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风景谈》说课稿模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7565593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风景谈》说课稿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风景谈》说课稿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风景谈》说课稿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风景谈》说课稿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风景谈》说课稿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风景谈》说课稿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风景谈》说课稿模板.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风景谈说课稿模板高中语文风景谈说课稿模板是由届毕业生为您整理,希望对大家有用。一、说教材1、风景谈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中心语文基础版第二册单元篇。2.我想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根据系统论所强调的整体性、联系性和条理性来把握所教课文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位置、文体要求和单元要求。这个单元是记叙文单元,重点是记叙的中心和材料,风景谈由六幅画面构成,看起来很散,但它们又由议论句子很好的有机的串连在一起正好反映了这个教学重点,很好的表现了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也能反映学生的认识过程,所以安排在第二册的单元之首。3教学目的:在拟定教学目的的时候,老师心目中必须要装有语文教学大纲所明确规定的总目的,然后

2、再根据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要求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来确定教学目的。据此我就确定风景谈的具体教学目的为:A.理解课文赞美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战斗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习并发扬他们所代表的伟大的民族精神。B.掌握课文中心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了解六个画面之间的联系。C.掌握课文准确、精炼、生动、含蓄的语言特色。4、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的确定应体现课文的教学目的。据此风景谈的教学重点应是:A.掌握每个画面风景描写与人物描写的关系。B.掌握每个议论对画面的作用及议论之间的关系。C.掌握课文准确、精炼、生动、含蓄的语言特色。5、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的确定既要考虑课文本身的特点,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的实际情况故教学难点

3、A.风景描写与人物描写如何有机联系的B.作者如何通过议论对人物进行赞颂的C.哪些词语准确、精练、生动、含蓄6、教学课时及内容安排本课教学课时二课时课时:作者及时代背景介绍,讲解幅画面。第二、三幅画面由学生讨论。第二课时:复习,学生讨论第四、五、六幅画面。总结本文特点。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提问法、讲解法、板书教学法。学法:讨论法、听记法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老师始终都要考虑到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忌填鸭式、满堂灌,硬塞结论给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很形象:“真正的老师不是让学生观察已经峻工的科学建筑,而是带领他们一起去修筑基础的工程,直到修完科学的大厦为止。”另外

4、,我们老师还要激思增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鉴于以上理论,风景谈共有六幅画面,如果依次讲解分析,那就显得平谈呆板。因此,我就根据教学的变式原则,采用教法:提问法、讲解法、板书教学法。学法:讨论法、听记法。具体的作法是:幅画面由老师示范讲解,其余五幅由学生讨论完成。三、教学过程:课时教学目的:从分析文章的语文入手,分析、二、三个画面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了解中心与材料的关系教学重点:一、二、三幅画面风景描写与人物描写的关系。教学难点:准确、精炼、生动、含蓄的语言特色。教 法:提问法、讲解法、板书教学法学 法:讨论法、听记法(一)导入新课导入时,力求做到先声夺人,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他们对课

5、文的直接兴趣。导语:描写风光景色的文章我们学了不少。“风景谈”即“谈风景”,这里为什么要用“谈”字呢?先由同学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指政治寓于风景之中”这一句话。作者写风景实际上是为了写人,赞颂解放区的军民,赞颂那些主宰大自然、具有崇高的革命精神的延安儿女;而这一主题,很大程度上是靠文中的议论来揭示的,所以用一“谈”字。这也与作者生活在重庆有关,为了能在重庆发表,文章只能写得含蓄些、隐晦些。第5页“黄土高原”,10页的“北国”,指的是延安。第6页多处描写了“河”,那就是“延河”。人物活动的描写,诸如欢歌掮犁夜归的人,从“生产”归来、操七八种文音、唱雄壮歌曲的有文化的青年人,在荒山石洞读

6、书的人,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聚会在“茶社”里的青年,还有清晨号兵,都可以让人想到写的是延安人。(二)、作者简介:初中阶段学生已读过白杨礼赞,对作者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这里可让学生介绍,然后老师补充,明确几点;作者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早期共产主义运动;长期从事革命文学活动,曾与鲁迅、郭沫若等人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茅盾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其他极有影响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蚀(包括幻灭、追求)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三)教学过程:1、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知觉并不是各种感觉碎片的叠加,而是首先感知到了整体的现象后才注意到构成整体的诸无素。据此,我在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之后,让学

7、生速读课文,处理思考练习题一,从而明确六幅画面的名称。它们分别为庄严妩媚的“沙漠驼铃”、古朴纯净的“高原晚归”、弥漫着生命力的“延河夕照”、清新怡然的“石洞雨景”、注入了“第二自然”的桃林小憩、粗犷刚性的“北国晨号”。这一幅画面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表现了“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这样学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在这里也教学生学会利用“阅读提示”,帮助自己理解课文,从而完成教学目的。2.课文分析:老师示范分析幅画面(沙漠驼铃)A.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沙漠的语句。(四顾茫茫一片、平坦、纯然一色、寂静)

