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神经系统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7475920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9.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神经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神经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神经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神经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神经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神经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神经系统(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神经系统,第七章 神经系统,你知道吗? 1、神经系统的功能? 2、帕金森症、中风、截瘫、面瘫、坐骨神经痛各是怎样一回事? 3、用针刺你一下,会有什么反应?这个过程涉及到身体哪些成分? 4、脑分为哪几部分,各自的主要作用? 5、脊髓有什么功能? 6、什么是麻醉,有哪些麻醉方法? 7、什么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各自的功能? 8、神经病、神经症和精神病是一回事吗?,第七章 神经系统,1 概述 2 中枢神经系统 3 外周神经系统,1 概述,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神经。 脑和脊髓借神经与身体各器官相联系。,1 概述,一、神经系统的分类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2、脑:位于颅腔内 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 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与脑相连,共12对 脊神经:与脊髓相连,共31对,1 概述,外周神经都含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两种成分。 感觉神经:将神经冲动自周围的感受器传导至中枢,故又称传入神经。 运动神经:将神经冲动自中枢传导至周围的效应器,故又称传出神经。,1 概述,二、神经系统的功能 1、接受感觉输入:皮肤和脏器中存在的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然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至中枢神经。 2、信息整合:中枢神经整合来自机体各部的信息输入,做出决定并发出神经冲动。 3、刺激效应器:中枢神经的神经冲动传至肌肉和腺体等效应器,导致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1 概述,总之,通过神经系统

3、的活动,保证各器官、系统间的统一与协调,并使机体与复杂的外环境保持平衡。 因此,神经系统在机体一切活动中起主导作用。,1 概述,三、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1、神经元 由3部分组成:胞体、树突和轴突(长)。,1 概述,神经元有3种类型: (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树突末端特化形成感受器,胞体位于周围神经节内。 其功能是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1 概述,(2)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仅存在于中枢神经内,在中枢神经内(在脑-脑或脑-脊髓间)传导神经冲动,整合信息。 (3)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胞体位于中枢神经内,将神经冲动由中枢神经传至

4、效应器(如肌肉、腺体等)。,1 概述,在外周神经: 神经元胞体集中处形成神经节; 成束的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和/或树突组成神经(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1 概述,在中枢神经: 神经元胞体集中处色泽灰暗,称灰质。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形成的团块称为神经核。 神经元轴突集中处色泽亮白,称白质。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轴突集合成束称为传导束。,1 概述,2、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分隔和营养作用。,1 概述,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一)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是指沿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兴奋。 神经受到刺激后便产生兴奋,每兴奋一次,即产生一次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就是神经纤维上向前扩布的兴奋波。

5、 神经冲动的传导,也就是神经纤维膜上传导的动作电位(膜内外改变了的电位差)。,1 概述,(二)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特化连接结构。 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分支、膨大,附着在另一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上。,1 概述,突触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主要结构。 它以神经递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 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是重要的神经递质。 5-羟色胺和多巴胺是与行为状态有关的神经递质。,1 概述,许多神经性疾病如帕金森症与脑中的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 帕金森症的特征:眼睛大睁、表情麻木、手指不自主的抖动、肌肉僵直和拖步。 所有这些病状都是因为缺乏多巴胺。 治疗这样的疾病就是要恢复神经递质的正常平衡。,1 概述,(三)反射

6、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1 概述,反射活动的途径可简单表示如下: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整个过程称为反射弧。,1 概述,以对疼痛刺激(针刺)为例看一下反射弧的组成及反射的过程: 当感觉神经元的感受器受到刺激(针刺)时,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沿着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传导,传递到神经中枢的中间神经元。,1 概述,神经中枢整合信息,做出决定。然后发出神经冲动,传递给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的轴突将冲动传递到肌肉纤维。 肌肉(效应器)收缩,离开针刺的物体。,1 概述,反射是机体对内外变化的自主性、不随意的反应。 如,人

