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说课稿范文.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7581325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说课稿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说课稿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说课稿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说课稿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说课稿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说课稿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说课稿范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说课稿范文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频数与频率课时。根据新课程标准,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说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一、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人们常常需要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收集与处理数据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频数与频率分为两课时,本节为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表、统计图、平均数以及中位数、众数等,对本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为下节课学习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做准备。2、教学内容和选择在具体教学素材的选取上,体现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注重与实际生活联系,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学

2、生的兴趣,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确定了“你最喜欢的歌手”,“醉翁亭记中也而两字出现的频率”,“你最想去的河南景点” ,让学生体会到频数与频率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3、教学目标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原则,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会选择合适的方式表示数据,能读懂统计图。2.过程方法: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表示、分析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整理和表示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运用频数与频率以及相应的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处

3、理,作出合理判断和预测。教学难点: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二、 教法和学法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索、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在素材呈现上,注意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前后知识的联系,如以表格、条形统计图、折线图等多种方式呈现,既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又巩固了学生对各种图表的识别能力。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在合作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做一做、议一议中,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决策能力,体会样本估计整体的思想。三、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是

4、数学的心脏。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猜我的年龄的活动,旨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指出频数与频率,自然引入课题,接着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最想知道什么,从而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2、 研究问题: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虽然是本课的重点,但不要求死记硬背,只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其意义,学习重点应在于利用它们更好地整理和表示数据,从而解决问题。因教材所给素材大家最喜欢的足球明星,学生对此比较陌生,难以激起学习的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调查你最喜欢的歌手活动,为提高课堂效率,我采用了电子工作表记录统计的功能,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根据调查记录的结果,你能很快说出同学们最喜欢的歌手吗?这种数据表示方法

5、好不好?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同学们最喜欢的歌手是谁?喜欢每一位歌手的人数是多少?他们与总人数的比值是多少?”,引出频数与频率的概念,让学生自学课本,明确概念。这样一个过程的完成,由杂乱的数据记录到有条理的运用表格或统计图,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经历了数据的整理,统计结果的判断,发展了数学能力,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统计结果,还可渗透德育知识,介绍周杰伦的成功经历,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流行歌曲和歌手。紧接着,根据学生期中测试的成绩制定了一个统计表,让学生补全表格,进一步巩固频数、频率的概念,体会频率之间的关系

6、。在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基础上,让学生做一做,猜猜看,你认为哪个汉字的使用频率最高?如何确定哪个字出现的频率呢?学生分组统计醉翁亭记中也、而出现的频率?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各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设计“议一议”的目的是:一是对“做一做”的问题作出回答,力图让学生初步体会频率的稳定性,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二是由这一结果可以看出:“的”和“了”出现的频率渐趋稳定,而且“的”出现的频率较高。这实际上就是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因为在调查活动中,经常采用的是抽样调查,得到样本的数据,进而估计整体。因此,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思想,突破本节课

7、的难点。3、深入理解理解了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后,接着对学生提出,是不是频数大,频率就大呢?学生在做完甲和乙罚球投篮比赛的练习后可知,在两组数据中,频数大,不一定频率大,如何进行判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4、初步应用:根据调查你最喜欢的河南景点的统计结果,及制作好的统计图,从频数、频率和统计图不同角度进行进行判断,如果要组织这个班旅游,该去哪个地方,加深对频数、频率概念的理解,体会对决策的重要作用。5、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培养学生反思、总结和归纳的能力。一分钟快速思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寻找身边的频数与频率,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四、 设计特色坚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理念,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努力营造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追求宽松、超前、自主、快乐,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在探究新知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赏识和肯定中获得进步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