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神经营养因子对突触的调节作用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7476331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神经营养因子对突触的调节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课件:神经营养因子对突触的调节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课件:神经营养因子对突触的调节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课件:神经营养因子对突触的调节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课件:神经营养因子对突触的调节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神经营养因子对突触的调节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神经营养因子对突触的调节作用(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营养因子对突触的调节作用,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 or neurotrophins, NT)是神经细胞支配的靶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多肽分子,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和生存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T对突触也有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够对突触的功能和形态结构作出调整。,一、NT的合成和释放,NT的合成与神经元细胞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突触前神经元细胞的功能活动增加,NT的合成上调;活动减少,NT的合成下调,实验证实,神经元细胞自身的生物电活动以及人为激发的电活动均可以诱导NGF和BDNF表达,另一项研究发现,阻断大鼠的视觉传入,能够很快导致大鼠视皮

2、质的BDNF表达下降;恢复视觉传入以后,BDNF迅速回升,以上结果表明,NT的表达水平与神经元细胞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二、NT的转运,与其他的蛋白质多肽因子一样,NT在细胞内合成以后,以囊泡的形式向轴突或树突的末端转运,NT上述转运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细胞本身的功能活动。,此外,轴突和树突末端能够合成小部分NT,这部分NT无需转运,可直接释放。,除了在细胞内进行转运,NT还可以在神经元细胞之间进行传递 有人将碘标记的NT注射到鸡胚的眼睛里,结果发现,这些被标记了的NT出现在顶盖神经元细胞内,三、NT与长距离信号传递,NT能够在神经元细胞之间传递,为远距离传播调节信息

3、提供了可能。 NT-受体复合物能够作为调节信息,在神经系统内进行传递。,有研究表明,NT-受体复合物通过突触后膜,逆行运输到神经细胞内,使神经细胞存活。而单独将NT注射到神经元细胞内,并不能使细胞存活。,后续研究发现,NT受体内酪氨酸激酶能使NT保持磷酸化状态,使NT保持生物活性,这是单独NT无法实现的。,四、NT的分泌,跟其他蛋白质的分泌一样,NT的分泌也可以分为基础分泌(生理状态下的分泌)和调节分泌(受刺激以后的分泌),从细胞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它们之间仅仅是一个量的差别,但对于神经系统内的信号传递却有着重要的意义。,神经元细胞去极化、细胞外高钾以及模式电场刺激(patterned elec

4、trical stimulation)均可以导致调节分泌,这其中又以高频模式电场刺激最为有效。,五、NT与突触发育和维持,在神经元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过程中,NT是必不可少的。NT能够诱导神经元细胞分化成熟。当神经元细胞成熟以后,还需要小量的NT来维持。,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切断,节前纤维的传入冲动迅速减少,突触结构退化,并逐渐消失。 当加入NGF以后,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恢复。,下面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将培养基中的NGF撤离,交感神经元细胞的丝状假足(filopodia)逐渐萎缩、消失;加入NGF后不到一分钟,丝状假足重新出现。,在NGF的作用下,锥体细胞能够在几分钟内与靶细

5、胞建立起突触连接。,NT能够增加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还能够改变突触后膜递质受体,使突触传递效能增加。,实验证实,NT能够导致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上升,从而引起神经递质释放,七、NT与突触电活动的协同作用,有研究发现,突触前神经元短暂的去极化(depolarization)加上低浓度的BDNF可以大幅度增加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单独去极化或者低浓度BDNF不能增加递质的释放。,后续研究发现,突触前N去极化和神经递质释放均可以导致神经元细胞上NT受体数量增加,从而扩大了NT的生物效能。,八、NT对突触的塑型作用,谢谢!,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