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歌鉴赏练习与讲评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79KB
约4页
文档ID:8744869
诗歌鉴赏练习与讲评_第1页
1/4

诗歌鉴赏练习与讲评1、比较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与李白的《行路难》 (思想内容、语言风格两个方面)完成这种比较鉴赏的题型,答题要点就是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分别展开相同点或不同点的比较!其一,从语言风格看,李白的《行路难》更整齐匀称一些李诗较之鲍诗语气上更加贯通,大有一泻千里的气势;而鲍诗,也有人说奔腾咆哮般的艰涩远过于酣畅淋漓的畅快, “五言+七言”的模式,似乎更利于抒发内心的怨气那五言节奏舒缓,仿佛稍作停歇,在蓄势;接下来的七言,则明快洒脱,奔腾而出,真如江河决堤一般其二,从内容看,抒写怀才不遇是共同的,李诗却远不及鲍诗那样无奈与消沉这跟两人生活的社会背景和生活际遇相关,当然,也与二人的性情不无关联鲍照生活在那个门阀制度森严的晋代,个人又处在社会下层,可他偏偏渴望有人赏识,并孜孜以求之,胸怀大志而不得施展,内心的压抑郁闷无法排解,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李白则不同,身处盛唐,曾有过登堂入室般的辉煌,何况他生性狂放洒脱,乐观随和,自然也就不会完全为求得官职而劳心费神因而, 《行路难》也不过是他套用乐府旧题聊表不满而已第三,从情感看,李诗是高昂向上的,这跟鲍诗截然不同从两首诗最后两句看,鲍诗的忍气吞声,徘徊辗转,愁得无以释怀,似乎要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李诗呢,却高扬起希望的风帆,长风破浪,毅然前行了。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1、这首诗起笔写水泄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①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②那流向不同方位的“水” ,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③以此为开头,形象直接地揭示了当时社会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完成关于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的题型,要有三个答题要点:①表现手法+ ②表现手法的具体内容+ ③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2、第 5、6 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第 5、6 句是写诗人的自我安慰,但酒亦不能解愁,举杯之时高歌《行路难》 ,也因愁闷塞胸而无法再唱下去了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思想苦闷、心情压抑的形象完成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要结合诗句明确诗人具体的形象特点!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席冷气变悟时易, 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前八句,由景及情,流露诗人凄寒心境后六句,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时不我待、人生不得志的悲慨1、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来的两句陶渊明道出了“不眠”的原因,既是因为没有可以陪自己说话喝酒的知己,实际上是因为感叹岁月如梭匆匆而过,自己却始终未能得志诗的结尾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把悲伤推向了极致,想到自己坎坷的命途就只能暗自悲凄,到天亮的时候都不能平静下来全诗充满对人生的不得志与叹息所以,在回答“景与情”这类的诗歌鉴赏题目时,一定要注意由景及情的答题思路具体思路为:找出意象——明确意境——把握情感!因为“借景抒情”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抒情方式,所以我们要通过以意逆志的方式去追溯诗人的情感思路!当然也别忘了把握诗中作者直接抒发表达情感的诗句,如此诗中的“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两句!此为直抒胸臆!讲评收获1、解答诗歌鉴赏题,应先明确题目设置的类型,然后有的方式地根据不同题型的答题步骤与思路来作答。

譬如,通过今天四首诗四道题的练习讲评,我们便了解与积累了三种最常见的诗歌鉴赏题型!请同学们一定要梳理清楚并且掌握!2、答题时不可含糊,要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具体结合诗歌内容作答题目问的是关于诗歌人物情感,不可只做“感伤”等笼统的回答,还应结合诗歌内容作答如陶渊明的这首《杂诗十二首》 (其二) ,诗人因感叹岁月如梭匆匆而过,自己却始终未能得志而产生感伤悲慨之情3、在明确诗歌中意象营造出来的意境氛围时,为使答题准确规范,可运用以下鉴赏术语来说明诗歌中常见的意境特点:雄浑开阔、恢弘高远、高远辽阔、宁静恬淡、和谐静谧、清静悠远、雄奇瑰丽、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悲凉等请同学们熟记这些术语,并在答题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作答!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1、比较这两首诗在主旨和写法上的异同——在主旨和写法上的相同点:(1)两首诗同为诗人南游吴越时所作,两首都是怀古诗2)在表现手法上,这两首诗都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衰败加以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 不同点:《越中览古》前三句着重写“昔盛” ,而最后一句写“今衰”来否定之,从而形成对比,见得昔盛今衰;《苏台览古》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反衬昔日之繁华,从而见出昔盛今衰之感。

