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说课稿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87472806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说课稿(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雪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霍旭岱,我今天给大家说课的课题是雪。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谈谈对雪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及依据。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内容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虽然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往事和现实的种种复杂感情,情感委婉含蓄,寓意隐晦深邃自人教版把本文编入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意欲通过本文教学,从本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

2、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四点。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反复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并能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的感受。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标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据此,我确定的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为: 1、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内涵。 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材编者的意图,本课案力图创

3、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在指导学生进行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充分地谈感受、议寓意、说理解、析语言,展示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多角度感知散文诗的描绘的意境,理解课文的所寄寓的思想,赏析作品精美的语言,深入领会散文诗雪的丰富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一)快速抢答,激趣导入:模拟幸运52擂台赛的抢答题,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文章虽不长,却秉承了鲁迅的一贯风格,深沉冷峻,寓意深邃,文字较难理解,因此,我在导入环节中直接以作者简介为切入点,紧扣文本,以节省课堂时间。) 1、作者作品简介:这是一个中国文学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国唯一一位位列世界十

4、大文豪的作家,他就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斗士、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2、写作背景(出示小黑板帮助学生理解)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面对凛冽的朔风。漫天飞舞的雪花的壮美之景。引起了鲁迅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此时,作者生活的北京正处在段祺瑞政府的统治之下,于是,作者创作了这篇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富有哲理的散文诗雪(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出本文的生字词。2交流自己认为重要的生字词,老师纠错、正音。3老师范读或播放录音,感知意境。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5、,闭上眼睛,展开联想和想象,用心去感受朗读所描绘的画面。4请同学们谈谈从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你认为鲁迅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两幅画面:一幅是充满温情、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江南雪景图,一幅是昂扬向上、飞旋升腾的江北雪景图。(三)精读课文,品味赏析:1两幅雪景图为我们描绘出两种独特的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雪,你更喜欢哪个地方的雪?为什么?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2同桌合作探究,以“我更喜欢的是_的雪,它具有_、_、_的特点,是一种_美。”的句式互相交流自己对两个地方的雪的看法。3班级交流,同桌两人一人作感情朗读,一人用刚才的句式作赏析。其他学生和老师作点评。 老师明确: 南雪,滋润美艳之

6、至,是一种温情宁静的柔美。但不长久,略有遗憾。 北雪,冰冷坚硬孤独,旋转升腾,是一种大气磅礴的壮美。这两种美形成鲜明的对比,朗读时要把这两种不同的美用自己的声音给表现出来。4、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雪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5、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喜欢北雪?为什么?(提示:可结合课后本文的写作时间谈谈当时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这种感情集中体现在哪一句?(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华

7、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设计此问题是为了促成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四)美读课文,领略意韵:1、你认为作者仅仅是在描写雪吗?借描写南方的雪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借描写北方的雪赞美、歌颂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借景抒情。这种感情我们在朗读中如何体现出来呢?2从语气、语调、重音等方面来指导学生美读课文。南雪:语调舒缓,语气轻柔;北雪:语调激昂,语气铿锵有力。学生再次分男女生对课文进行朗读(五)作业设置:收集写雪的诗句3-5句,并谈谈最喜欢一诗句最后,让我们在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优美的歌曲中共同领略北方雪的

8、壮美吧!自我评价:、散文诗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体味诗化的语言之美。、本文的难点是对雪的理解。我采取了学生品读体会感情教师点拔学生各抒己见的步骤,循循善诱,达到分解、弱化难点的目的。、针对作者写雪,其实也是其自身灵魂的呈现面对学习。应让学生学习鲁迅的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态,用拼搏去笑对人生本设计也是育人教书的一种体现吧!板书南方的雪北方的雪滋润美艳冰冷坚硬相互粘结如粉如沙蕴含春温抗击严寒晴日渐释蓬勃奋飞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对严寒的抗争柔软坚硬7、雷电颂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霍旭岱,我今天给大家说课的课题是雷电颂。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谈谈对雷电颂这篇课文的教

