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51687-哲学基础-作业三-标准答案

上传人:279****70 文档编号:87621291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51687-哲学基础-作业三-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51687-哲学基础-作业三-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51687-哲学基础-作业三-标准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基础-作业三-辅导资料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第1题 新事物就是后出现的事物。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2题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反映,故宗教观念中有什么,客观世界中就有原型。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3题 世界万物是彼此独立的,只是人借助与逻辑思维,才把它们联系起来。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4题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5题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事物,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对 错 【标准答案】“错”。

2、第6题 意识对物质(认识对实践,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阻碍)作用。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7题 有的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8题 意识的能动作用集中表现在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9题 产生意识差异性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因素的制约。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10题 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11题 人的意识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相对独立性。对 错

3、 【标准答案】“错”。第12题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对 错 【标准答案】“对”。第13题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故总有那么一天,人类会穷绝对世界的认识。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14题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对 错 【标准答案】“对”。第15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16题 人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对 错 【标准答案】“对”。第17题 我们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对 错 【标

4、准答案】“错”。第18题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说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对 错 【标准答案】“对”。第19题 我们在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客观符合主观。对 错 【标准答案】“错”。第20题 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还是相统一,是错误路线与正确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对 错 【标准答案】“对”。第21题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 “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 事物之

5、间是普遍联系的 B. 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C.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D.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标准答案】: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第22题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 概念判断推理 B. 感觉知觉表象 C. 实践认识实践 D.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标准答案】:实践认识实践第23题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 真理具有全面性 B. 真理具有相对性 C. 真理具有绝对性 D. 真理具有客观性 【标准答案】:真理具有相对性第24题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A. 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B. 决定社

6、会的性质和面貌 C. 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 决定社会的发展速度 【标准答案】: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第25题 技术是A. 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 B. 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C. 直接的生产力 D. 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标准答案】:直接的生产力第26题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 产品分配关系 D. 产品归谁所有 【标准答案】:生产资料所有制第27题 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的A. 历史观 B. 唯物主义 C. 辩证法 D. 二元论 【标准答案】:辩证法第28题 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 唯心论 B. 诡辩论 C. 不可知论 D.

7、 二元论 【标准答案】:不可知论第29题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B.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C. 真理变成现实 D. 谬误转化为真理 【标准答案】:真理变成现实第30题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 文化传统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生产方式 【标准答案】:生产方式第31题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 不变性 B. 永恒性 C. 客观性 D. 终极性 【标准答案】:客观性第32题 生产关系是反映A.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B. 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C. 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D. 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 【标准答案】:人

8、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第33题 政体问题说的是A.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B. 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 C.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 D. 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标准答案】: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第34题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 政治思想、哲学、宗教 B. 生物学、道德、宗教 C. 逻辑学、哲学、道德 D. 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 【标准答案】:政治思想、哲学、宗教第35题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A. 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B.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C. 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D. 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标准答案】: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第36

9、题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A.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标准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第37题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B. 科学实验 C. 生产实践 D. 阶级斗争 【标准答案】:生产实践第38题 客观真理是指A. 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 客观存在 C. 认识客体 D. 人的正确认识中所包含的客观内容 【标准答案】:人的正确认识中所包含的客观内容第39题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社会实践 B. 科学兴趣 C. 好奇心理 D. 求知欲望 【标准答案】:社会实践第4

10、0题 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是A. 只要参加实践 B. 只要刻苦读书 C. 既要积极参加实践又要认真读书 D. 依靠灵感和机遇 【标准答案】:既要积极参加实践又要认真读书第41题 1958年,我们以麻雀吃粮食为由,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大量捕杀。实际上,麻雀虽然吃粮食,但主要吃害虫。所以,后来我们把麻雀从“四害”中解放出来。现在我们又把麻雀列为保护动物。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了A. 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B.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 对事物的认识是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D.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标准答案】: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

11、程?, 对事物的认识是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42题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 人口因素 B. 生产方式 C. 风俗习惯 D. 地理环境 【标准答案】: 人口因素, 地理环境, 生产方式第43题 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有A. 渔猎社会 B. 信息社会 C. 工业社会 D. 农业社会 【标准答案】: 渔猎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第44题 劳动创造了人”这一论断的根据是A. 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B. 劳动推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C. 劳动使人们结成关系 D. 劳动创造了生产工具 【标准答案】: 劳动推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第45题 构成生产力

12、的基本要素是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者 D. 科学技术 【标准答案】: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第46题 实践的基本特点是A. 客观性 B. 社会历史性 C. 阶级性 D. 能动性 【标准答案】: 客观性, 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第47题 下列哪些活动不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 警察追捕罪犯 B. 运动员比赛 C. 工人炼钢 D. 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标准答案】: 运动员比赛, 工人炼钢, 警察追捕罪犯, 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第48题 认识的主体包括A. 群体主体 B. 集团主体 C. 社会主体 D. 个人主体 【标准答案】: 个人主体, 群体主体, 社会主体第49题 认

13、识的客体的属性有A. 自然性 B. 客观性 C. 社会历史性 D. 对象性 【标准答案】: 自然性, 对象性, 社会历史性第50题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A. 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 实践决定认识 【标准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第51题 人的需要本质上是A. 主观性的需要 B. 个体性的需要 C. 社会性的需要 D. 受物质生产制约的需要 【标准答案】: 社会性的需要, 受物质生产制约的需要第52题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A.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

14、准 B.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标准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第53题 实践的基本形式A. 科学实验 B. 科学试验 C. 生产实践 D.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标准答案】: 生产实践,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试验第54题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包含( )三种逻辑形式。A. 概念 B. 推理 C. 实验 D. 判断 【标准答案】: 概念, 判断, 推理第55题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A. 唯理论 B. 经验论 C.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包含(ABC)三种逻辑形式。 D. 唯心主义认识论 【标准答案】: 唯心主义认识论,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包含(ABC)三种逻辑形式。, 经验论, 唯理论第56题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主要表现为A. 一果多因,同果异因 B. 多因多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