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7_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472812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7_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7_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7_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7_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7_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7_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7_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 1、新经济和罗斯福新政中“新”的内涵以及启示 2、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3、戈尔巴 乔夫 改革和中国改革开放 4、苏俄(联)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 5、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6、比较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 【时空定位时空定位】 【知识框架知识框架】 【复习指导复习指导】 1、考向预测 (1)高考命题的重点仍可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等;从命题方式上看,注 重把苏联不同时期的改革作纵向比较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罗斯福新政作比较。 (2)命题会从联系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及马克思主义中国

2、化的有关史实进行分析比较,说明苏俄(联)社 会主义革命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及两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异同。 2 2、备考策略 (1)复习俄国十月革命时,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如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归纳十月革 命道路的特点及重大影响。 (2)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可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理解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分析苏联改革遭受挫折的原因,比较中国、苏 联改革的成败,认识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曲折发展问题。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 1 1、新经济和罗斯福新政中、新经济和罗斯福新政中“新新”的内涵以及启示的内

3、涵以及启示 (1)内涵: 新经济政策“新”: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 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罗斯福新政“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2)启示: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区别。 发展经济应把计划于市场相结合。 2 2、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政治、 经济危机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加剧了美国的政治、经济危机 性质和前 提条件 无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专政

4、根本目的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 会主义经济体制,巩固工农 联盟 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 坏 方式 以市场调节为住,利用市场 与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 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 侧重点农业工业 不 同 点 作用使俄国的经济生产恢复到战 前的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相 同 点 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都缓解了危机 ;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 度的长处 ;在农业政策上都主张国家对农业进行干预或调节,以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 政权。 3 3、戈尔巴、戈尔巴 乔夫

5、乔夫 改革和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和中国改革开放 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3 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性质“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目标全盘西化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政治前提削弱、放弃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策略经济改革失败,过早政治改革逐步推进,比较稳妥 结果失败、解体 成就辉煌 4 4、苏俄、苏俄( (联联) )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 政策主要内容认识 战时共产主义 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国 有化;商贸: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义务劳动制 新经济政策 农业:粮食税;工业:部分恢 复私营经济;商贸:允许自由 贸易;

6、分配:按劳分配 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建立集体农庄,建立集体所有 制 赫鲁晓夫改革 侧重农业,削减农业税,提高 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 农场自主权;提倡种玉米等 勃列日涅夫改革 重点在工业上,对经济管理体 制进行了一些调整 戈尔巴乔夫改革 初期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 政治改革 (1)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 义经济政策应与时俱进,从国情出发 (2)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指导思 想和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并对原有的体制 作深入剖析 (3)苏联的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4)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 义制度在改革中逐步完

7、善 5 5、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得到的启示、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 (2)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发展规律。 (3)改革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 (4)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5)在我国的改革中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要走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6)改革要符合人民利益,调动人民积极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改革要协调好国民经济的比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6 6、比较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

8、比较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 不背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粉美国遭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文化大革命”刚结 4 同景碎, “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 发生叛乱 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 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 束,国家经济濒临崩 溃的边缘,工作重心 亟待转移 内容 以农业为核心,涉及工 业、流通、分配等领域 以工业为核心,涉及金融、 工业、农业、社会福利等 领域 先农业后工业,全面 改革 特点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 系来扩大生产 国家干预经济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的前提下,改革生产 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 发展的环节,解放生 产力,建立

9、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作用 改善了工农联盟,生产 得到恢复与发展,巩固 了苏维埃政权 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遏 制了法西斯势力,开创了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 式 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 速发展,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 目的成就 相同 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 注重调整生产关系,且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认识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社 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要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发展经 济 【典例分析典例分析】 (2017云南一模34)列宁在 1921 年指出:“我们那时

10、己经认为,革命的发展、斗争的发展的道路, 既可能是 比较短的,也可能是漫长而艰辛的。但是,在估计可能的发展道路时,我们多半(我甚至不记 得有什么例外)都是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这种设想出发的” 。这段话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的原因包括(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急于求成的心理 B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性质认识不足 C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困难有充分认识 D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结果做两手准备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 【答案】A 【技能点拨技能点拨】 【名师点睛】巧找选择题的“题眼”: “题眼”是选择题解答的突破口,可以是特殊的知识点、限定词或特定的称谓等。一般说来“题眼”分为: (1)以时间限

11、定为“题眼”:抓住题干中明显或者隐含的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从时间范围内肯定或 者排除与题干时间无关的备选项。 (2)以地点限定为“题眼”:抓住题干中与解答题目有关的地点,由此迁移所学知识分析判断。 (3)以范围限定为“题眼”:从全球史观看世界范围内观察;从国家看,分清不同国家和地区;从一 个国家看,分清不同的区域,作为解答判断、排除备选项的依据。 (4)以程度限定为“题眼”:某一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具有许多历史原因,其作用影响、意义也有多 个,但其地位和程度各不相同。审题时,要注意设问的程度,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5)以否定词为“题眼”:历史选择题分为正向和逆向选择题,解答时应注意题目设

12、问是“否定”还是 “肯定”型选择题。 (6)以阶段特征为“题眼”:某一历史解答具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特有特征,也是审题和分析备选 项的关键,解答选择题时应注意题目反映的历史阶段及特征。 【迁移训练迁移训练】 1(2017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一34)有人说苏联是让斯大林的偏重重工业的发展模式给解体的。但也 有人认为如果苏联不做出这样的选择的话,恐怕等不到二战结束就会崩溃。对于这两种观点的理解,正 确的是( ) A苏联解体的唯一原因是斯大林模式 B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国情的必然选择 C二战的爆发延缓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D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偏重重工业发展 【考点】 “斯大林模式” 【答案】B 2(201

13、7山东青岛一模35)二战后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苏联经济主要还是在苏 联和东欧那个小范围里循环,经济慢慢停滞下来。苏联在全球化浪潮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反被 边缘化了。苏联被边缘化( ) A根源于两极对峙格局 B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苏联改革的失误所导致 【考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析】苏联长期游离于世界大市场之外是由于其长期推行高度集中和排斥市场货币关系的“斯大林体 制” ,而非根源于两极对峙,故 A 项错误;西方的“和平演变”是导致苏东剧变重要的外部原因,但并 非是苏联被边缘化的原因,故 B 项错误;苏联的边缘化与社会阵营的瓦解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 C 项 6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