7、不必总是考虑心率、呼吸率、体温、甚至是食物消化,因为这些过程由反射来控制。 反射也涉及吞咽、打喷嚏、呕吐、排尿等。 反射对维持机体生理平衡是必需的,可以使内脏正常发挥功能,保护机体免受外界伤害。,1 概述,反射也被用于确定神经系统是否正常反应。 如膝反射:是由敲击髌骨下方的髌骨韧带而引起的反射。其反应是股四头肌收缩,引起小腿伸直。,2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骨骼保护: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2 中枢神经系统,一、脑 脑包括: 脑干 间脑 小脑 大脑,2 中枢神经系统,1、脑干 其下端与脊髓相连,上端与间脑相接,背侧与小脑相连。 脑干自下而上又分为

8、延髓、脑桥和中脑3部分。 含有调控心跳、呼吸和血压的生命中心。 还含有脊髓与大脑、小脑之间,小脑与大脑之间的上行和下行传导束。,2 中枢神经系统,2、间脑 位于中脑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 两侧间脑之间为一狭小的腔隙,称为第三脑室。 间脑分为下丘脑和丘脑。 (1)下丘脑:形成第三脑室的底壁。 含有调控饥饿、睡眠、口渴、体温等的中心。,2 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联系并控制垂体(内分泌腺),因而将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联系在一起。 (2)丘脑:形成第三脑室的侧壁。 将身体和脑各部的感觉冲动上传到大脑皮层适当的解答区域。,2 中枢神经系统,3、小脑 位于延髓和脑桥的背侧,被第四脑室将其与脑干分离。 小脑分

9、为左、右2个小脑半球。,2 中枢神经系统,小脑的功能: 接受来自内耳(平衡感受器)的有关体位的信息,然后将冲动传至肌肉,引起肌肉收缩,维持或恢复平衡。 整合来自高级中心的冲动,以保证所有的肌肉协调工作来产生平稳、优雅的动作。,2 中枢神经系统,4、大脑 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大、最高级的部分,是负责思维和意识的唯一区域。 大脑分为左、右半球,每个半球含有一侧脑室。 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一的沟和裂,沟裂之间的隆起部分称为脑回。,2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横断面可分为位于外层的大脑皮质和位于深层的大脑髓质。 (1)大脑皮质(皮层) 位于外层,呈灰色(灰质),含有神经元的胞体和短纤维。 是大脑的

10、主要功能区。,2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都有特殊的功能。 如:运动区位于中央沟的前侧。 感觉区位于中央沟的后侧。,图示大脑运动区与感觉区所控制的特殊身体部位。,2 中枢神经系统,话语区位于运动区的基部。 话语区受损可影响写或说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风时除运动障碍外,常伴有语言障碍。,2 中枢神经系统,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俗称。 因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 是由于血管栓塞或血管破裂,致使脑细胞失去血液、氧气和养分的供应,最终令脑细胞受损或死亡,继而影响到该部分脑细胞所控制的功能。 中风的临床表现:神志障碍,半身不遂,偏身

11、麻木,口眼歪斜,语言障碍等。 分为缺血性(如脑血栓、脑梗塞)和出血性(如脑溢血)脑卒中两大类。,2 中枢神经系统,(2)大脑髓质 位于深层,呈白色(白质)。由大量的神经元轴突(神经纤维)组成。 其中包括大脑两半球之间、大脑与各脑区之间相互联系的神经纤维。 大脑是通过这些神经纤维的联系来完成、传达大脑皮层的重要功能。,2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脑病: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是因遗传、先天发育不良造成的小儿脑瘫、智力低下等; 二是因外伤造成的急性脑损伤后遗症、脑血管病造成的脑中风后遗症等; 三是因脑神经细胞衰老退化造成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脑萎缩、帕金森病等。 脑病患者表现智力低下,思维、语

