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空性观--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414456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教空性观--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佛教空性观--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佛教空性观--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佛教空性观--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佛教空性观--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佛教空性观--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教空性观--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教空性观-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2010年6月24日上午)主持人致辞:今天非常荣幸能请到索达吉堪布,给我们讲一讲藏传佛教的思想。堪布这次能来北大,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大家都知道,藏传佛教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东西,也有它的教育思想,可是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得还不充分,在教学上有欠缺。而且,藏传佛教与藏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了解得也不是很多。同时,堪布的修证境界非常高,若能从另一个层面上介绍佛学,跟我们这些大学老师讲述佛学,可能完全不一样。北大历来推崇多元文化兼容并蓄,我们的学生在学术上也有一种包容和热爱,所以今天真的很荣幸能请到堪布到北大哲学系作一个讲演。这次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由热心

2、于藏传佛教研究的一些同学发起的。他们的这种热情,我们一定要悉心爱护,这对我们老师也是一种鞭策。我们这些老师,基本上都是研究汉传佛教、印度佛教的,所以同学们的热情,鞭策老师们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下面,我们师生一起来听堪布的开示,掌声有请-缘 起今天,很高兴来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藏传佛教空性与如来藏方面的道理,并将自己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我本人而言,虽然跟你们的身份不同,但也是从事教育、当老师的,至今教书传法将近二十多年了。在座的各位教授、老师,大多数也一直在教书育人,从事伟大神圣的教育事业。所以,我们彼此之间共同研讨、共同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我是第一次来北京大学,发现这里

3、的学习氛围很好,尤其是禅学社、耕读社等许多社团,对宗教的研究比较深入,所以这次跟大家交流,是十分有意义的。其实,人与人之间互通有无非常重要。我作为一名藏族僧人,除了研究藏传佛教以外,也需要学习汉传佛教,以及现在大学里有价值的科技知识;而你们作为高等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也应把目光放在藏传佛教及其他宗教的甚深领域上,通过这样互相了解、取长补短,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等都会有很大帮助。所以,下面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一方面会介绍自己对佛教的了解,同时,大家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把心里的怀疑、不解说出来探讨。我们佛教徒有一种毛病:刚开始学佛时疑惑重重,但到了一定时候,就好像问题都没有了,最后什么也不想问,这

4、种行为不可取。你们作为北京大学的学者、才子,相当有才华,智慧也很敏锐,因此,希望通过这次的研讨、沟通,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些利益。一、学习空性的必要性大家都清楚,人类在如今的21世纪,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不管是科技、经济都发展得极为快速。可是在这背后,人们的伦理道德却不断下滑。就传统文化而言,孔孟思想曾是汉地的主流思想,对道德规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六七十年代的一场文革,却让它受到了历史性的毁灭,现在虽有许多有识之士想把它恢复过来,但就像奄奄一息的病患无法马上痊愈一样,仅仅靠几个人的努力,很难真正力挽狂澜。因此,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非常重要,而且,这

5、些美德不仅要在理论上精通,更要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否则,你连基本的人格都没有,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也不过关,那即使学问再高、智慧再尖锐,到了社会上也会举步维艰。如今在这个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内心越来越空虚,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烦恼痛苦也越来越多。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很多人没学过空性法门,对世俗中的东西有强烈实执。因此,人们要想获得快乐、安逸,就一定要对空性法门有所了解,不然的话,始终随着欲望而奔波,一辈子会成为欲望的奴隶。而若要了解空性法门,最好是系统地闻思藏传佛教,因为它完整地保留了2500多年前佛陀的清净思想。这些思想虽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但至今仍然完好无损。正因为如此,现在东西方的许多学

