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模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7565517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模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模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林黛玉进贾府是新课改语文必修三单元的一篇重要讲读课。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的训练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重点篇目。构成本单元的三篇讲读课文和一篇选读课文,兼及古今中外。本课属于中国古典小说,拟重点说明两点: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和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林黛玉进贾府重在研讨环境、人物表现艺术。二教学目标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知识与能力(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3).理解环

2、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4)、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5)、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2。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观看影片,初步对红楼梦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古代小说的发展趋势,以及红楼梦的社会地位。再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对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描写的语句,并加以分析,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最后学会如何进行人物描写,以自己的同桌为例进行试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2)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写法。(三)教学重点:1.了解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2.欣赏精彩的人物

3、语言3.学习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四)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阅读小说并对人物作出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2、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特点二、说教法及依据1、拓展知识,构建愉快教学法国外有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主要特点是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以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为目标,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状态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小说单元教学时,遵循教学方法亦要改革的指导思想,摒弃传统的“念经式”的教学模式,吸收国外“愉快教学法”的长处,教法求活,视野当阔为重点。2、直观展示法:红楼梦人物众多,错综复杂,搞清

4、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于把握人物性格征有着重要意义。第二,贾府建筑的规模即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是引导学生读小说的主要线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人物关系和贾府建筑制作成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小说内容。3、研究性学习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在授课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具体到本文的三个课时中,体现在自寻资料上和人物性格分析上,分两个步骤进行:步:学生通过看电视片段、预习、自主探究。结合老师简介的红楼梦的基本情节,领会其内涵。第二步:合作探究。方法是分小组讨论,课堂交

5、流,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老师的点拨下,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4、仿写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要设计“仿写法”:即将小说里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用在小作文练习中,即对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三、说学法: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也符合新标准指出的,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重视自学指导。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2、师生共创,设立情境。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并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养成他们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四、概说教学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