讲评收获1、审题时应抓住题目中的“览古”一词,并结合诗句落实这两首是怀古诗,诗人一定借由览古、怀古有所抒发、有所表达,应研读诗句明确具体抒发与表达的情感主旨!2、 “对比”是古典诗词中很常见的表现手法在上次鉴赏练习中我们说过了,在回答关于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的题目时,答题思路是:①表现手法+ ②表现手法的具体内容+ ③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3、题目问的是“异同” ,所以应分别比较出两首诗作在主旨内容和写法(表现手法)这两个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不可遗漏!遗漏则意味着失分!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怎样理解《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的“瘦”字?——①“瘦”字为瘦弱残败之意,②运用比喻手法,用花木之“瘦”比人之“瘦” , ③写出了因夫妻离别,人在愁中,愁让人瘦,佳节美景勾引起的离愁别恨一个“瘦”字,用语凝结传神炼字”鉴赏题型,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情感,或品味其形象深刻的表意效果推究“炼字”的妙用,不可把所分析之字孤立谈论,要放在诗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或语句来分析解释该字的意义,放入语句中描述景象,关键是点出该字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

完成关于诗歌“炼字”题型的答题要点:①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与想象,把该字放入原诗句中描述景象用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③结合表现手法分析该字的作用于效果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1、前面三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前面三句通过风雨、落叶、寒天、雁声的意象,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思的深秋景色,营造了清寂寒冷的意境氛围答题思路:意象——意境:找出意象,描绘画面,把握意境特点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孤舟联结着雁、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想贯穿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漂泊、思乡、孤寂之感答题思路:理解“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要求联系全诗,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以及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州(今重庆) 、忠轴(今重庆市忠州) 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 53 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 1、这首词的第一联,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第一联写到了六种意象,草、风、岸、樯、夜、舟,将这些景物描摹出神韵的定语是别具匠心的,纤细的草,微风吹拂的江岸,高高的桅杆和孤独的夜中小舟,渲染营造出一片凄清冷寂的意境氛围特点。

答题思路:意象——意境2、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首联与颔联分别写凄清冷寂、高远辽阔之景,以此景衬托出深沉凝滞之情尾联诗人以“沙鸥”自比,天地虽大,诗人不过是其间一只沙鸥而已;岁月如江河般流逝,正如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暮年,还能有何作为呢?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晚年怀才不遇之苦,漂泊身世之感答题要点:由景及情、知人论世苏幕遮 (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1、上片“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用拟人手法写出鸟雀的多情 “呼”字写出天气初晴,鸟儿不禁欢快歌唱的情景;“窥”写出鸟儿在屋檐上探头探脑,似欲呼叫主人,传达喜悦讯息的活泼情态表达出雨后初晴的欣喜、欢快、愉悦之情答题要点:表现手法题2、有人评周邦彦的词,言其“长调小令,有时有故事,脉络可循,组织严密” ,这首词讲了个什么故事?其脉络如何?——本词讲述了一个常年客居在外的游子,在一个夏季初晴的早晨,看到眼前的荷花而忆起江南故乡,想起颇富情趣的故园生活故事全词脉络清晰,描写细腻:先描写雨后初晴的清晨美景,主人被屋外鸟儿的呼叫唤醒,来到外面看到雨后初晴的荷叶荷花婀娜姿态,唤起了他对江南故土的思念,忆起渔郎相戏的美好往事,泛起淡淡乡愁。

理解诗意:(内容+情感)送何遁山人归蜀 (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绿” ,有变绿之意, “绿”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出春风的活力,显示出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炼字题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颈联想象友人归家时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的轻松喜悦之情;尾联进一步想象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情境,寄托了对友人的真诚祝福,也暗含作者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理解诗意(内容+情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