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孟良崮纪念馆心得体会10篇

上传人:Lil****_Z 文档编号:87573416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观孟良崮纪念馆心得体会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参观孟良崮纪念馆心得体会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参观孟良崮纪念馆心得体会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参观孟良崮纪念馆心得体会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参观孟良崮纪念馆心得体会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观孟良崮纪念馆心得体会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观孟良崮纪念馆心得体会10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观孟良崮纪念馆心得体会10篇篇一*,市局机关党委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赴蒙阴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接受党性教育。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深切体会到老百姓对革命事业的巨大支持和血肉深情,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孟良崮纪念馆,我看到了一辆保存在纪念馆中的小推车,外表已被磨得锃亮。据介绍,这种支前群众所用的小推车,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总共41万辆。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最动人的场面,是几百万的民工大军推着小推车运送粮食。在气势恢宏的淮海决战前线和广大后方,各解放区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其规模之巨大,任

2、务之浩繁,动员人力物力之众多,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老百姓们正是唱着这样的歌谣、推着小推车勇往直前冲向战场。淮海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我们党的军队,在小米加步枪这种装备极为落后的情况下却战胜了军事力量极为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战胜了装备精良、拥有飞机大炮加牛肉罐头的国民党军队。靠的不是过硬的军事技术,不是先进的军事设备,靠的是军民之间打不断的血肉情,靠的是人民群众最无私的奉献和极其巨大的牺牲精神!解放战

3、争的胜利真正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退出来的、是人民群众用小米喂出来的、是人民群众用担架抬出来的!解放战争中,我们打败了国名党80万军队的,不是共产党的60万军队,而是我党领导的亿万群众。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纵观共产党成立之初到共和国的建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沂蒙山区的人民只是一个缩影,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印证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党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作

4、为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是我此次参观学习的最大感悟。篇二*,市局机关党委组织我们来到了红色之都沂蒙山,到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红嫂教育基地,来寻访沂蒙红色足迹,感受老一辈革命前辈们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这座英雄的山脚下。迎面是陈毅、粟裕两位将军侍马而立的大型花岗石雕像,往里走便是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纪念馆的外形是两面红色的三角形战旗,墙壁上嵌满了子弹壳,高度为19.47米,象征着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在枪林弹雨中迎来新中国的诞生。馆内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实物及照片,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炮火连天的战

5、争岁月,尤其是反映沂蒙人民踊跃支前的珍贵资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民爱党、爱军、忘我牺牲的精神,仅孟良崮战役沂蒙支前民工就达92万余人,陈毅元帅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次座谈会上曾动情地讲过“我陈毅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对我们的支援,他们在战争中做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与千千万万淳朴而又伟大的沂蒙儿女分不开的。战争的硝烟虽离我们远去,但沂蒙革命传统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要代代相传。特别是在当前中国全面步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在先辈们抛洒过热血的这片沃土上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篇三*号,市局机关党委组织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全体党员赴

6、沂蒙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发扬革命光荣传统。本人作为参观活动的一员,在英雄亭下,面向党旗,高举右手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在粟裕将军墓前,向烈士深深三鞠躬,向埋葬在此的2859名烈士致敬,遥拜革命先烈的奉献与牺牲,献上我们的敬意。同时参观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内,我们参观了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先烈们留存的老照片、历史资料等,详细了解孟良崮战役的全过程和重大意义,感悟“沂蒙红嫂”爱国、爱党、拥军、爱家乡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参观孟良崮战役中,虽然国民党第74师是支全部美械装备、训练有素的王牌蒋家御林军,其师长张灵甫也是蒋介石最欣赏和器重的

7、弟子。但是由于敌军各部之间的矛盾和不团结,导致作战时敌74师被我军孤立直至歼灭,74师周边的几十万蒋军无一赶去增援!敌友军冷眼旁观看热闹的狭隘思想导致了增援咫尺天涯的结果!经过两天三夜的激战,我军全歼74师!这场战役的胜利,表明了解放军全体上下的强大凝聚力!反观国民党的部队,因为不团结大好的战机反成毙命之地!也注定了日后国民党必败的结局!为世人留下了不团结的反面教材和深刻的历史教训!在参观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中,本人了解到,1960年,作家刘知侠根据明德英乳汁救八路军伤员的事迹,创作了小说红嫂,后来又编入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明德英就是沂蒙红嫂的生活原型。新中国成立后,明德英又先后把儿子、女儿

8、、孙子等送入人民子弟兵行列。在战争年代的沂蒙,岂止一个明德英!一组来自临沂市妇联的数据显示:抗战期间,沂蒙老区15.5万余名妇女先后以不同方式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4.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的工作,共救助伤员1.9万余人。 她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党、对人民军队的无比热爱。尤其在参观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中,我们看到了宿迁籍的朱瑞将军及其夫人的照片和英勇事迹。朱瑞将军是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我军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员。牺牲的时间是13时17分。时年43岁。朱瑞将军是在战斗即将结束时由第3纵队政委罗舜初将军陪同前往突破口的,2人走到半路,指挥部叫罗将军

