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411260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大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特大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特大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特大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特大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大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大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大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一、勘察基本情况我院受XX市XXXX有限公司委托,依据XXXX勘察设计院提出的工程地质勘察要求,于二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间对XXXX大桥进行了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完成的工作量计有:1、机钻孔63个(利用初勘阶段钻孔10个),总钻探进尺2678.02m;2、12000工程地质测绘1.25km2;3、采取原状土样97组(其中利用初勘阶段试验资料15组)进行土的基本性质试验;4、采取扰动土样27组进行土的颗粒分析试验;5、采取岩石样25组进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6、标准贯入试验109次、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50m(利用初勘阶段标准贯入试验23次、

2、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0.40m);7、采取地下水样2组及湘江水样1组进行水质简分析试验(该部分均利用工可勘察阶段试验资料);8、勘探点测量63个。 本次勘察所依据的规程、规范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需说明:1、大桥北岸15桥墩与南岸14、15、20、22桥墩部位部分桩位由于场地原因无法进行钻探工作,经建设方及设计单位同意,该部分钻孔暂缓钻探,待场地满足钻探条件后再补钻(具体钻孔如下;ZK4、ZK5、ZK6、ZK7、ZK8、ZK9、ZK10、ZK11、ZK28、ZK29、ZK30、ZK31、ZK39、ZK43)。2、勘

3、探钻孔测量采用XX独立坐标系,黄海高程。3、本次勘察利用了初勘钻孔初ZK1、初ZK2、初ZK3、初ZK4、初ZK5、初ZK6、初ZK8、初ZK9、初ZK10资料,为便于阅读,本报告将此柱状图一并搜录。二、桥位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拟建工程位于湖南省XX市,距省会长沙市约,距湘潭市约。图区地理坐标:东经,北纬。(二)气象XX市属中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区,受季风强烈影响,季节分明。秋末至春初,多西北风,盛行寒潮,低温少雨;春末夏初,阴雨连绵,低温潮湿。年平均降雨量为1409.5mm(1954年2000年XX市水文站资料),历年最大降雨量2000mm(1998年),历年最小降雨量为1000mm,历

4、年最大日降雨量为197mm(1998年6月2日);年平均降水天数(日降雨天数大于0.1mm)159天,其中日降雨量大于50mm的天数为68天;年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最大月降雨量可达600mm。全年年平均气温17.5,年极端最高气温42.0,年极端最低气温-8,相对湿度为78,夏季主导风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1.9m/s。(三)水文湘江下游马家河一带最宽江面为1505m,上游渌口大石围最窄江面宽度为300m,河床纵坡降为0.5%左右。根据XX水文站观测资料:月平均最高水位为37.72m,月平均最低水位为28.00m,年平均流量为464.5109m3,月平均流量最大为7720 m3/秒,最小为28

5、0m3/秒。每年三至七月为丰水期,多发生洪水,十至十二月为枯水期。三、桥位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拟建工程位于XX市xx大桥与xx大桥之间,连接xx区与xx区,大桥北起xxx路与xxx路交叉口,向南上跨xx路,越湘江,再先后跨越规划的xx路、xx路,终于xx路与xx道交叉口,全长约1578m。本桥位为一宽河谷地形,桥位区段基本顺直,湘江自西向东(流向为北东70度左右)流经桥位,谷底宽度(常年水位时河面宽度)约475m,两岸河堤间距离约为680m。本桥位北岸与南岸地形不对称。北岸为冲刷岸,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碎屑岩低丘陵区,地形较复杂,地势高低起伏,丘陵标高为5595m,相对高差为1045m,现

6、为xx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岸为堆积区,地貌单元属侵蚀堆积河谷平原区,其中引桥部位分布于湘江阶地上,阶面较完整,地形较平坦,地面标高为35.3042.20m,现为耕作区及居民区。主桥分布部位的河床面北低南高,其南侧分布有低漫滩,宽度为1070m不等,滩面向河床中心倾斜,地面标高为2230m不等;河床中心距离北岸河堤约270m,谷底堆积物厚度为07.54m,河床面标高为1425m。桥位范围未发现有强烈冲刷的新冲沟,但南岸下游约900m处为XX河出口,其河床宽为1220m,切割深度为710m,长度为15km左右,为常年性流水河沟。(二)地层岩性根据本次钻探揭露,组成桥位的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之素

7、填土、耕土、粉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粉质黏土、粉细砂、砾砂(或中粗砂),白垩系砂砾岩及泥质粉砂岩。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a、素填土:褐红或褐黄色,主要由黏性土组成,结构稍密或松散,稍湿。层厚为0.805.80m,主要分布于南北两岸河堤部位。b、耕土:灰褐色,质松软,为稻田地表耕作土,含植物根茎及少量有机质,厚度为0.301.00m,主要分布于南岸级阶地。c、粉细砂:为河流冲积层,主要呈褐黄色,成分主要为石英,局部含1020%不等的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多呈次圆状。结构松散,饱水。厚度为0.3017.50m,分布于河漫滩及河床部位。芯样见照片1。2、第四系上更新统(Q3

8、)a、粉质黏土:为河流冲积层,中上部一般具似网纹结构,含铁锰质结核,按其状态分为两个亚层:硬可塑状粉质黏土-1:呈褐黄色,层厚为1.809.00m,分布于湘江两岸级冲积阶地。芯样见照片2。软可塑可塑状粉质黏土-2:呈褐黄或褐灰色,层厚为0.8011.00m,分布于湘江南岸级阶地,分布不连续。b、粉细砂:为河流冲积层,呈褐黄或褐灰色,成分主要为石英,局部含砾。其中含510%不等的黏粒,结构松散或稍密,湿或饱水。层厚为0.6012.10m,分布于湘江南北两岸级阶地。芯样见照片3。c、中粗砂或砾砂:为河流冲积层,呈褐黄色,中粗砂含砾量为1020,砾砂含砾量为2540,砾成分以脉石英、石英砂岩为主,粒

9、径一般为520mm,多呈次圆状,细砂充填,稍密,饱水。层厚为1.3011.70m,分布于湘江南岸级阶地,分布不连续。芯样见照片4。3、白垩系(K)a、岩性北岸及主桥北半部出露的岩性主要为砂砾岩,局部夹泥质粉砂岩;南岸及主桥南半部出露的岩性为砂砾岩,分述如下:(a)砂砾岩:灰褐或褐红色,砾状结构,其中砾石含量为2540%,成分主要为板岩与石英砂岩,粒径一般为520mm,多呈次棱角或次圆状,钙泥质胶结,岩质较硬。(b)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微粒结构,石英粉砂含量占总成分的5060%,胶结物为泥质,岩质软。b、风化带划分(a)全风化带:岩石风化呈硬塑土状,其中包含部分未完全风化变质的脉石英与石英砂岩砾石。厚度为045.10m,主要分布于湘江北岸及24墩33台范围,主桥墩东侧部位也有分布。芯样见照片5。(b)强风化带:岩石组织结构大部分被破坏,岩质极软,风化裂隙密集发育,岩体破碎,呈碎石夹土或土夹碎石状,岩芯钻采芯率低,岩芯破碎,多呈碎屑状。厚度为011.40m。芯样见照片6。(c)中风化带:岩石结构清晰,岩质较新鲜,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好,岩芯钻采芯率较高,岩芯呈柱状及部分碎屑状。钻探揭露厚度为8.6044.40m,未揭穿。该风化带中分布有全风化或强风化夹层,分布厚度0.607.80m。芯样见照片工程地质平面图(部分)横断面图柱状图-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