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2.10_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有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550206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2.10_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有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2.10_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有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2.10_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有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2.10_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有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2.10_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有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2.10_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有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 点 集 训【P229】一、选择题1(2017一中)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C)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C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D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解析】材料描述的是企业获利,持有股票者得到丰厚的分红,从而鼓励更多的股份制企业出现,这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所以C项正确。2(2017长郡)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制定奖励章程,凡发明军用船械者颁特赏,专利50年;发明日用新器者,给工部郎中实职,专利30年;

2、仿造西器之制法未传入中土(内陆)者,给工部主事职,专利10年。据此推断,该章程(C)A完善了专利保护制度B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C顺应了实业救国的呼声D反映了技术立国的趋向【解析】材料涉及到晚清政府关于专利保护的介绍,但是不足以说明相关制度是“完善”的,故A项错误;材料“给工部郎中实职”“给工部主事职”表明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加深的现实,中国民族资本家提出实业救国主张,清政府此举顺应了时代要求,故C项正确;虽然材料表明清政府对技术发明的支持,但从当时背景考虑,清政府主观上是为了增加财税收入以缓解财政危机,“立国”说法不当,故D项错误。3(2016附中)

3、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 1902 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 5%增至 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A)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 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C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可知B项错误;再根据“1902 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 5%增至 12.5%”可见突出的是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排除C项;D项与所学知识不符,1902年时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4、社会,而且仅凭进口税提高也不足以说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结合所学知识,关税是一国政府保护本国民族经济的重要工具,而且当时晚清新政开展,奖励实业,因此选A。4(2017长郡)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开展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C)A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B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D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解析】材料强调改变传统崇尚节俭的观念,通过刺激消费拉动生产,达到“裕国足民”。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属于外因,不是

5、根源,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与对传统消费观念的冲击无关,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扩大国内市场,要求民众改变消费观念,是其根源,故C项正确;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只是表面现象,根源在于清末民族资本主义需要扩大国货市场,故D项错误。5(2017长郡)据某研究成果显示:19181936年,中国经济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呈明显增长趋势。因此,从总体上看19141936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由此推断(D)A以往学者对近代经济研究不符史实B一战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消极影响C民族资本主义一度成为经济发展主流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说法值得商榷【解析】从题干信息,19141936年

6、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与教材中“一战”后民族工业重新陷入困境的说法不符合,D项表述符合题意;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说法存在争议,但不能据此说明以往学者对近代经济研究不符史实,A项错误。“一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所占比重很小,没有成为经济发展主流,C项错误;故选D。6(2016一中)19121919年期间和19271937年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两个阶段,相同的原因是(C)A国家统一的实现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C政府政策鼓励支持D国内和平时期的到来【解析】A项基本符合第二阶段,但与第一阶段不符。B、D两项严格来讲与两个阶段都不符合

7、。要找共同点,只有C项符合史实。7(2017附中)国货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发端于20世纪初抗议美国排华事件,20年代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运动,30年代达到顶峰,先后出现“国货年”(1932年)、“妇女国货年”(1934年)、“学生国货年”(1935年)、“市民国货年”(1936年)。这一现象(C)A反映出民族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主要矛盾B体现了国人具有盲目排外的心理C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和觉醒D推动了政府对帝国主义态度转变【解析】国货运动是以资产阶级为主体发动,众多进步社会阶级、阶层参与,宣传国货,推动其产销,抵制洋货大量进口,以发展中国民族经济的爱国运动。运动

8、促进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团结和觉醒,尤其是资产阶级意识到其产销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命运。8(2016一中)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3 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 168家是19381942年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材料表明(D)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19371942年,及其地区主要在四川、湖南、陕西等内地,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的侵略,工厂企业内迁

9、,集中于内地,体现了工业布局的变化。9下表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对照表。利用该表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取的最重要历史信息是(D)品种生产量(千吨)百分比(%)关内东北关内东北煤25 93525 39850.549.5生铁2391 70212.387.7钢材39519793水泥7741 5033466A.东北地区煤、铁等资源丰富B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C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东北工业生产D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资源【解析】抓住材料中“1943年”这一时间,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但是东北是日本的殖民地,B、C两项说法有误,排除。A项看法片面,没有看到本质,排除。 10(2017

