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42附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471818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4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42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42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42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42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42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42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42附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多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于同一障碍物,波长越大的光波越容易绕过去 B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一种干涉现象 C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长、颜色不变 D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 E不管光源与观察者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观察者观察到的光速是不变的 解析: 对于同一障碍物,它的尺寸 d 不变,波长 越长的光越容易满足 d,会产生明显的衍射现 象。越容易绕过障碍物,所以 A 项正确。白光通过三棱镜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色散现象,B 项错误。波的 频率由波源决定,波速由介质决定,

2、所以红光从空气进入水中,频率 f 不变,波速 v 变小,由 v f 得,波 长 变小,所以 C 项错误。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所以 D 项正确。由光速不变原理知,E 项正确。 答案: ADE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和 射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均为 3.0108 m/s B红外线应用在遥感技术中,是利用它穿透本领强的特性 C紫外线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红外线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日光灯是紫外线的荧光效应的应用 E日光灯是紫外线的化学效应的应用 解析: 所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等于光速,故 A 正确;红外线应用在遥感技术中是利用它 有较强的衍射能力,故 B

3、 错误;对同一介质紫外线比红外线的折射率大,故紫外线比红外线在水中的传播 速度小,故 C 正确;日光灯应用了紫外线的荧光效应,故 D 正确,E 错误。 答案: ACD 3两列相干波在同一水平面上传播,某时刻它们的波峰、波谷位置如图所示。图中 M 是波峰与波峰相 遇点,是凸起最高的位置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发生干涉的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相同的 B图中 M、P、Q 是振动加强的点,N、O 是振动减弱的点 2 C图中 N 点的位移始终都是零 D由图中时刻经 T/4,质点 M 和 O 点处在平衡位置 E两列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一定相同 解析: 根据波的干涉产生条件,发生干涉的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相同

4、的,选项 A 正确;图中 M、P、Q、O 是振动加强的点,N 是振动减弱的点,选项 B 错误;由于发生干涉的两列波的振幅不一定相 同,图中 N 点的位移不一定始终都是零,选项 C 错误;由图中时刻经 T/4,质点 M 和 O 点处在平衡位置, 选项 D 正确;两列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一定相同,选项 E 正确。 答案: ADE 4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都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 B横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峰上的质点运动到相邻的波峰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C一束光由介质斜射向空气,界面上可能只发生反射现象而没有折射现象 D水面油膜呈现彩色条纹是光的干涉现象,这说明了

5、光是一种波 E在电场周围一定存在磁场,在磁场周围一定存在电场 解析: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都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但速度方向可能相反,选项 A 错误;横波传播过程中,质点并不传播,只是传播振动的形式,选项 B 错误;一束光由介质斜射向空气, 可能只发生全反射,选项 C 正确;能够发生衍射和干涉现象是波的特性,选项 D 正确;只有变化的电场周 围存在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存在电场,选项 E 错误。 答案: ABE 5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全反射形成的 B “和谐号”动车组高速行驶时,地面上测得其车厢长度将明显变短 C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

6、红光代替黄光作为入射光可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 D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 E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解析: 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的折射形成的,故 A 错误;根据多普勒效应, “和谐 号”动车组高速行驶时,其速度远小于光速 c,故狭义相对论的“尺缩效应”不明显,车厢长度不会明显变 短的,故 B 错误;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红光代替黄光后,波长变长,则导致干涉条纹的间距增大,故 C 正 确;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干涉,因波长不一,导致干涉条纹间距不同,从而出现彩色条纹,故 D 正确;从 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

7、质发生折射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根据 cnv,可知,传播速度也不同, 故 E 正确。 答案: CDE 6关于光现象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全息照片用激光来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与物光的相干性好的特点 B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偏振现象 C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可以减小玻璃表面反射光的强度 3 D当观察者向静止的声源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低于声源的频率 E一束单色光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速度变慢,波长变短 解析: 全息照片用激光来拍摄,利用了激光与物光的相干性高的特点,A 正确;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 察日光灯,可看

