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_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410712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3_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案例3_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案例3_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案例3_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案例3_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3_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3_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3 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案例内容1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1.1青海省经济总体情况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它幅员辽阔,全省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是一个面积大省。并且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有汉、藏,回、撒拉,土、蒙古等民族,人口543万人。青海自然条件艰苦,平均海拔在3 000米以上,其中青南地区海拔在4 000米以上,大部分地区寒冷、干旱、缺氧,自然灾害频繁;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遍布全省的有色金属;青海属后发展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群众收入水平和人均受教育程度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社会发

2、育程度低,贫困面较大;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也很落后,公路运输是全省最基本、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青海在全国生态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青海省内各地区间2006年在地域范围及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及经济结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表1所示)。表1 2006年青海省各州地区域间经济差异现状总面积 (平方公里)GDP(亿元)三次产业比例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人口(万人) 全省 西宁海西州 海北州海南州 玉树州 黄南州 果洛州海东地区722300 7665 30090

3、03410044500267000187717600017010543.2206.27134.3419.9829.0512.9622.747.89174.1911.6:48.7:39.74.8:45.6:49.63.3:74.5:22.228.2:38.8:3330:40:3062:16:2225:49:2635.6:15.1:49.320.6:38.6:40.88085839786937798685086377383.8783487066216525932303208424421793.91806.5319162011160.51119.5117.824.595.552.321.4216.6

4、543.2209.941.927.2341.6424.4922.114.94156资料来源:青海经济信息网 (1) 从地域面积上看,牧区6州地域最为辽阔,占全省的90%以上,西宁和海东地区最小,只占全省的不到10%。(2)从人口规模和密度上看,西宁和海东地区人口最多,最为集中,海西州人口最稀少。(3)从经济总量上看,西宁地区经济总量最大,海西州次之,玉树、果洛两州最小。(4)从经济结构上看,除西宁和海西地区以外,第一产业在其余地区仍居于首要地位,尤其是玉树、果洛两州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最大;西宁、海东地区和海西州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较大。(5)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西宁

5、是青海最大的市场,海东地区和海西州次之。从居民购买能力来看,城镇居民购买能力以西宁和海西州最强;农村居民购买能力也以海西州和西宁地区最强,这两个地区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也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生活质量和条件来看,西宁地区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条件都好于省内其他地区。可见青海省各州地间存在很大差距。但每一个区域内的差异也很大,以州地为单位分析存在一定缺陷,因此本文以县域为单位进行研究。重新分区划片最终选取不同的发展策略。2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方法选择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1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方法选择区域经济差异的分析评价属于综合评价的范畴,综合评价是通过一定的模型将多个指标对事物不同方面

6、的评价值综合在一起,从而对事物产生一个整体的认识过程。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几种,从评价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出发,本研究选择目前较为先进的数学模型方法进行评价,主要利用SPSS12.0软件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1) 因子分析法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有可能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分析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而各综合指标之间彼此是不相关的,代表各类信息的综合指标称为因子。因子分析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少数几个因子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学方法。(2) 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建立一种分

7、类方法,它能够将一批样本数据按照他们在性质上的密切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分类,这里所说的类,就是一个具有相似性的个体的集合,不同类之间有区别。用聚类分析对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可以把经济水平相近的区域分为一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和反映整个区域经济之间的差异。2.2 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性范畴,不可能用一个或几个指标就能全面反映。从横向上看,它是指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经济各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从纵向上看,它表现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由此根据青海省的实际情况和指标的可收集程度,并从指标的可操作性出发选取了17个具体指标,建立以下指

8、标体系(见表2)表2 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体系X1: 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X2: 职工年平均工资(元)X3: 人均储蓄额(元)X4: 交通网络密度(公里/平方公里)X5: 万人邮电业务总量(万元)X6: 教育经费占全省份额(%)X7: 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数(户)X8: GDP(万元)X9: 人均GDP(元)X10: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万元)X11: 人均工业产值(元)X12: 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元)X13: 工业增加值占全省份额(%)X14: 非乡村口比重(%)X15: 非农产值占GDP比重(%)X16: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17

9、: 工业增加值率(%) 3青海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本部分首先对青海省43个县市2005年的17个具体指标(上文中选取的17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按照信息损失量小于20%的原则,选取主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对43个县市进行聚类分析(层次聚类法),得出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格局。3.1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指标的因子分析运用 SPSS12.0软件对17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由下面的表3可以看出,前四个主因子的特征根1,累积贡献率已达到81.287%,因此选前四个因子已经提供了原始数据所能表达的足够的信息。表3 总体方差解释 特征根 贡献率(%) 累积贡献率(%)1 6.782 39.896 39.89

10、62 4.019 23.638 63.5353 1.753 10.314 73.8494 1.264 7.438 81.287利用SPSS输出的函数系数矩阵(如表4所示),计算出因子得分函数。表4 因子得分函数系数矩阵 主因子1 2 3 4X8:GDP(万元)X1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万元)X4:交通网络密度(公里/平方公里)X5:万人邮电业务总量(万元/万人)X1: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X1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9:人均GDP(元)X2:职工年平均工资(元)X11:人均工业产值(元)X12: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元)X14:非乡村人口比重(%)X3:人均储蓄额(元)X17

11、:工业增加值率(%)X15:非农产值占GDP比重(%)X6:教育经费占全省份额(%)X13:工业增加值占全省份额(%)X7: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数(户).223.198.284.036.090-.033-.009-.009.039-.166-.064-.002-.181-.008.214.200-.057.017.081-.144.215.076.035-.009-.027-.093.280.203.194.090-.092-.249-.055.250.031-.045.011-.049-.154-.146.233.242.271-.060.079-.030-.030.079.021.159-.0

12、52-.136-.219-.017-.089-.005.335.093-.012.054.008-.053.067.350.549.335-.057.039由上表4因子得分函数系数矩阵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在X4、X6、X8、X10、X13上都有较大的得分系数,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设施、经济结构及效益、教育科技等各方面,因此可定义为区域整体实力因子;第二公因子明显在X5、X7、X3、X12、X14上得分函数系数很大,可定义为基础设施水平因子;第三公因子在X2、X9、X11上得分函数系数很大,主要表现在人均工业产值、职工年工资、人均GDP等方面,可定义为人民生活水平因子;明显第四公因子在X6、X15、X16、X17上得分函数系数很大,主要反应区域工业经济效益及结构,可定义为区域经济结构及效益因子。根据表3,对前4个特征值归一化,得到前4个主因子的权重值分别为0.492、0.291、0.127和0.092。已经利用SPSS计算出四个公因子的得分,对各评价单元的主因子得分加权求和,得到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得分(见表5)表5 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县市F1F2F3F4综合得分排名西宁市 大通县 湟中县 湟源县 平安县 民和 乐都 互助 化隆 循化 门源 祁连 海晏 刚察 同仁 尖扎 泽库 河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