8、。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沙漠特点的两个词语(最单调、最平板)。B.找出具体描写驼队语句(黑句、安祥而坚定、昂首高步、铃铛“丁当”的柔声、和谐、长方形猩红的大旗)C.指导学生探讨这一画面所蕴含的意义。沙漠这个大自然是最单调最平板“改变”之巨大,又用一个反问句强调改观后的沙漠就是“风景”。这一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文章具体写沙漠的单调平板,反衬驼队出现后的庄严妩媚。段末的议论,揭示了“沙漠驼铃”这一景观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如果说描写的是“画龙”,那么段末议论则是“点睛”D.这一段写的是猩猩峡外沙漠的景观,并不是延安的风景,为什么文章首段要写并不是延安的风景呢?明确:

9、它形象地告诉人们,无论多么荒凉、贫瘠的地方,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大为改观,这就突出了人主宰自然的伟大力量,表现“人类更伟大”。其次,这样写使文章别具一格,在它的基础上,下文逐一展开画面,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呈层层铺垫、环环紧扣的特色。第三,这样写有一定的掩护作用,便于发表,适应同国民政府反动派斗争的需要,也体现了本文含蓄的语言特色。3.学生讨论第二、三幅画面。(分析“沙漠驼铃”采用的主要是接受学习的方法,在耳濡目染之中给学生以思维训练、学法示范),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学生在活动,采用的是发现学习的方法,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运用这一方法也需要老师的指导,因此,在

10、学生讨论时,区边巡视指导,力求做到因材施教。3.讨论学习第二个画面(高原晚归)A.作者用了“于是”、“又”作衔接和过渡,所以很自然又想到另一个画面来B.“黄土高原”加上引号,前面又用上“所谓”,后面再加感叹号,为什么要这样?明确:黄土高原加上引号是表示它有特定的意义,需要强调,用“所谓”也是为了突出强调,懂得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这“黄土高原”指的是革命圣地延安,感叹号是表示强烈情感的,用在这里是表示一种赞美之情。C.写山上的梯田,写山上的植物,是要写黄土高原的特色;穷山秃岭上开出了梯田,黄土高原上种上了庄稼,正好显示了人改选自然的力量。这些描写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的活动。结尾的歌声描写则着力刻画

11、“种田人”,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敌后能有这样的一份乐土,心情愉快,就是要表明他们是以劳动创造为乐事的人,显示了延安人民的精神面貌。4.第三幅画面(延河夕照)描绘“静穆的自然”,描写“弥漫着生命力的人”。A.这里写的是延安的山,延河的水。作者用准确、生动而又精炼的语言去描写景物,夕阳“将它的余辉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构成了美丽的静穆的景色,更好地映衬那些充满生命力的人们。B.这些人是什么人?“看他们的手,这是惯拿调色板的,那是昨天还拉着提琴的弓子伴奏着生产曲的,这是经常不离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说明他们是一群文艺工作者。他们操着“七八种不同的方音”,“又用同一音调,唱起雄壮的歌

12、曲”说明他们有着同一目标抗日,从四面八方来到延安。他们吃的是小米饭和青菜,参加劳动后,手“一律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但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在生产劳动中认识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所以“兴奋地谈话”,发出“爽朗的笑声”,愉快地在河边戏水。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点困乏、一点厌倦,他们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静穆的自然有了这些弥漫着生命力的人,当然会织成了“美妙的图画”C.第4自然段比第1段的议论推进了一层,由赞美“人的活动”到赞颂“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表达的情感也更强烈了,连用四个“伟大”,加一个“尤其”,还有句末的感叹号,对延安人发的劳动的生活的赞颂。(四)、小结1.个画面写“沙漠驼铃”,这不是

13、抗日根据地的风景。在结构上,写这一段的目的在于揭示题旨,领起下文。2.第二、三两个画面是写根据地军民的劳动生活,说明人的活动能使自然改观,人类比自然伟大,写到具有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五)、布置作业课后细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景物描写和议论的关系,完成作业题。(六)、板书设计沙漠驼铃风景(沙漠):茫茫一片、平坦纯然一色、寂静最单调、最夹板 议论人类更伟大人的活动:黑点、安祥而坚定和谐、猩红大旗高原晚归风景(黄土高原):秃顶的山、梯田、高杆植物、月明之夜、黑的山、蓝的天人的活动:掮着犁、姗姗而下、粗朴短歌 议论自然伟大、人类更伟大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尤其伟大延河夕照:(面的描写)风景:夕阳在山、满天彩霞、河水汤汤、喧哗、雪白的泡沫:“急、冲、跌、喷”人的活动:一对“生产”归来的人、兴奋的谈话、爽朗的笑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