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6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477253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3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6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6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6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6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6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6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有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6 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时间:45 分钟,满分:9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沿海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属于土地,又是海域的组成部分。滩涂是中国重 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等特点。右图示意江苏 沿海局部海岸滩涂面积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 13 题。 1图示区域滩涂面积不断增大的原因,主要是( ) A气候变暖,地壳抬升 B泥沙沉积,海水顶托 C河流改道,洋流侵蚀 D围海垦殖,地壳下沉

2、 2滩涂改造成的耕地,土地质量一般不高,主要原因是( ) A使用频率较高 B海水污染严重 C有机质含量低 D盐碱化程度高 3围垦滩涂对当地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淡水供应增多 C河口泄洪不畅 D海岸防潮能力增强 解析:第 1 题,图示区域滩涂面积在 8 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时间较短,与气候变暖及地壳抬升关系不 大;江苏沿海为淤泥质海岸,主要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海水的顶托作用下沉积形成的;洋流侵蚀作用及地壳 下沉作用会使滩涂面积缩小。选 B。第 2 题,滩涂改造成的耕地,形成耕地的时间较短,使用频率不高;有 可能存在海水污染,但并非主因;土地本身有机质含量低;临海,地

3、势低,土地盐碱化严重。选 D。第 3 题, 围垦滩涂在获得耕地的同时,致使湿地减少,造成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海岸防潮能力降低,A、D 错;围垦 滩涂需消耗大量淡水进行洗盐,同时新增耕地扩大后,也需大量淡水灌溉,致使淡水资源供应不足,B 错; 围垦滩涂,会改变地表径流方向,造成河口泄洪不畅,C 对。 答案:1.B 2.D 3.C 2018湖北八校联考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 为地面年辐 射差额(地面热量年净收入),n/Lr 为地面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完成 45 题。 4与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 ) A亚马孙平原 B东非高原 C江南丘陵 D西西伯

4、利亚平原 5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B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2 解析:第 4 题,地区地面热量年净收入大,说明位于热带;地面干燥指数小,说明气候湿润,则可能 是热带雨林气候,景观与亚马孙平原一致。第 5 题,地面干燥指数越来越大,即越来越干燥, 则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地面热量年净收入上,水 分条件则没有太大变化,即热量条件差异,故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注意山地垂直地域分 异是水

5、热两个因素都有变化。 答案:4.A 5.D 2018广东韶关二模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 CO2,而森林土壤是 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 CO2主要来自 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 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 68 题。 森林土壤 CO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图 6武夷山森林土壤 CO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 ) A12 月 B45 月 C78 月 D1011 月 7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 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大 C气温较高 D枯枝

6、落叶较多 8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 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土壤温度较高 B土壤湿度较大 C土壤含水量较高 D枯枝落叶量较多 解析:第 6 题,图示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而武夷山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则夏季排放量最大。第 7 题,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则土壤含水量东坡大于 西坡,使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东坡大于西坡。第 8 题,天然林一般要比人工林更稠密,则土壤光照较少而温 度可能较低,土壤含水量一般相差不大;但因稠密而枯枝落叶量更多,故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 答案:6.C 7.A 8.D 读图,回答 911 题。

7、 9图中 A、D、E 三个地点的植被类型分别对应图片(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乙、甲、丙 解析:A 地是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D 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带;E 地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是荒漠带;对照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即可得出结论。选 B。 答案:B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地自然带的形成属于非地带性 3 BC、D 两地的自然带是一样的 CE 地的自然带是其所在国家面积最广的 DABC 三地自然带变化主要是因为水分条件变化 解析:A 地热带雨林带的形成是因为地处信风的迎风坡,并且受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 响,属于非

8、地带性。C、D 两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E 地所在国家是澳大利亚, E 地为荒漠带,这是澳大利亚分布最广的自然带。ABC 三地自然带从热带到亚热带到温带的变化是因为 热量条件的变化。选 D。 答案:D 11库克峰是新西兰最高的山峰,位于南岛中西部的南阿尔卑斯山脉中,海拔 3 764 米。关于库克峰的 说法可信的是( ) A山顶没有积雪冰川带 B西坡的雪线比东坡低 C西侧森林覆盖率低 D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解析:根据山峰的海拔和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进行估算,得出山顶有积雪冰川带,A 错。新西兰南岛山 脉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库克峰西侧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西侧雪线比东

9、侧低,B 对。南岛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西侧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好于东侧,森林覆盖率较高,C 错。库克峰位于印 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 错。选 B。 答案:B 二、综合题(共 2 小题,共 46 分) 122018福建莆田一模,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 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 。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 b);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 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存环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图 a 示 意中国南方山

10、顶苔藓矮曲林分布。 (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 ,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 分) (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 “矮曲”的原因。(8 分) (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4 分) (4)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8 分) 解析:(1)从水汽、降温角度分析即可。(2)树木生长慢一般可从气候(光热)、土壤角度分析;“矮曲” 又体现在“长不高” “弯曲”上,一般矮与气温、曲与风力有关。(3)“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在山顶,而由 我国地势分布可知山顶高度东西差异。(4)可从该林存在的意义、破坏后不易恢复,以及破坏严重角度分析。 答案:(1)植被茂密,

11、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 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4 分) 4 (2)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 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8 分) (3)变化:自东向西升高(或自西向东降低)。 原因:山顶苔藓矮曲林是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 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降低)。(4 分) (4)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转为农业用地、采药等)的威胁日益严重; 具有保持水土、

12、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生存环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8 分) 132018山东临沂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 386 千米,南北长达 1 700 千米,东西宽约 600 千米,为世 界第四大岛屿。2 000 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 2 000 万,年增长率 为 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 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 5 500 万年的进化历程。狐 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 (1

13、)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 分)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6 分) (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8 分) 解析:(1)图示狐猴分布区为热带雨林区,该处热带雨林成因是“地形迎风坡暖流” 。(2)注意是两 个问题:丰富和独特。丰富可从环境多样角度分析,独特可从地域孤立而进化慢、人为干扰少角度分析。(3)可 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角度分析。 答案:(1)热带雨林;(2 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2 分)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2 分)再加上沿 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2 分) (2)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2 分)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 少;(2 分)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2 分) (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减少;(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 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非法捕杀狐猴获利;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 化能力较弱。(共 8 分;每个要点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