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春西南大学[1097]《古代汉语》

上传人:乔158****1983 文档编号:87553450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5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春西南大学[1097]《古代汉语》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9春西南大学[1097]《古代汉语》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9春西南大学[1097]《古代汉语》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9春西南大学[1097]《古代汉语》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9春西南大学[1097]《古代汉语》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春西南大学[1097]《古代汉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春西南大学[1097]《古代汉语》(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项选择题1、24、孟子尽心下:“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例中“发”表示的是( )。1. 间接引申义2. 假借义3. 直接引申义4. 本义2、38.许慎说:“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这是解释六书”中的( )。1. 会意2. 象形3. 指事4. 形声3、41.下列各句中“及”不表引申义的是( )。1.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2. 公曰:“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3.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4.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左传隐公元年)4、40.战国策秦策:“臣闻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句中“是”是( )。1. 指示代词2. 判断词3. 形容

2、词4. 副词5、10、对“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中“牢”字解释正确的是( )1. C. 关牲畜的圈2. 监牢3. 祭祀用的牲畜4. 祭祀用的酒6、12、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清代( )。1. 王筠2. 朱骏声3. 桂馥4. 段玉裁7、19、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句中的前置宾语是( )。1. 南2. 寡人3. 昭王4. 是8、36.许慎说:“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这是解释“六书”中的( )。1. 会意2. 指事3. 转注4. 象形9、26、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中“河”作“黄河”讲,其古今词义的变化属( )。1. 词义转移2. 词义感情色彩演变

3、3. 词义扩大4. 词义缩小10、25、对“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战国策齐策四)中“亲”字解释正确的是:1. 朋友2. 亲戚3. 亲信4. 父母11、20、康熙字典检字部首的个数是( )。1. 2002. 2143. 5404. 52012、13、下列四组字中,全属形声字的一组是( )。1. D. 莫朝臭岩2. 景步走休3. 变伐北及4. 问物盆现13、31、下列哪个句子中的“莫”用作否定副词?( )1. 杀臣,宋莫能守。(墨子公输)2. 群臣莫对。(战国策楚策)3. 诸将皆莫信。(史记淮阴侯列专)4.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庄子秋水) 14、42.许慎说:“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

4、”这是指“六书”中的( )。1. 形声2. 指事3. 会意4. 象形15、17、对“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中“信”字解释正确的是:1. 相信2. 确实3. 信使4. 书信16、22、下列四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 )。1. A. 益溢2. 景影3. 采彩4. 泪涙17、39.下列四组字中,属于繁简字的字组是( )。1. 期朞2. 栗慄3. 障嶂4. 穀谷18、23、左传隐公元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中“及”在句中表示的是( )。1. 假借义2. 本义3. 间接引申义4. 直接引申义19、30、下列四组字中,全属形声字的一组是( )。1. 齿果孔人2. 雀栽

5、耷森3. 岩从休析4. 腾斧到衷20、27、史记循吏列传:“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句中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1. 老人2. 丁壮3. 年4. 儿21、37.说文通训定声的作者是清代( )。1. 王念孙2. 段玉裁3. 戴震4. 朱骏声22、9、对“昔者,江出于岷山。”(荀子子道)中“江”字解释正确的是( )1. 汉江2. 长江3. 黄河4. 江水23、11、对古白话正确的解释解释应是( )。1. 六朝以后仿古作品中的语言2. 秦汉时期书面语3. 唐宋以后的书面语4. 六朝以后北方话为基础的汉语书面语24、18、刻书开始有句读的朝代是()1. 唐代2. 汉代3. 宋

6、代4. 明代25、33、荀子天论:“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中“是”在句中是( )。1. 副词2. 指示代词3. 形容词4. 判断词26、35、下列四组字中,属于古今字的一组是( )。1. F. 粮糧2. 自鼻3. 早枣4. 丑醜27、15、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虽及,获而取之,何有于二毛?”句中“取”用的是( )。1. E. 直接引申义2. 间接引申义3. 假借义4. 本义28、16、齐晋鞌之战:“赦之,以劝事君者”。中“劝”作“鼓励”、“勉励”讲,其古今词义的变化属( )。1. 词义缩小2. 词义轻重演变3. 词义扩大4. 词义转移29、14、贾谊治安策:“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中“