10、一中)国民政府1948年8月发行金圆券,发行额以20亿元为上限,按1元折合300万元的比率收兑法币;11月修正发行办法,金圆券贬值五分之四,并取消限额,到1949年5月发行总额达60万亿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以人民币1元兑换金圆券10万元的比价,将其收回作废。这场货币发行的变局直接反映出(A)A当时国民政府经济濒临崩溃B法币的出现是货币问题的根源C人民币稳定了工商业市场D金圆券承担了货币转型的过渡任务【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滥发金圆券,导致物价飞涨,金融紊乱,市场崩溃,故选A。二、非选择题11(2016附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謇由于“通海为产棉最盛之区,

11、而花身细软尤为中国之冠”,且“通海乡人素以纺织为生计”,决定从兴办纱厂起步。1895年10月开始筹建大生纱厂,1899年春开机生产。大生纱厂先后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物力创办了跨涉十多个行业的60多家企业,想要建立购、产、销、运一条龙的自我循环体系。“尽花纺纱,卖纱收花,更续自转”,“以纺成之纱销于本地”。1897年发行第一批股票,约定“当经太常寺少堂盛(宣怀)、翰林院修撰张(即张謇),合领南洋商务局官机二万锭,作为官股规银二十五万两,议集商股规银二十五万两,共计官商本规银五十万两,以壹百两为壹股。官绅订立合同,永远合办。行本不足,另集新股,一体分利。以银到之日起息,长年官利八厘,余利照章按股

12、分派。”1907年,张謇申请获得了“二十年内,百里之内,不准别家另设纺厂”的专利权。张謇将大量利润投入到了南通的地方社会事业中去,先后创办或参与创办了各级各类学校300余所,兴办了大批文化体育卫生医疗设施、公共园林和慈善机构。1925年,大生各厂被银行及其他团体接办。胡适评价张謇是一个“伟大的失败的英雄”。材料二荣氏兄弟起初兴办的是面粉厂,后又兴办棉纱、织布厂。面粉业先后办了12个厂,棉纱织布业先后办了9个厂。当荣氏兄弟创办无锡第一家机制面粉厂保兴面粉厂时,当地豪绅诬告其破坏了风水,被无锡知县勒令停建。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荣氏兄弟历时10个月打赢官司,把保兴面粉厂建了起来。但是地方仕绅又诋毁其

13、机制面粉不如土粉,某家姑娘吃了已经中毒死亡。面对困境,荣氏兄弟购进土粉掺和在机制粉中,以使产品粉色和吃口接近土粉,并以低于土粉的价格销售;又派人到一些面点、点心店去推销,赊销使用,不仅价格比土粉低,还相继在上海、苏州、天津、烟台等地设立批发处,扩大外销范围。终于打开了面粉销路,使保兴面粉厂初步站稳了脚跟。荣氏集团在许多重要产棉区设立收购棉花的花庄,早期主要集中在江苏太仓,常熟、支塘等地,后来发展到了陕西西安、咸阳等地。抗战胜利后,荣德生果断决策:“本花可以止进,宜售出现纱,调进美金,以便购美棉之用。”在福新一厂1913年创办时,荣氏兄弟就与其他投资人议定:“各股东分得的红利,三年内均不提取,用

14、以扩充企业,各股东的股利,也存厂生息,以厚资力。”荣氏兄弟在获取利润后,适当地从中拿出来一部分,为家乡无锡兴办一些社会事业。编自金其桢、黄胜平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兴衰成败之道探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实现“状元办厂”的原因有哪些?(2)历经几十年的坎坷曲折后,大生企业集团破产易主、走向衰落,而荣氏企业集团却兴盛发达。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不同结果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民族工业兴衰的历史有何启示?【参考答案】(1)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要求独立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呼声日益强烈;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想

15、的影响;张謇家乡有办棉纺织业的有利条件等。(2)发展战略上:大生集团过于强调多元化扩张,分散了人力、物力、财力;荣氏集团走的是专业化发展战略,做大做强“面粉”“棉纱”两大主业。利润分配上:大生集团过于强调“厚利股东”“得利全分”,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荣氏集团的“不提红利”“肉烂锅里”,实行“滚雪球”式的发展。竞争意识上:大生集团排斥、阻止竞争,借助官府垄断市场,竞争能力日益削弱;荣氏集团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依靠自己开拓市场,在实践中形成了极强的竞争力。经营方针上:大生集团过于依赖“土产土销”的封闭式经营方针,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荣氏集团立足本地、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开放型经营方针,极大地扩展了营销空间。社会责任上:大生集团包办南通的社会事业,过于承揽社会责任,带来沉重负担;荣氏集团则是量力而行,有选择地适度回报社会。(3)每个企业的兴衰,都有非常复杂的原因,历史研究切忌简单化;应将民族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结合起来分析。12(2016雅礼)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界发生了一场经济发展模式之争。这场争论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政府的政策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