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卫计委防汛抗灾捐款倡议书.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7584784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卫计委防汛抗灾捐款倡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区卫计委防汛抗灾捐款倡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区卫计委防汛抗灾捐款倡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区卫计委防汛抗灾捐款倡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区卫计委防汛抗灾捐款倡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卫计委防汛抗灾捐款倡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卫计委防汛抗灾捐款倡议书.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卫计委防汛抗灾捐款倡议书连日的暴雨让很多地方陷入了洪水包围的困境,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区卫计委防汛抗灾捐款倡议书,欢迎阅读!区卫计委防汛抗灾捐款倡议书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自6月28日以来,连续的强降雨给迎江区9个乡街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人民群众财产损失巨大,长江干堤和内圩堤埂全面告急,水位大幅高于历年同期水位,汛情还在持续、险情还在出现,灾情还在扩大。全区广大干部职工、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努力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也积极投身到防汛救灾防病一线,全力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但是目前的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受灾群众仍面临许多困难,急切期待全社会的援助

2、。灾害无情人有情!在全区上下紧急防汛救灾的关键时刻,迎江区卫计委向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同仁们发出倡议:希望广大爱心人士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奉献精神,向受灾地区、受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捐款捐物,给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力量,帮助他们早日渡过难关!有意捐款单位和个人请与迎江区卫生计生委联系,联系人:李晶晶;联系电话:5866415(办公)、 13685567358(个人)。救灾捐赠户名:安庆市迎江区财政局开 户 行:建行城东支行账 号:备注:请填写“转040001”并备注上单位或个人名称迎江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XX年7月10日【拓展阅读】防汛的基本知识一、 防汛基本知识1、什

3、么是防汛防汛是指为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汛的含义是指江河、湖泊等水域的季节性或周期性的涨水现象。2、降雨的特性降雨可按空气上升的原因,分为峰面雨、地形雨、对流雨和台风雨四类。24小时降雨强度与等级(单位:毫米)小雨10,中雨1025,大雨 2550,暴雨50100,大暴雨,100250特大暴雨大于250。二、 洪水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1)、根据电视、广播等提供的洪水信息和自已所处的位置房舍结构条件,冷静选择撤离位置。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3)、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

4、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结构牢固的楼房上层、高地等地转移。(4)、泥坯房里人员在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要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不宜游泳、爬到屋顶。(5)、洪水来临前,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6)、如果被洪水包围时,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或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已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7)、千万不能游泳逃生,不能攀爬带电的电杆、铁塔,远离倾斜电杆和电线断头。(8)、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三、 山洪1、什么是山洪山洪

5、是指流速大,过程短暂,往往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突发性强、破坏力很大的小面积山区洪水。我县主要是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引起的。2、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自已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逃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2)、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沿着洪道方向逃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不要轻易涉水过河。(3)、更不能为了转移家禽、贵重物品及其它原因而延误逃洪时间,造成“人物双亡”。(4)、被山洪围困在山中,应及与当地政府或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四、台风1、什么是台风我们所说的台风,是在西太平热带海面上形成的暖湿空气的旋涡团,即为热带气旋。常伴有狂风、暴

6、雨和风暴潮。2、台风的防范措施(1)、气象部门根据台风可能产生的影响,在预报时常采用“消息”、“警报”、和“紧急警报”三种形式向社会发布;同时按台风可能影响的程度,从轻到重向社会发布蓝、黄、橙、红四色台风预警信号。公众应密切关注媒体有关台风的报道,及时采取预防措施。(2)、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和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3)、关好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挂的物品,检查电路、煤气、炉火设施是否安全。(4)、将养在室外的动物及其它物品移至室内,特别是楼顶杂物、窗外花盆等一定要移至室内,室外易被吹动的东西,一定要加固。(5)、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游泳或驾船。(6

7、)、户外广告牌、临时工棚、临时用房、建筑脚手架应加固,城市内行道树木、排水管网要临时加固和清理。(7)、城、乡内住在低洼区和危房内的人员要及时转移。(8)、台风带来的暴雨容易引发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相关的学校、工矿企业、山边公路等要加强防范。必要时采取停学、停厂和封路等措施。(9)、台风来临时,江河边禁止人员行走。五、泥石流1、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泥石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爆发突然、破坏性强,在很短时间内,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2、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1)、人群在沟谷内活动时,一旦遭

8、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音,这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一段时间。六、滑坡和崩塌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分散地顺坡下滑,这种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2、滑坡前兆(1)、大滑坡发生前,会出现断流多年的泉水“复活”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泉、井水突然干涸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9、2)、在滑坡体中部或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纹,标志滑坡体已进入临滑状态。(3)、大滑坡之前,滑坡体前沿坡脚处土地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4)、滑坡体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冒出热气或冷风。(5)、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形。会出现猪、狗、牛等家畜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现象。(6)、大滑坡前,滑坡体上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中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会出现加速变化趋势,这是明显滑坡迹象。发生这些滑坡的前兆后,要立即采取预防措施。3、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最后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4、遇到滑坡或崩塌怎么办(1)、行人和车辆不要进

10、入或通过有警示标志的滑坡、崩塌危险区。(2)、当发现有滑坡或崩塌的前兆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同时通知其他受威胁的群众,做好撤离准备。(3)、当你正处在滑坡体上,感到地面变动时,要用最快的速度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千万不要向滑坡体上、下方逃跑。(4)、当你处在滑坡体中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的太近。(5)、当你处在滑坡体前沿或崩塌体下方时,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别无选择。七、什么是雷电1、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一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放电有的发生在云层与云

11、层之间,有的则发生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这两种放电现象俗称打雷。打雷造成的危害又叫雷击。雷击分直接雷击与间接雷击。雷击全年都会发 生,而强雷电多发生于春夏之交和夏季。2、怎样预防雷击室内避雷方法(1)、雷雨天气时,要注意关好门窗,以防侧击雷和球状雷侵入。(2)、雷雨天气时,最好把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断,并拨掉电源插头;不要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固定电话。(3)、雷雨天气时,不要接触天线、煤气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建筑物外墙等;远离带电设备;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4)、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洗澡。室外避雷方法1、立即寻找避雷场所,可选择装有避雷针、钢架或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等处

12、所,但是注意不要靠近防雷装置的任何部分。若找不到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降低身体重心,减少人体与地面接触面积。如能立即披上不透水的雨衣,防雷效果更好。2、不要待在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不要停留在树林的边缘;不要待在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不要停留在铁 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不要停留在山顶、楼顶等高处;不要靠近孤立的大树或烟囱;不要躲进空矿地带孤零零的棚 屋、岗亭里。3、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锄头等;应立即停止打高尔夫球、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4、要避免开摩托车、骑自行车,更不能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在雷雨中狂奔;人在汽车里要关好车门车窗。5、高压线遭雷击落地时,近旁人要保持高度警觉,当心地面“跨步电压”的电击。逃离时的正确方法是:双脚并拢,跳着离开危险地带。6、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应相互拉开几米距离,不要挤在一起。7、身处空旷地带宜关闭手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