6、者,都把目光或好奇心纷纷投向于藏地,希望能一探其中的奥秘。那么,佛教的思想究竟是什么呢?就是佛陀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即是三转的内容-第一转四谛、第二转空性、第三转如来藏。其中,第二转中宣讲空性的经典,最全面的是大般若经,它的内容相当深广,今天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三言两语就讲完,但我还是会用些简单的语言,尽量概括一下它的要义。二、佛教怎样抉择万法皆空你们若想通达般若空性,最好能先学龙猛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这部论典用非常甚深、精细的推理方法,抉择了一切万法皆为空性。藏传佛教虽分为格鲁、宁玛等不同教派,但实际上每个教派都要精通该论。而在汉地,尽管不像藏地一样,有广泛闻思中观法门的传统,但历代

7、大德也要学习中观根本慧论、十二门论等诸多论典。其实,学习空性法门,靠的不是信仰或崇拜,而是智慧的观察。中观有许多推理方法,归摄起来有五大因,下面就对此作个简单介绍:1、金刚屑因:是观察万法产生的因无自性,也就是说,一切法不是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进而抉择诸法是无生空性。具体来讲,倘若万法是自己产生自己,就会有无穷生的过失;若是依他而生,黑暗中也可以产生光明.这种推理方法,在月称论师的入中论中讲得很细致。既然万法的产生无有实体,那么它的存在也不成立,最后的灭亡也没有,通过这种金刚屑因,就可以抉择一切为空性。2、离一多因:首先观察一是否成立,通过详细分析,就会发现根本没有一的实体,这样一来,由

8、一组成的二等多体法也不存在。比如说,这里一个人也没有的话,便不可能有十个人,因为十是以一为基础安立的。那么,一怎么不成立呢?就拿一个人-众生最执著的我来说,这只不过是虚妄分别念假立的,真正去剖析时,头不是我,手不是我,脚不是我.如此一一观察下来,根本找不到一个实有的我。这时你才明白,原来人们只是把五蕴聚合妄执为我,实际上我的本体绝不存在。依此类推,万法的本体皆可抉择为空性。这种推理方法,在麦彭仁波切的中观庄严论释中有广泛叙述,大家可以去参阅。3、破有无生因:是抉择万法的果无自性。其观察方法是有法不应生,无亦不应生,也就是说,果若在因位时存在,就不必再生,因为已有之故;果若在因位时无有,则永远不

9、能生,犹如石女的儿子。这种推理,在中观根本慧论中讲得比较多。4、破四句生因:是同时观察因与果,在中观的二谛论里运用过。其观察方法归摄起来有四种:一因能否生多果,一因能否生一果,多因能否生多果,多因能否生一果。通过这种方式观察,可以破除对因能生果的实有执著。5、大缘起因:是抉择万法的本体为大空性,一丝一毫也不可得。此推理在中观根本慧论、宝积经、楞严经、华严经中,都直接或间接提到过。我们平常所执著的身体、生活、感情及山河大地,虽然看似实实在在,但这只是迷乱显现前的假象,倘若用智慧去观察,包罗万象的一切法决定不存在。这种境界相当甚深,宗喀巴大师在缘起赞中也讲了,在这个世界上,唯有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才

10、能通达并宣说。除此之外,外道虽然也讲了一些空性,但这种空性只是单空,而不是缘起性空,故并不究竟。所以,大家在认识空性时,千万不要把空性等同于不存在,否则就会堕入另一个边。要知道,不管是有边、无边,皆为实有的执著,有了这种执著,就会产生痛苦而不得解脱。诚如六十正理论所言:若许有实法,则生大贪嗔。你只要承许一个法是实有,就会因此而产生贪嗔烦恼,进而依之造业,流转轮回。反之,假如你想获得解脱,息灭自他一切痛苦,就要希求空性法门,开启无我智慧,斩断任何执著,入行论中也说:故欲息苦者,当启空性慧。三、现代科学对空性的探索所谓空性,佛教大小乘有不同的理解。小乘认为,器世界的一切不可能无中生有,所以要有个最

