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设施园艺植物病害07第八章瓜类病害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7476158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5.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设施园艺植物病害07第八章瓜类病害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课件:设施园艺植物病害07第八章瓜类病害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课件:设施园艺植物病害07第八章瓜类病害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课件:设施园艺植物病害07第八章瓜类病害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课件:设施园艺植物病害07第八章瓜类病害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设施园艺植物病害07第八章瓜类病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设施园艺植物病害07第八章瓜类病害(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瓜类蔬菜病害,瓜类蔬菜包括黄瓜、西葫芦、冬瓜、丝瓜、苦瓜、南瓜等蔬菜。侵染该类蔬菜的病害有100多种,其中危害普遍且严重的有:黄瓜霜霉病、瓜类枯萎病、瓜类白粉病、瓜类病毒病、瓜类炭疽病、黄瓜疫病等。,黄瓜霜霉病,瓜类白粉病,黄瓜炭疽病,黄瓜灰霉病,黄瓜枯萎病,丝瓜疫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瓜类病毒病,丝瓜根结线虫病,黄瓜根结线虫,(一)发生与危害 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都有发生,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常因此病为害而遭受很大损失。流行速度快,菜农称之为“跑马干”,一两周内即可使除顶端嫩叶外的其他所有叶片枯死,减产高达30%50%,有的地块因此病为害只采12次瓜后就提早拉秧。,一 、霜霉病 Down

2、y Mildew,(二) 症状,在瓜类整个生育期均可危害。以成株期为重。主要为害叶片。 子叶受害:正面呈现不规则褪绿黄斑,潮湿条件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随病情发展,子叶变黄干枯。 成株期发病:多在植株进入开花结瓜以后,通常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发病初期,叶背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或潮湿时更为明显,后病斑扩大呈黄绿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不穿孔;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至紫黑色霉层;病重时常多个病斑连片使叶片变黄枯干。,(三)病原物,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为卵菌门假霜霉属 古巴假霜霉菌 1.形态 孢囊梗由寄主叶片的气孔伸出,单生或2-5根丛生

3、,无色,主干为单轴锐角分枝,侧枝二叉状分枝,分支枝末端直或稍弯曲。分枝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淡褐色,椭圆形或卵圆形,顶端具乳突。孢子囊在水中萌发产生6-8个游动孢子。,黄瓜霜霉病菌孢囊梗呈不完全对称的二叉状分支,分支顶端尖细;孢子囊球形或卵形,2. 病原生物学 病菌适宜于高湿下生长繁殖,其孢子囊的产生、萌发,游动孢子的萌发、侵入均要求很高的湿度和水分。叶片上有水膜时,15下孢子囊经1.5h即可萌发,2h 后游动孢子随即萌发并侵入寄主。若叶片上无水膜,即使接种病菌也很难发病。 病菌喜欢偏低温度,孢子囊在5-32范围内都可萌发,萌发适温为15-22,温度升高孢子囊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病菌在10-2

4、8范围内均可侵入寄主,侵入适温为16-22,产生孢子囊的最适温度为15-20。 孢子囊抗逆性差,寿命短,一般只存活1-5d。,寄主和病原菌致病性分化 国外报道,病菌存在不同的专化型或生理小种。但我国有的学者提出我国的黄瓜霜霉病菌不存在生理分化现象。 病菌主要为害黄瓜,但甜瓜、南瓜、丝瓜、冬瓜、苦瓜等也可受害。,(四)病害循环 (Diseases Cycle),1. 越冬: 南方地区:全年均有黄瓜栽培,病菌以孢子囊在各茬黄瓜上不断侵染为害,周年循环。 华北、东北、西北等黄瓜区:冬季,病菌在保护地黄瓜上侵染为害,并产生大量孢子囊,第二年逐渐传播到露地黄瓜上;秋季,黄瓜上的病菌再传到冬季保护地黄瓜上

5、为害并越冬,以此方式完成周年循环。 北方高寒地区:全年约有1-4个月不种植黄瓜,病菌无法越冬,这一地区的初侵染可能是由发病较早的地区随季风吹来的孢子囊侵染所致。,2.传播: 主要是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 3.侵入与发病: 孢子囊萌发后,从寄主的气孔或直接穿透 寄主表皮侵入。环境适宜时潜育期仅为4- 5d,环境不适宜潜育期可延长至8-10d。 4.再侵染: 病斑上不断产生孢子囊进行多次再次侵染。,(五) 流行因素(Epidemiology) 1. 气候因素 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湿度关系密切。通常湿度是决定发病的关键因素。多雨、多露、多雾、昼夜温差大、阴晴交替等气候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