7、解”在句中表示的是( )。1. 假借义2. 间接引申义3. 直接引申义4. 本义30、8、我国第一本字典是()1. 中华字典2. 说文解字3. 尔雅4. 新华字典31、32、汉书刑法志:“当斩左止者笞五百”。中“止”在句中表示的是( )。1. 假借义2. 直接引申义3. 本义4. 间接引申义32、28、左传隐公元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句中介词“于”的作用是( )。1. 引出时间2. 引出受动者3. 引出地点4. 引出施动者33、21、齐桓公伐楚:“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句中“伐”作进攻讲,其古今词义的变化属( )。1. 词义扩大2. 词义感情色彩变化3. 词义

8、缩小4. 词义轻重演变34、29、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中“所”在句中表示的是( )。1. 直接引申义2. 假借义3. 间接引申义4. 本义35、34、下列四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 )。1. 悦说2. 礼禮3. 然燃4. 新薪多项选择题36、7.下列四种文字属于古文字的有( )。1. 篆书2. 金文3. 甲骨文4. 隶书37、10.下列各句中“朝”不表本义的是( )。1.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2. 张汤轻重其心,汉朝之刑以弊。(贞观政要刑法)3. 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4. 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38、6

9、.下面对古代汉语数量表示法的正确表述有( )。1. 古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数词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2. 古代汉语中,强调某一行为的数量时,可以改变句式。3. 古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一般不用动量词。4. 古代汉语放在动词前表示行为数量的数词,是作为状语。39、9.下列对语气词的正确表述有( )。1. “夫”作句首语气词是从指示代词“夫”虚化而来。2. 多个语气词连用,语气的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3. “与”、“邪”表示探询疑问语气。4. “矣”表静态,“也”表动态。40、3.语言中词的意义可分为( )。1. 直接引申义2. 假借义3. 本义4. 间接引申义41、8.下面对异体字的解释,正确

10、的有( )。1. 两个字形体不同2. 读音相同3. 意义相同4. 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42、11.古代汉语中表示“只”的意思除”但”以外,还有( )。1. 第2. 徒3. 直4. 特43、14.下面对判断句的解释,正确说法有( )。1. 古代汉语判断句主语后面可以加上代词“者”表复指。2. 判断词“是”是从指示代词“是”发展而来。3. 古代汉语表示否定判断是在判断句谓语前加“非”。4. 古代汉语判断句不用判断词。44、1.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有( )。1. 古今相同2. 古今完全不同3. 异体字关系4. 古今有继承又有发展45、13.古代汉语在句子中起联结作用的词有( )1. 介词2.

11、连词3. 副词4. 语气词46、5.古今词义范围的演变,通常有( )。1. 词义引申2. 词义转移3. 词义缩小4. 词义扩大47、15.下列各句中有“之”作连词的是( )。1.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2. 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吕氏春秋举难)3. 奉阳君徐为不信臣,甚不欲臣之之齐也,又不欲臣之之韩、梁也。(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自赵献书燕王书)4. 田成子去齐,走而之燕。(韩非子说林)48、12.下列各句中有被动句式的是( )。1.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史记淮阴侯列传)2.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3.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4. 人固不易

12、知,知人亦不易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49、2.下列各句中是被动句式的是( )。1.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2.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3. 曾子见疑而吟,伯奇被逐而歌。(论衡感虚)4. (吕布)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阵卓几见杀之状。(后汉书吕布臧洪传)50、4.古书中常见的形体分歧的字有( )。1. 古今字2. 甲骨文3. 繁简字4. 异体字主观题51、语法知识汇集(1):相关内容在课本的单元知识和我们讲授内容里面,请大家认真学习之后按小题编号逐一作答:(1)古代汉语的代词主要有哪几类?(2)词类活用的四种情况。(3)按人称的不同列举古代常见的人称代词。(4)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种形式。参考答案:语法知识汇集(1)(1)古代汉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