8、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B 错误;照相机镜头前加偏振片可以减小玻璃表面反射光 的强度,从而使玻璃后的影像清晰,C 正确;当观察者向静止的声源运动时,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将高于声 源的频率,故 D 错误;单色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其频率 f 不变,又由 n 得速度 v 变小,再由 vf 得 c v 变小,故 E 正确。 答案: ACE 7(2017吉林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仅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B雨后路面上的油膜形成的色彩条纹是由光的干涉形成的 C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当两缝间的距离以及挡板和屏的距离一定时,红光的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 距比蓝光干涉条纹的相邻间距小 D光

9、的偏振特征说明光是横波 E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亮, 因为光从水射向气泡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 解析: 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由介质本身及光的频率共同决定,故 A 错误。油膜形成的彩色条纹, 是油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光进行光的叠加,形成的干涉条纹,故 B 正确。根据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x ,可知,红光的波长长,则红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比蓝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大,故 C l d 错。光是横波,D 项正确。光从水中射向气泡上会发生全反射,所以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E 项正确。 答案: BDE 二、非选择题 8. 如图所示,当用激光照射直径小于激光束的不透明圆盘时,在圆盘后屏上

10、的阴影中心出现了一个亮斑, 这是光的_现象,这一实验支持了光的_学说。 解析: 1819 年,法国科学家泊松从菲涅耳的衍射理论出发,推导出“当一个不透明的小圆盘被一个 点光源照射时,阴影的中心会出现亮斑” ,泊松当时持微粒学说的立场,他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因而证明了 菲涅耳波动理论是错误的。不久,阿喇戈(Arago)用实验证实了亮斑确实存在,后人称之为“泊松亮斑” 。 “泊松亮斑”的预言和证实有力地支持了光的波动学说, “泊松亮斑”在科学史上也成为一段趣闻。现在用 激光作照射光源,实验现象清晰而明显,如图所示。 答案: 衍射 波动 4 9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

11、验,他用带有游标尺的测量头(如 图乙所示)测量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 x。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某一条亮条纹(将 这一条纹确定为第一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再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 中心刻线对齐第 6 条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示数情况如图丁所示,则图丁的示数 x2_mm。如果实验所用双缝之间的距离 d0.20 mm,双缝到屏的距离 L60 cm。根据以上数据可 得出光的波长 _nm(保留 1 位小数)。 解析: 由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以及干涉条纹与波长的关系分析求解。x28 mm190.05 mm8.95 mm。由 x ,x,x120.05 m

12、m0.10 mm,所以 590.0 nm。 L d x2x1 5 答案: 8.95 590.0 10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 n 条亮纹间的距离 a,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 x a n1 (2)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其示数为_mm。 解析: (1)应先调节光源高度、遮光筒中心及光屏中心后再放上单、双缝,A 选项不正确。目镜分划 板中心应与亮纹中心对齐,使得移

13、动过程测出的条纹间距较为准确,B 选项正确。目镜移过 n 条亮纹,则亮 条纹间距 x,C 选项正确。 a n1 (2)主尺读数是 1.5 mm,螺旋读数是 47.00.01 mm,因此示数为 1.970 mm。 答案: (1)A (2)1.970 11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和 S2为双缝,P 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 P 点与 S1、S2距离之差 为 2.1106 m,分别用 A、B 两种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问 P 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 5 (1)已知 A 光在折射率为 1.5 的介质中波长为 4107 m。 (2)已知 B 光在某种介质中波长为 3.15107 m,当 B

14、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为 37。 (3)若让 A 光照射 S1,B 光照射 S2,试分析光屏上能观察到的现象。 解析: (1)设 A 光在空气中波长为 1,在介质中波长为 2,由 n ,得 1n21.54107 c v 1 2 m6107 m,根据路程差 r2.1106 m,可知 N13.5 r 1 2.1 106 m 6 107 m 由此可知,从 S1和 S2到 P 点的路程差是波长 1的 3.5 倍,所以 P 点为暗条纹。 (2)根据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 sin C 1 n 得 n 1 sin 37 5 3 由此可知,B 光在空气中波长 3为 3n介 3.15107 m5.25107 m 5 3 路程差 r 和波长 3的关系为 N24 r 3 2.1 106 m 5.25 107 m 可见,用 B 光作光源,P 点为亮条纹。 (3)若让 A 光和 B 光分别照射 S1和 S2,这时既不能发生干涉,也不发生衍射,此时在光屏上只能观察到 亮光。 答案: (1)暗条纹 (2)亮条纹 (3)见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