6、地通风不当,棚室内湿度过高,昼夜温差大,夜间易结露,该病会严重发生。 一般气温在10以上,湿度合适,即开始发病。20-24最利于发病,潜育期最短。当平均气温达30以上时,即使湿度适宜,病害发展也很缓慢。,2. 品种抗性: 黄瓜不同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差异很大。一般早熟品种、品质好的品种抗病性差。 抗病品种:中农系列、津杂系列、津春系列等。 感病品种:长春密刺、山东密刺等密刺类品种。,3. 栽培条件: 栽培管理措施是决定霜霉病发生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保护地栽培中更是如此。 一般来说,靠近温室、大棚及苗床附近的黄瓜发病早且病重; 地势低洼,栽培过密,通风透光不良,肥料不足,浇水过多,植株徒长,

7、地表潮湿等都发病重。 保护地管理操作不当,放风排湿时间不够,晚上闭棚过早,叶面水膜形成多,霜霉病发生就重。,(六) 防治方法 (Control),防治策略是:以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1.选育抗、耐病品种 露地栽培的品种有:中农2号、中农6号、中农8号,津杂3号、津杂4号,京旭2号等; 保护地栽培的品种有:津春3号、津春4号,津杂2号,中农7号,碧春等。,2.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离温室或塑料大棚较远的地块栽种露地黄瓜。地块要深耕整平,根据土壤肥力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培育和选用壮苗,定植后在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适时中耕,以促进根系发育。 采用滴灌和膜下

8、暗灌技术,避免大水漫灌。 生长后期叶面喷0.1% 尿素加 0.3% 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宝每ml兑水11-12kg,可提高抗病性。 另外,喷施1%红糖或蔗糖溶液,也可减轻病害发生。,3生态防治(控温控湿) 和高温闷棚 保护地黄瓜可采用生态防治来控制霜霉病。即利用黄瓜与霜霉病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创造利于黄瓜生长发育,抑制病原菌的方法达到防病目的。 上午升温降湿:日出后使棚温迅速升至25-30,湿度降到75%左右,有条件的早晨可排湿30min,实现温湿度双控制,既抑制了发病,同时又满足了黄瓜光合作用的条件,增强了抗病性。下午降温降湿:温度上升时即放风,使温度下降到20-25,湿度降到70%

9、左右,实现温度单控制。 高温闷棚: 晴天中午,密闭大棚,使棚内温度上升到44-46 ,保持2小时,然后迅速放风降温,15天后再闷一次,连续两次即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4.药剂防治 使用药剂有:露地可用达克宁、克露、安克-锰锌、克露、乙膦铝锰锌、霜霉威、克霜氰、普力克、扑霉特等喷雾。 保护地还可用烟雾法或粉尘法进行防治,常用的烟剂有:疫霉净、百菌清、霜霉清等;粉尘剂有:百菌清、多百、防霉灵等。 为避免产生抗药性,杀菌剂要交替使用。,二、瓜类白粉病 Cucurbits Powdery Mildew,瓜类白粉病在我国各地的保护地和露地各种瓜类上普遍发生。黄瓜、西葫芦、南瓜、甜瓜受害较重,冬瓜和西瓜次

10、之,丝瓜抗病性较强。此病一旦发生,扩展蔓延很快,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一) 症状,叶片发病,初期叶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后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斑,形似撒上一层白粉状物,此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白粉布满整个叶片,随后白色粉状物也渐变为灰白色或灰褐色。 秋季或生长后期,病斑上可散生许多黑色小颗粒(闭囊壳)。叶柄和嫩茎受害,症状与叶片相似,只是霉斑较小,白粉较少。,病原物有性态分别为: 瓜类单丝壳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 葫芦科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 分别为子囊菌门单丝壳属和白粉菌属。两菌

