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我在 文档编号:87565773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嘉定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一模)语文试卷1.按要求填空。(1)_,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_)(2)劝学中表达虽天资驽钝,但若坚持不懈,也会学有所成的句子是:_,_。(3)人有悲欢离合,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答案】 (1). (1)妆楼颙望 (2). 八声甘州 (3). (2)驽马十驾, (4). 功在不舍 (5). (3)月有阴晴圆缺【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古典诗文的识记能力。这种给出上句,填出下句,或给出下句填出上句的默写形式,比情景式默写的难度相对较小,要求较低。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平时背诵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这样才能做到印象深刻,同时,要特别

2、注句中一些易混字的书写,如“颙”“驽”等。2.按要求选择。(1)高中学校举行的成人仪式上家长代表发言,下列选项中最不合适的是( )。A同学们,你们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B同学们,你们要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同学们,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心态要放稳。D同学们,要拿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2)下列选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无论是 ,还是 ;无论是 ,还是 。这些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中的文学形象都寄托着作者对女性深切的人文关怀。A.关汉卿中的朱帘秀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哦,香雪中的香雪最后的常春藤叶琼珊B.窦娥冤中的窦娥 雷雨中的繁漪边城中的翠翠 项链中的玛蒂

3、尔德C.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刘兰芝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欧也妮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一碗阳春面中的母亲D.蒹葭中的伊人 红楼梦中的香菱阿正传中的小尼姑 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苏艾【答案】 (1). (1)A (2). (2)B【解析】【详解】(1)此题考核考生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懂得看对象,审尊卑长幼是否得体,改换谦敬词,做到敬谦词使用不错位;看场合,审是否合乎氛围,改逆情悖理的语句为顺情合理的语句;看感情,审褒贬词语是否误用,改换褒贬词语,该褒不贬,该贬不褒;看语体,审有不伦不类、文白夹杂现象,根据不同的听众、读者对象,该用口语改用口语,该用书面语该用书面语;看劝诫语,审有无人文关怀

4、,改粗俗浅陋语为温情关怀语;看转述,审对象改换后,叙述角度、人称、时间和地点是否随之改变。A项不符场合,在学校在这个班级不能说成是在“淤泥”里。故选A。(2)此题考核考生对语言表达连贯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句子顺序是否合理,话题是否一致,前后是否照应,情景(境)是否一致,格式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等。题干中提到“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中的文学形象”“寄托着作者对女性深切的人文关怀”,因此,填入横线的著作和人物要紧扣这两点,ACD项未按照“古今中外”的顺序排列。故选B。【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

5、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和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辞、谦辞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要求: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不说什么好;怎么说有分寸,怎么说没有分寸;怎么说效果好,怎么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微时代彪悍登场,

6、无微不至还是集体迷失?最近的微博很给力。微小说比赛一把火点燃了网民们的创作激情,以至于主办方不得不顺应“民”意将投稿截止日延迟一周至12月4日;羽泉则借力微小说大赛吆喝起了自己的买卖,“微小说内容前面加上羽泉卖歌,将有幸你来点歌,我们当面唱歌给你听”;微直播首播就选中了同步直播国内人气最旺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微博日报上,无论你想减肥,还是招聘、加薪,抑或爆料、八卦,甚至仅仅是“求关注”“求粉丝”,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号召所有“微”字头词语正在引领我们的生活,微时代正在来临,内容复制的速度如同单细胞分裂,它们无孔不入,润物无声,大到制造舆论的工厂(如微博),小至生活的私家分享(如街旁、切客)

7、,微生活无处不在。微电影是一种超短时放映、超短周期制作、超小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这三“微”特征,使得过去曲高和寡的单向度的艺术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近来大热的微小说大赛37天就吸引参赛作品206660部,相关讨论1476034条微博。大赛还吸引到诸如方文山、高晓松、董璇等演艺界明星的参与。作为对主流文学的延伸和补充的微小说大赛还请来阵容强大的评委团,既有著名作家石康、王海鸰等人,又有出版人沈浩波、路金波以及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等。“微小说”让每一个“小我”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引领了大量用户原创内容的爆发式增长,平民似乎也能成为莎士比亚。然而尽管有严肃作

8、家捧场,微小说依然难登大雅之堂,路金波就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微小说的鄙视。“围脖”这个中国特色的名词无疑已成为一种时代标志,织围脖的不亦乐乎,还未开织的心向往之“这年头,没个围脖,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热闹织围脖的除了娱乐体育明星外,还有传媒圈子的意见领袖们。知名出版人路金波乃文化界的织围脖高手,一个人都不关注的他,粉丝却有近49万之多。当粉丝超过100,就好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就像一本杂志;超过10万,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就是一家电视台;超过1亿,就是中央电视台。按照传统媒体的这个影响力标准,新浪已经培养了74家百