11、小的组成单位-极微,它是一种实有存在的色法。在他们看来,整个物质世界以极微而空,极微本身却不能空。因此,这种空并不彻底,小乘所证悟的空性,只是法无我的一部分。现代物理学的理念,与小乘观点极为相似,他们也认为,物质的组成必须要有个最小单位。19世纪,人们认为最小的单位是分子;20世纪,发现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随着高科技仪器的发明,依次又有了原子核、电子、中子、质子等概念;近年来,又发现了夸克、亚夸克等等。关于是否存在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当前物理学家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夸克以下有亚夸克,亚夸克以下有亚亚夸克.;另一派则认为,物质微粒的分割必有一个极限,到了这个极限,就没有更小的粒子

12、了。听说人们最近又在研究场,它包括电子场、量子场、磁场等几种。这种场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是一种能量,存在于真空当中。真空是一切都不存在的空荡荡的境界,当它瞬间积聚起足够能量时,便会形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粒子;当能量的密度不够时,粒子就会消失,变成不存在任何物质的虚空-场。因此,物理学家认为,真空和场互相起作用,是物质世界的根本来源。如果没有这个,就不会产生质子、中子等微粒,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也无从谈起。总之,现代科学认为最小的单位必须存在,不然,最终什么都没有的话,就实在太可怕了。但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只要懂得了缘起性空,解释万法的显现便没有任何困难。不过,现在的物理学家,尽管没有学过中观,但

13、对物质的研究还是非常透彻,比前一代物理学家更接近空性。如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尔说过:我怎么知道自己不是在做梦?我又凭什么将梦境和现实区分开呢?世间上包罗万象、形形色色的东西,虽然一个也不成立,却能在眼前无欺显现。因此,完全可能有一个魔鬼,一直在欺骗我,让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真的、什么时候是假的。其实,假如懂得了大乘教义,对此根本不会有任何担心、疑惑。正是因为万法的本体不成立,在空性中才可以显现;反之,倘若诸法本体实有存在,那实有的法是不能现前的。当然,这个道理相当甚深,要想真正通达它,研究中观空性十分重要。对我个人而言,在人生的诸多学问中,其他知识的价值与中观空性有天壤之别,只有明白了整个世界到底是

14、物质构成的,还是缘起构成的,对自己一生才会有真正的利益。此外,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时间、空间和物质,都是来自人类的错觉。这句话,跟佛教万法以分别念而现前的观点如出一辙,入中论亦云:如是一切法虽空,从空性中亦得生。然而遗憾的是,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研究的过程中,虽然也有一定收获,如量子力学的创始人玻尔曾深有感触地说:谁不为量子力学感到震惊,那他就是没有理解量子力学!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缘起性空。倘若他们学过中观根本慧论、华严经,就能轻而易举通达万法的最甚深之处。因此,在座各位在研究中观的过程中,务必要了知万法抉择为空性之理。四、佛教超胜其他宗教之处在抉择空性的时候,佛教不怕他人驳斥,也不怕自己的观点

15、建立不起来。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讲过:不管比丘还是其他人,都可以把我的话当成黄金,切它、熔它、提炼它,仔细检视我的法教,不要只因为尊敬我而接受它。对于佛陀的教义,若只是一种崇拜或恭敬,那叫做信心,而不叫智慧。其实佛教经得起任何考证、观察,无论是世间的因果轮回理论,还是出世间的中观、如来藏思想,都千真万确、颠扑不破,不怕被任何人驳倒。至今2500多年过去了,历史上涌现过千千万万的文学巨匠,他们对佛教的评价如何,大家应该也很清楚。比如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哲学家罗素,他在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中曾对基督教有所驳斥,在西方引起了极大轰动。他说:无论从智慧或品德上看,我都觉得耶稣不像历史上传颂的那样高超。我看在这些方面,释迦牟尼佛和苏格拉底的地位要比他高。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基督教不好,而是从公正的立场来看,佛教的智慧和慈悲确实超过其他宗教。从慈悲方面讲,尽管基督教也提倡仁爱,伊斯兰教也提倡平等,但他们所关注的范围,充其量只有人类,而不包括其它众生。对于动物,有些宗教认为可以杀戮,甚至对于异教徒,也号召用武力统统消灭。然而按照佛教的教义,这些众生都要平等关爱,哪怕怨恨的敌人要砍你的头,你也应以无尽的大悲心爱护他。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