9、学设计及依据。一、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1 教材分析新课标: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个人基本教学观点: 语文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要教好语文,就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艺术家,用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就是引领学生进入到课文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心灵沟通;学生的知识不是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语文是有声的文学,朗读是诠释语文的最好方式。而且我一直认为: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而

10、且还能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如果说文字是一种心灵的创造,那么朗读就是一种再创造。聆听优美真情的朗诵表演,感悟文字的真情倾诉,学生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散文诗的主题和情感,陶醉其中,并且激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共鸣和朗诵欲望。同时,语文是有声的文学,朗读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素养,朗读教学理应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本课分析:体裁分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二单元是抒情文单元,所选的是散文诗,散文诗具有散文的形式美和诗歌的韵律美,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主题分析: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

11、撼动人心;写法分析: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雪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象征的表现手法,独特的抒情方式,浪漫的语言风格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2 学情分析 学生需求:八年级的学生青春浪漫,喜欢读诗写诗,老师应该把优美的诗篇呈现给他们,引领他们走向诗的国度; 学生反馈:雷电颂全篇是屈原的内心独白,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课文,对于屈原不顾一切呼唤风雷电的行为觉得不可思议、无法理解;其独特的抒情方式、象征的表现手法、不凡的语言效果、深沉的思想情感,学生掌握、领会有一定难度; 学生不足:学生平时的朗读很难真正投

12、入自己真实的感情,朗读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念书”,无法融入到课文中去感悟人物情感,更难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了。 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和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2能力目标:体会语言的语气和情感 根据语句内容有感情朗读3情感目标:走进屈原的精神世界,体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感三、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理解文章主题和人物情感2.教学难点:各种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四、 教学方法主体思路仍然是“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教师疑难点拔”。1教法说明:教学本课,朗读是最好的教学手段。结合前面的分析,我确定本文的教

13、学课型以朗读课为主,朗读中让学生去感悟真情,释放真情。教学中首先要充分利用优秀的视频朗诵包括教师当场示范朗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一些重点语段对学生及时点拨,教授朗读方法和技巧。尽可能的实施“欣赏教学”、“情境教学”、“讨论教学”。欣赏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欣赏画面美、欣赏语言美、欣赏表演美,通过欣赏美来感悟美;情境教学的途径:通过课件快速进入情境,化身屈原、角色转换进行内心独白;讨论教学的实施:设置主问。设计理由:余映潮老师认为: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可以集中话题、优化活动。2.学法说明:在听中感染,在读中感悟,在合作中提高,在指导下进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听”

14、,在听中进入屈原的内心世界;其次是“读”,在读中体会诗人内心的悲愤抑郁,体会诗人的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再次是“合作”,两三个同学小组的合作交流探究,能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最后是“指导”,在老师的教法指导下,学生最终掌握课文重难点和朗读技巧。3.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五、 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的由来都有一些历史的渊源。比如说每年的五月的端午节,家家户户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二千多年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大家知道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谁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近屈原的内心世界,去聆听他的心声。(板书:雷电颂 郭沐若) (幻灯片展示:写作背景及作者

15、介绍)(二)、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三)、聆听经典朗诵,感悟真情演绎 (课件:王卫国老师的雷电颂视频朗诵)(四)、重点品读,释放真情重点突破:突破口1: 优秀视频朗诵和老师示范朗诵。设计理由: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主要运用朗读法和情境教学法。问题设计:你听见了什么?点拨:我听见了风在怒吼、雷在轰鸣、电在劈闪、诗人在呼喊、火热的心在跳动的声音。突破口2: 幻灯片展示重点语句品读。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思考;学生朗读,老师在旁点拨朗读技巧。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重音,停顿,节奏;注意不同的句式(拟人句、呼告句,排比句、反复句、短句)的朗诵技巧。1幻灯片展示:“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