9、万级全国性报纸。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对新闻系学生说,如果你现在不加入围脖,将来就肯定没有资格做传媒。主流媒体或以官方机构身份,或以总编主编个人身份进驻微博,无怪乎四大门户将圈地战由地下悄悄暗涌转到线上高调吆喝。然而“围观”果真能改变世界?在接受采访时傅国涌说道:“围观肯定是件好事,但要说微博可以改写中国的历史,那是不可能的,任何载体都有它的有限性和脆弱性,如果我们今天刻意地强调某种载体,那么那些反对社会进步的人就会把这个载体消灭;如果我们不依赖任何载体,那么消灭任何载体都无所谓。”微时代,全民如此狂热地参与一场表达,个体如此被放大,微言原来可以大义,蚂蚁原来可以绊倒大象。然而,碎片化是否预示着

10、精英的消解?微时代是庸众社会的前兆,还是草根崛起的号角?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K)是IT界的教父,但他家里没有电视,他也从不用手机,KK最欣赏阿米什人,一个至今仍在用马车的宗教团体。怎样让族群像家庭一样工作?怎样让大家变得更强大?是阿米什人选择使用科技产品考虑的因素。正如艾未未在你是谁中所说,一个好主意,它只影响到行为,并没有影响到精神,比如让你更便捷,但便捷之后做什么呢?我们为什么要便捷呢?如何让我们在接踵而至的微时代里不被击碎?【注】文中“微博”指的是一种非正式的微型博客,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广大网民非

11、常喜欢,据其谐音戏称围脖,把更新“微博”戏称为“织围脖”。3. 第段中列举了若干流行的微现象,请简析其用意。4. 第段加点词语“润物无声”在文中的意思是_。5. 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路金波对微小说的鄙视说明微小说虽使普通民众展示个人才华,但依然难登大雅之堂。B. “围脖”作为中国特色名词已经成为时代标志,娱乐传媒等各领域人士都热心织围脖。C. 第段列举大量数字准确证明了随着围脖用户的增长,可以给媒体带来巨大的影响力。D. 第段引用封新城的例子充分地证明了惟有现在加入围脖,才能在将来有资格做传媒。6. 下列选项中推理的过程与第段画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 )。A. 只要“电游”还

12、在风靡,学生荒废学业的概率就越高;只要学生都不去玩“电游”, “电游”商就会被自然市场淘汰。B. 因为“电游”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上瘾厌学,所以许多人谴责“电游”;而事实上,让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C. 如果东风强,那么东风就压倒西风;如果西风强,那么西风就压倒东风。D.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7. 联系生活中的微现象,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论证分析作者的隐忧“微时代,容易集体迷失”。【答案】3. 直接佐证微博很给力的判断,引出下文要讨论的话题:微时代来临,微生活无处不在。 4. 微现象悄然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 5. D 6. B 7. 示例:如王宝强离婚事件王宝强作为一

13、个影视明星,在微博上揭发抨击其妻马蓉,引起大量粉丝围观评论,超过了对同期进行的奥运赛事的关注,众人扒出他的各时段家事,对马蓉进行攻击,谩骂,全民集体狂热参与,对他人家事指手画脚,过分消费,制造庸众社会或(人们发表言论的渠道是便捷了,人们的道德精神并没有相应提高。)【解析】【3题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文中句段和举例的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个方面来分析。该段处于开头一段,从内容上来看,这些举例论证这段的中心,即第一句话“最近的微博很给力”,从结构上来看,它引出下文要讨论的话题:微时代来临,微生活无处不在。【4题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14、先分析词语的本义,再结合上下文分析出该词语的情境意,最后分析这个词语使用的作用效果。“润物无声”的本意指初春的毛毛小雨落下时无声无息,在第二段中指的是“微”无孔不入,没有声息,大到制造舆论的工厂(如微博),小至生活的私家分享(如街旁、切客),微生活无处不在。概括起来就是“微现象悄然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5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议论文本论证分析的把握,考生在阅读时要抓住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论证方法、论证过程,解答时才能更好地辨析选项。第段引用封新城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微博影响力大,加入微博有明星、传媒圈子的意见领袖们,更有主流媒体或以官方机构身份,或以总编主编个人身份进驻微博。而不是

15、证明“惟有现在加入围脖,才能在将来有资格做传媒。”故选D。【6题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议论文论证推理过程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第八段中的推理过程,再将选项一一进行分析。第八段划线部分的推理过程应是因为“微博”作为一种载体正在被很多人刻意强调它改变世界的功能,所以那些反对进步的人就会把这个载体消灭;而事实上,我们不依赖任何载体。其中B项的推理过程与这个过程相符。故选B。【7题详解】此题考核考生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抓好论点,再结合平时所见所闻筛选贴切典型的论据,再运用一定的论证方法将论点和论据结合起来。题目要求考生举例论证“微时代,容易集体迷失”的观点,考生可以从现实、媒体等选取相关的微现象,再把微现象引发“集体迷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