12、言障碍,感觉异常,肢体瘫痪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2 中枢神经系统,60岁时,人脑每天死亡数千个神经元,死去的细胞不能被替代。 80岁时,脑的重量要比青年时少10%左右。大脑皮层要比脑的其它部位更为萎缩,有45%的细胞死亡。 因此,像学习、记忆和推理这样的智力活动能力下降。,2 中枢神经系统,二、脊髓 (一)脊髓的结构 脊髓由脑基部发出进入脊柱内,终止于第1和第2腰椎之间。 脊髓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由上而下分为颈段、胸段、腰段和骶段。,2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的横断面可分为位于外层的白质和位于深层的灰质。与大脑相反。 灰质位于中央,形似“H”状,含有神经元的胞体和短的纤维。其内部还有中央管。

13、 白质含有成束的神经纤维传导束。,2 中枢神经系统,上行神经纤维束将神经冲动上传入脑,下行神经纤维束将神经冲动下传出脑。 神经纤维束在延髓交叉,因此脑的右侧控制身体的左侧,反之亦是。,2 中枢神经系统,(二)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脊髓白质的神经传导束是脑与离开脊髓的外周神经之间的联系钮带。(脑-脊髓-脊神经) 除头面部以外,全身的感觉都通过脊髓传导到脑。 同时,脑对骨胳肌的运动及内脏的活动也要通过脊髓才能完成。 如果脊髓受损,则传导功能障碍,便丧失感觉、丧失随意性控制,即患麻痹。,2 中枢神经系统,2、反射功能:是指脊髓固有的反射,其反射弧并不经过脑。如排尿和排便反射等。 脊髓的固有反射可

14、以迅速对刺激进行反应,不需要有意识的思考。 随着脑的发展,脊髓在功能上处于从属地位。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脊髓的反射活动总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2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损伤:常由脊柱骨折、脱位引起,多见于车祸、跌倒和坠下、运动创伤和枪伤。 脊髓损伤是重要的致残因素,常遗留严重的残疾,包括运动功能丧失(瘫痪),感觉障碍,膀胱排尿功能紊乱,褥疮,心理障碍,性功能不全,甚至呼吸障碍。,2 中枢神经系统,截瘫:是指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以下半身运动功能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中,上述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

15、完全性截瘫。 高位截瘫:是指脊髓损伤发生在脊髓较高水平位上。一般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损伤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高位截瘫一般都会出现四肢瘫痪,预后多不良。 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2 中枢神经系统,三、脑脊髓被膜、脑室和脑脊液 1、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被膜共有三层,由外向内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三层膜在脑和脊髓互相连续。 它们具有保护和支持脑、脊髓的作用。 当颅盖外伤使硬脑膜血管破裂时,易在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形成硬膜外血肿。,硬膜,软膜,蛛网膜,2 中枢神经系统,2、脑室 脑室是脑内的腔隙,其中充满脑脊液。 脑室包括: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 第三

16、脑室:位于间脑内。 中脑水管:位于中脑内。 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背面和小脑之间。 各脑室互相通连。,2 中枢神经系统,3、脑脊液 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于脑室、脊髓中央管和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内。 形成脑的水垫起缓冲保护作用,以免震动时脑组织与颅骨直接接触。 还有营养脑和脊髓的作用,并运走代谢产物。,蛛网膜,软膜,硬膜,2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脑脊液在各脑室之间是不断循环流动的。 由于某种原因使脑脊液循环途径受阻时,将引起脑室积水,即脑积水。,2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脑脊液的化学成分和细胞数相对恒定,脑或脑膜的某些疾病可使脑脊液成分发生改变。 临床上常抽出少量脑脊液作检验,以助疾病诊断。 由于在脊髓末端的蛛网膜下隙较为扩大,故临床抽取病人的脑脊液或向脑脊液内注入药物时,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间作腰椎穿刺,以避免损伤脊髓。,3 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按其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