9、回去,遂罗将军没有同朱瑞将军一同到突破口去,在罗将军走以后,城内敌人胡乱射出了一发冷炮,朱瑞将军为躲炮不幸触雷。罗舜初将军长子曾对我说,他问过他爸爸,说你要不是半路有事回来,是不是也会牺牲啊?将军遂回答他:“我要在,朱瑞不会牺牲的!”朱瑞将军牺牲以后,遗体就放在3纵的指挥所里。朱瑞将军的前妻陈若克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在山东沂水。她被日军俘获后,孩子出生不久,没有奶水,日本人送来牛奶,她不要,她用自己的血水喂自己的孩子。当地的老百姓要收养她的孩子,她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孩子,死不松手,母子2人在沂水西门外刑场牺牲了。小小的孩子同她一起牺牲了。这应当是我们中国革命史上最小的一位烈士了!她比小萝卜头的年龄还

10、要小!重温历史,追寻那永远不会磨灭的革命先烈事迹,此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每一位党员再一次接受了精神的洗礼,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宗旨和党员的责任使命。本人将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活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敢于负责、勇挑重担、奋力开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篇四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八周年,进一步强化我局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切实增强全体党员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局机关支部在*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到山东沂蒙红嫂教育基地和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通过本次活动,本人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一是进一步深刻体会到共

11、产党员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意义。孟良崮战役,也是小推车推出胜利的战役。正是沂蒙老区人民怀着对共产党的无比信任和对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舍生忘死、参军参战、大力支前、抢救伤员、奋勇杀敌。人民军队才能战胜武器精良、兵强马壮的国民党军队。“兵民是胜利之本”这是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开篇的一个标题,也是1938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的论持久战中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兵民一心既是孟良崮战役胜利的原因,也是我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全面胜利的根本原因!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多年的革命斗争中的宝贵经验,也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从人民中获得力量,再来更好的服务于人民。二是通过

12、本地特色优势来发展本地经济才是正确的道路。从这次参观学习经过的沂蒙山区来看,这里的地势水土条件并不好,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基本上没有什么种植面积,也正因为如此,当地人生活的比较贫穷。但是,现在地方政府利用“崮”这种特有的地势环境和解放战争的历史遗址来发展旅游业,把原来交通不便的山村整体置换到山下平坦的地方,原来的山村改造成旅游的景点。既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又增加了景点的人文气息。这种利用自身优势,变废为宝的思路很好,值得我市在建设绿色生态经济中认真学习和借鉴。三是自己深深的感觉到现在的自己所谓的平淡生活其实真的是来之不易,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应该无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

13、幸福生活,更要通过廉洁自律的工作原则、勤奋刻苦的工作态度、卓越的工作能力尽心尽力创新性的做好本职工作来回报革命先烈和无数群众的付出。篇五苍松掩旧事,青山埋忠骨。在这次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活动中,我被沂蒙人民和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鱼水情婶婶感动了。纪念馆里物品很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民兵队、担架队在战时使用过的一些物品。有独轮小推车,有麻绳和木棍绑成的担架,有群众亲手纳的军鞋,还有沂蒙六姐妹等比塑像。回到家里,我专程找了沂蒙六姐妹这部电影来看,对沂蒙人民的敬意更深了。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夕,沂蒙山烟庄。男人们都上了战场,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孺为了支前忙碌着。两、三天内要摊五千斤煎饼,

14、准备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春英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童养媳黑燕为做军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当兵的哥哥请假回来探望父母,结果被爹锁在地窖。因为小叔子在前线,嫂子春英抱着大公鸡和新媳妇月芬成了亲。战事吃紧,乡亲们四处筹集军粮。月芬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粮,又错过了与丈夫见面的机会。这一错过,就是一生。孟良崮战役打响了,兰花带领姐妹们组成担架队奔赴前线。她们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人桥,让部队能及时奔赴战场沂蒙红嫂用她们的坚毅、勇敢、奉献,诠释了可歌可泣的沂蒙精神。陵园里松柏苍翠,沂蒙山歌犹在耳边。篇六*市局机关党委组织局和所里部分党员赴山东沂蒙参观

15、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在向导的解说下,展厅中的图片、雕像把战役的场景生动呈现在面前:在烽火硝烟、血雨腥风中,华东野战军英勇杀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而紧跟其后的是自发前来推着独轮车送衣粮、抬担架护伤员的沂蒙老百姓。他们“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战役中涌现出大批支前英雄,承诺“谁去当兵我就跟着谁!谁先报名,我第一个嫁给他!”的宋炳锋、“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的沂蒙六姐妹、永远的新娘李凤兰、担架英雄董力生.在山东沂蒙人民的全力支持下,我们取得了让蒋介石和毛主席都意想不到的胜利,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扭转了当时华东战争局面。通过纪念馆这次参观,我想有以

16、下几点体会:一、团结就是力量。在战役中,我解放军上下齐心、势如破竹,为了共同的目标,前仆后继。为了身边的战友,可以牺牲自己,为了把仅剩的血浆让给受伤的战友,黄兢失血过多而死。而国民党王牌74师被围时,国民党黄伯韬部队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竟见死不救。在战争中,面对不利战势,国民党不少官兵不战而逃。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定要团结一致。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单位领导之间同事之间都要搞好团结,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将人力、物力大家拧成一股绳,全面完成所里各项工作和任务。二、坚定理想信念。革命先烈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当家做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我作为一名党员,要向革命先烈学习,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光荣本色,充分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三、坚持群众路线。孟良崮战役生动诠释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情怀。国民党的散兵想要寻求百姓的帮助,反倒要装成解放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