准答案】“对”。第14题 英雄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15题 人的需要是人的价值的根据和前提。对 错 【标准答案】“对”。第16题 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 错 【标准答案】“对”。第17题 阶级是不会消失的。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18题 “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是用虚构的主观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对 错 【标准答案】“对”。第19题 凡先行后续的关系都构成因果联系。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20题 “竭泽而渔”

4、、“杀鸡取卵”既是唯心主义观点,又是形而上学观点。对 错 【标准答案】“对”。第21题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种观点A. 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 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C. 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D. 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 【标准答案】: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第22题 下列各项正确揭示科学的本质的是A. 科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B. 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C. 科学是各种知识的总和 D. 科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 【标准答案】:科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第23题 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

5、会条件的制约,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因素是A. 社会整体科研能力的高低 B. 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C. 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D.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标准答案】: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第24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交往概念反映的是A.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B. 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C.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 【标准答案】: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第25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A. 人的社会属性 B. 人的物质属性 C. 人的精神属性 D. 人的自然属性 【标准答案】:人的社会属性第26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

6、它们是人的A.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B. 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C. 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D. 一般价值和特殊价值 【标准答案】: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第27题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A. 摆脱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B.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 按照预想的目的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 D. 不受别人约束的自主活动 【标准答案】: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第28题 物质文明是指人类A. 改造社会的积极成果 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 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 D. 物质生活待遇 【标准答案】: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第29题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

7、 直接动力 B. 惟一动力 C. 根本动力 D. 辅助力量 【标准答案】:直接动力第30题 国家的实质是A. 保证社会协调发展的工具 B. 全社会利益的总代表 C. 阶级统治的工具 D. 民众意志的体现 【标准答案】:阶级统治的工具第31题 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 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标准答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第32题 生产方式包括A.

8、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B.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标准答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第33题 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A. 自然科学 B. 教育 C. 生产资料 D. 管理 【标准答案】:教育第34题 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 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C. 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标准答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第35题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 意识形态不同 B. 政治体制不同 C.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D. 生产资

9、料所有制不同 【标准答案】: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第36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A. 渔猎社会 B. 工业社会 C. 封建社会 D. 信息社会 【标准答案】:封建社会第37题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A. 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 B.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C. 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D. 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 【标准答案】: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第38题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 概念判断推理 B. 理论实践理论 C. 实践认识实践 D. 感觉知觉表象 【标准答案】:实践认识实践第39题 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A. 能动性 B. 形象性

10、 C. 客观性 D. 抽象性 【标准答案】:形象性第40题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A. 真理具有相对性 B. 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 C. 真理中包含着错误 D. 真理具有客观性 【标准答案】:真理具有相对性第41题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A. 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 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标准答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42题 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 客观的物质世界 B.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C. 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D. 思想家们的创

11、造性思维 【标准答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第43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A.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B. 对立统一规律 C.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标准答案】: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第44题 量变质变规律原理指导我们A. 反对“左”右倾错误 B. 把远大革命目标与当前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 C. 把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D. 把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结合起来 【标准答案】: 反对“左”右倾错误, 把远大革命目标与当前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 把不

12、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结合起来第45题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有A.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 阶级斗争是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改良的手段 C.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实现社会更替的途径 D. 阶级斗争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必要手段 【标准答案】: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实现社会更替的途径, 阶级斗争是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改良的手段, 阶级斗争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必要手段第46题 下列各项决定和影响人的价值实现的因素有A. 个人自身的主观条件 B. 社会发展状况 C. 个人所遇到的机遇 D. 个人的命运 【标准答案】: 个人自

13、身的主观条件, 社会发展状况第47题 文化的一般功能主要有A. 教化和教育功能 B. 促进功能 C. D. 信息功能 【标准答案】: 信息功能, 教化和教育功能, 促进功能第48题 人类文明包括A. 政治文明 B. 物质文明 C. 精神文明 D. 经济文明 【标准答案】: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经济文明第49题 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A. 哲学和政治思想 B. 数学和思维科学 C. 军队和政府机关 D. 道德和法律思想 【标准答案】: 哲学和政治思想, 道德和法律思想第50题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A. 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B. 唯理论 C.

14、 经验论 D. 唯心主义认识论 【标准答案】: 唯心主义认识论, 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经验论第51题 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A. 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D. 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标准答案】: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第52题 历史人物的作用表现为A. 是历史事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B. 对社会发展能起加速事或延缓作用 C. 决定历史事件的个别特点和面貌 D. 是历史事件的发动者 【标准答案】: 是历史事件的发动者, 决定历史事件的个别特点和面貌, 是历史事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对社会发展能起加速事或延缓作用第53题 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A. 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 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 C. 维持劳动者自身性命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 劳动者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