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诗情画意》说课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7565406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美术《诗情画意》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美术《诗情画意》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美术《诗情画意》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美术《诗情画意》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美术《诗情画意》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美术《诗情画意》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诗情画意》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美术诗情画意说课稿作为高中的美术老师,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一篇关于高中美术诗情画意说课稿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各位评委老师: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高中美术静物构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等以下几点说起。1.教材选择:高中一年级教材,通过以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中国画有了基本的了解,因此,这节课将一起来学习中国画的韵味;2.授课内容:诗情画意中国画的欣赏部分:诗中有画其中引用柳宗元江雪、杜牧的清明、白居易的卖炭翁等诗在讲解、提问、欣赏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充分体会诗中有画的诗画结合之境;第二部分:画中有诗除了巨然的千沟万壑、范宽的踏雪寻梅等画以外,还在主要引用了高适的别董大、陆游的卜算子 咏

2、梅、李绅的锄禾的诗词进行学习,这三首诗词的共同特点是,用诗的语言描绘了一种画境,因而,画家多喜欢以此为画,当我们看到画时就会想到诗意。第三部分:诗画同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真切感受到中国画与诗的关系,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而,这一部分将进一步深入理解诗画同一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其中结合郑板桥的竹谱及其题画诗,李白的月下独酌和齐白石先生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来进行学习。3.教学与学习方法用传统的讲授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想结合,在建构注意教学方法的知道下,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自主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共同的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体验、感知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学习的

3、内容。故在讲解中充分运用了展示、启示提问、自主活动、讨论等多种语言。4.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由于中国诗画深厚的历史及文化底蕴,本节课的重点将放在中国画意境的体会上面,难点是引导学生对中国诗画关系的理解。拓展阅读:写一篇说课稿的步骤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简析教材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什么;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

4、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阐述教法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 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所用的教具、学具。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才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指导学法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

5、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概说教学程序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课前预习准备情况;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 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教学效果分析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还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多下苦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