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7472617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作为高中的政治老师,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一篇关于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 教材分析:1,【教材结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节的框,是唯物辨证法中的很重要的一框,是从第二课普遍联系中引出矛盾的思想,着重掌握矛盾的概念,在整个辨证法中起到一个基础作用,为后面所要学习的知识作好铺垫.2, 【教学重点及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是因为:矛盾概念是第三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

2、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而且,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有着奠基,启蒙的重要意义.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对矛盾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各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述;识记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2,【能力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3,【德育目标】:学生能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

3、,国家发展等各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4,【美育目标】:通过漫画,经典古诗词,了解既对立又统一的平衡美,提高审美趣味.三, 教学思想和方法:1,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始终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前收集材料和信息,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当中,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2,哲学的基本概念往往是抽象的,这一点,矛盾的概念更为突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掌握教学直观性原则,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俗的表述,从具体现象着手,慢慢引导学生概括出抽象的哲学概念.3,在教学手段上

4、结合传统教学和多媒体工具,通过多媒体创设大量的材料,信息,辅助教学.四,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诗词对比【古诗】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鸟不鸣山更幽引导学生从语文角度对比,导入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二)讲授新课:先由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自然段,从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者老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表述中,让学生体会一分为二的思想,并让学生按照书中所述的 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用其他内容把这个句子排列下去,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大量的具体的事例中去引出抽象的矛盾概念对立统一(这里需要选择其中一个例子来突破).在同学们所举的例子里选择一个,比如:高山和平原两者既

5、不同,又紧密联系,这就是哲学中所说的矛盾,即对立统一在得出矛盾的概念之后,关键就在于具体理解和把握这一概念,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用设疑法,漫画讨论法,古诗词比较法等,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想象,思考,来突破一个一个的难点和重点.首先来理解对立,这一点相对比较简单,通过一组反义词来理解对立的含义,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里还有一个注意点,即斗争性的理解:设疑:哲学上讲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是不是一回事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这是共性与个性的区别.其次来理解统一,这一点应具体分两个方面讲(通过两个情境)A.漫画 你敢剪吗 (适当在漫画中添加有关信息:如颜色,海洋或尖刀等,以增

6、强漫画的形象性,直观性)设问 多少人 神态,动作怎样 (添加画外音)某甲和某乙所处位置和神态说明什么某甲敢剪吗 为什么 说明什么得出结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适当地补充一些简单的例子 ,如磁铁的南北两极)B.故事情境 盲人为什么会领路 (英国伦敦雾都)劣势 (一般情况)盲人优势 (大雾)结合教材中的议一议: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这里联系学生实际,加强德育教育)讲到这里,矛盾的含义讲得差不多了,为了加深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一概念,还需指出几个注意点: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这

7、是一个难点,教材只是通过举例,没具体分析,学生得出这一结论有点困难)A,借助刚才的漫画你敢剪吗 设问:如果某甲离开自己这一边,跳到对方一边跟对方在一块,行吗 会导致什么结果(会否发生变化 向什么方向变化) 这又说明什么学生讨论,发言,得出结论,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相反相成).B,再出示导入新课时所用的古诗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及王安石对此句的修改:一鸟不鸣山更幽,(让学生自己来分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鼓励学生从两句诗歌中体会辨证思想,运用辨证思想,这样才能写出千古绝唱来.(体现对立统一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2,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又存在于事物外部.(简要分析:事物内部与事物外部区分的相对性)(三)结尾:朗诵狄更斯的文章(多媒体显示):狄更斯在描写次产业革命时代的英国时写到: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秋天.我们面前什么也没有,我们面前什么都有.再次体会矛盾的思想,进一步巩固消化新吸收的知识,同时,还可补充时政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既有对立,又有统一).(四)板书设计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分离(斗争性绝对的) 双方始终不可分离关系矛盾 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统一: (同一性相对的) 统一于任何事物中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