11、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以前者较为普遍。,(二) 病 原,1形态,两菌无性态形态相似,分生孢子梗圆柱形,不分枝,无色;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成串产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闭囊壳扁球形,暗褐色,附属丝菌丝状;子囊广椭圆形,近球形;子囊孢子单胞、无色至淡黄色、卵形或椭圆形。 两菌的主要区别在于单丝壳菌闭囊壳内只生1个子囊,内生8个子囊孢子;白粉菌闭囊壳内产生多个子囊7-11个,每个子囊内产生2个(少数3个)子囊孢子。,有性世代的子囊和闭囊壳形态,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粉孢子),电子显微镜下的分生孢子形态,电镜下闭囊壳的形态,电镜下的闭囊壳形态,瓜类单丝壳:闭囊壳生于白色至淡灰色的菌丝表面,较常见,直径70

12、-120m;每个闭囊壳内只有一个子囊,阔卵圆形或近球形,无小柄,大小为63-98m46-74m;每个子囊内有8个单细胞,无色,椭圆形的子囊孢子,大小为15-26m12-17m。,单丝壳属 Sphaerotheca,葫芦科白粉菌:闭囊壳生于灰黄色至锈褐色的菌丝层内,较少见,直径80-140m;每一闭囊壳内有7-11个子囊,子囊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40-58m30-50m;每个子囊内只有2个单细胞,无色,椭圆形的子囊孢子,大小为20-28m12-20m。,白粉菌属 Erysiphe,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要求的湿度范围较大,相对湿度25%以上即可萌发,叶面上有水膜时反而对萌发不利。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2

13、0-25,温度范围10-30。 两种白粉菌都是活体营养型生物。寄主范围广,除葫芦科作物外,还可侵染向日葵、车前草、蒲公英、月季等多种植物。都有许多变种和生理小种,专化性较强。,2病原生物学,(三) 发病规律,越冬:北方低温干燥地区,病菌常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在冬季有保护地栽培的地区,病菌也可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被害寄主植物上越冬,并不断进行再侵染。 传播:第二年春天,当气温在20-25时,越冬后的闭囊壳释放子囊孢子或菌丝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在温、湿度适宜时萌发产生菌丝在寄主表皮扩展蔓延,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和水分。条件适宜,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多次再侵

14、染。至晚秋或生长后期,在受害部位再次形成闭囊壳越冬。,(四)发病条件,空气相对湿度大,温度在20-24时,最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保护地瓜类白粉病发生较露地为重; 施肥不足,管理不当,土壤缺水,灌溉不及时,光照不足,浇水过多,氮肥过量,植株徒长,通风不良,排水不畅等均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五)病害控制,控制白粉病应以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品种与加强栽培管理 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防治霜霉病的栽培管理措施也适用于防治白粉病。主要是:注意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植株徒长和脱肥早衰等。具体品种和管理方法参照黄瓜霜霉

15、病。,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下列杀菌剂:15%粉锈宁、62.25%仙生、45%特克多、2%抗霉菌素、2%武夷霉素、40%多硫悬浮剂、福星、特富美、70%甲基硫菌灵、多硫悬浮剂、高脂膜、农抗120等喷雾防治。多种药剂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保护地可采用百菌清或三唑酮烟雾剂熏蒸,45%百菌清烟剂6kg/ hm2;15%三唑酮烟剂11.5-13.5kg/ hm2。,三、瓜类枯萎病 Cucurbits Fusarium wilt,(一 )发生与危害 又称蔓割病、萎蔫病,是一种重要土传病害,全国各地都有发生。黄瓜、冬瓜、西瓜发病最重。黄瓜发病率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50%,重茬西瓜地可几

16、乎绝产。,(二)症状(Symptoms),在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危害。幼苗发病,子叶变黄萎蔫,重病株枯萎,茎基部变褐缢缩,多呈猝倒状。成株期发病一般在开花结果后表现症状,初期病株叶片从下向上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为明显,早晚尚能恢复,经数日后整株叶片枯萎下垂,不再恢复常态。茎蔓基部稍缢缩,常纵裂,溢出琥珀色胶体物。在潮湿环境下,病部表面常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层。将病茎纵切剖视,维管束呈褐色。,南瓜枯萎病,黄瓜枯萎病,由半知菌类镰刀菌属(Fusarium ) 侵染所致,主要有两种。 1,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n Sch.) 包括许多不同的专化型,为害瓜类的有四种专化型。 黄瓜专化型: F. oxysporium f.sp. cucumarinum 主要为害黄瓜,人工接种对甜瓜有较强的致病力,能轻度感染西瓜、冬瓜。 西瓜专化型: F. oxysporium f.sp. niveum , 主要侵染西瓜,也可侵染甜瓜,很少侵染黄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