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语文芦花荡说课稿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87473543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八年级语文芦花荡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八年级语文芦花荡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八年级语文芦花荡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八年级语文芦花荡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八年级语文芦花荡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八年级语文芦花荡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芦花荡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是 号选手。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大赛。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芦花荡。(板书)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首先是教材学情分析芦花荡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所收录的5篇文章虽然体裁不同,但它们的内容却都是战争题材。编者是想通过这类题材让同学们了解过去的历史,树立爱国主义的信念。芦花荡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作品,文章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白洋淀上,一个抗日老英雄,护送两个女孩字寻找部队的故事。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是一篇激发学生爱

2、国热情的文章。接下来是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小说已不陌生,之前他们已经学过最后一课、社戏等小说篇目,对小说的阅读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分析能力。因此,先让学生通过小说三要素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接受。二。教学目标综合分析了以上几点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播)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我确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是:初学课文要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同时把握老头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还要揣摩景物描写的语言。新课标要求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我确定本文的过程和方法目标为: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人

3、物形象,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新课标还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我设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感受“老头子”的爱国热情和培养捍卫祖国利益的责任感。 三。重难点目标的完成会有难易之别,为了完满完成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采取紧扣课文主题,注重情感教育的策略,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准确把握“老头子”的人物形象,体会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同时,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语言。本课的难点是整体把握老头子的性格特点,特别是理解他“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特点。四。教学方法为了圆满完成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我

4、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以及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确定出本课的教学方法:首先是教法:有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白洋淀优美的风光,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立体的感受,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其次是引导点拨法,本课文浅显易懂,且故事性强,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进入我设置的问题情景,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我并给予适当的点拨,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方向,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还有对话教学法。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巴西教育家保罗认为,教育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不是师生间简单的问答,而是思想的交流,我采用师生对话的方

5、式,对主人公“过于自信和自尊”这一性格进行深入挖掘。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播)由此,我确定本课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和补充,激发并牵引基础较差的学生,从而达到一同参与共同进步的目的。并通过探究的方式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五、课时安排:芦花荡是一篇精读课文,我将教学时间安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从白洋淀优美的风光入手,引出抗日英雄的故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第二课时则

6、引导学生探究人物性格和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六、教学过程接下来是具体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介绍常识,检查预习;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评析人物;深入挖掘,品读景物;联系课文,布置作业这六个环节。首先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心理学研究证明,通过视频和图片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训练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理解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白洋淀优美的自然风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文中所描写的环境,进而导入新课。我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这里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名字叫白洋淀,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天苇泛金光,冬季水似碧玉。然而在上个世纪30、4

7、0年代,日寇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烧杀抢掠,肆意践踏,当地人民不甘屈辱,奋起反抗。(播)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的故事,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把十几个鬼子玩弄于股掌之间,他到底有何等的本领呢,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一下这位神奇的老人吧。这样的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下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第二个环节是介绍常识,检查预习。首先简要介绍孙犁的基本情况,以便让大家对作者有大致的了解。孙犁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形成了“荷花淀派”,白洋淀记事是一部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小说和散文的合集。并让学生在课下识记这些文学常识。接着通过教师听写和同桌互改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预习情

8、况,并讲解重点字词,把好字词关。(3)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首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并通过小说三要素进行概括。听完后,鼓励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总结。故事的环境是抗日时期的芦花荡,人物是抗日英雄老头子和两个女孩大菱二菱,情节呢主要有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去部队,在经过敌人封锁的苇塘时大菱受伤,进而引发老头子替她报仇的情节。这个问题的设置目的在于把握文章的大致情节。接下来,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划分文章层次。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划分出第一部分是1-8段,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人物。第二部分是9-63自然段,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四个层

9、次,即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本课时我们理清了文章的大致脉络,接下来是第二课时的内容。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是合作探究,评析人物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老头子”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教师进行适当点拨,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找出文中老头子所说的三个不怕,和一些行为的表现,得出老头子最突出的性格特点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要理解老头子的这个性格特点,就要引导学生理解“过于”这个词的意思。 “过于”呢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有“非常”之意,老头子确实有一套了不起的“水上的能耐”,这使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而另一方面,又有过头的意思。大菱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有一定关系。同时他觉

10、得丢人现眼,没脸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设置的第2个问题是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通过哪些手法进行刻画的?通过学生对文章的解读,引导他们总结出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体现在高涨的爱国热情;爱憎分明的态度,过于自信和自尊和智勇双全这四个方面。并总结出作者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正面描写和烘托,衬托的侧面描写来刻画老头子的。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把握主人公老头子的形象。5)深入挖掘,品读景物。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但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凄惨,而是感到了文章的优美和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由此,我设计了美句美读和美句品评两个教学步骤

11、,首先是美句美读,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把这些句子充满感情地读出来,感受那浓浓的诗情画意。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挖掘,我还设计了美句品评。让学生就具体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好在哪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会通过分析例句对学生进行点拨,如“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水鸟像一团白绸子,而且有意识的躲开鬼子去歇凉,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描写综合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最后总结出这些景物描写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真实的写出了水乡独特的感受,文字中流淌着对白洋淀深厚的热爱之情。所以让读者深深

12、地陶醉于白洋淀美丽景色之中而不觉凄惨。那这些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呢?通过师生对话,最后总结出景物的描写能够渲染出战争的气氛和烘托人物的性格。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学习了景物描写为文章服务的写作手法。6)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仔细品味文中描写景色的优美语句 ,再仿写几句,描写一下你所熟悉的景物,目的呢是让学生练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力求做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七接下来是我的板书设计,我所设计的板书力求全面、简明地将我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传递给学生,通过分析芦花荡一文的英雄美、景物美、语言美来倡导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深入理解老头子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是文章发展的主线。以上就是我对芦花荡一文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我的才艺表演是傣族舞蹈月亮,需要换服装,请大家稍等片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