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2019高一三月月考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404634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2019高一三月月考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2019高一三月月考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2019高一三月月考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2019高一三月月考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2019高一三月月考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2019高一三月月考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2019高一三月月考语文---精校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清楚。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使用圆珠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中国文学的历史来看,中国的文学也有审美追求,但不管是理论家还是中国文学的作者,从来不曾认为文学是为审美、为文学的,而是更多地将文学当作了一种生存的方式和手段,绝大多数具有明确的功利目的性。中国文学也因此形成了生活化的本质特征。这主要表现

2、于下列几方面。一、以文求官。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以文求官的传统。战国策士游说君主,阐述政治、外交主张,以谋取职位。这游说之辞整理成文,便是战国策中的文章。当时也有不少策士并没有向君主面陈己见,而是通过书信对君主进行游说。汉代自司马相如因子虚赋而见知于汉武帝,作赋以求仕进便屡见不鲜。六朝受士族情趣的影响,历代帝王都喜爱文学,故献诗以求住进亦不在少数。自隋朝开始,科举制度通过诗文选拔官员,由此产生了士人以诗文备考的行为。如白居易策林序说自己为应举,曾和元镇等在华阳观“闭门累月,揣摩当代之事,构成策目七十五门”。唐代之后,这种备考行为更为普遍。二、以作诗文为官员职守。中国古代,士大失首先是以官员的身份

3、活跃在社会之中,故向帝王陈言献策,以文学来歌功颂德,进行讽刺和教化,也是他们职责所在。中国古代的文体中,官员写作行政公文类文章是必不可少的,诸如奏、议、章、书、表,等等。尚书中的那些典、漠、诰、训、誓、命的写作,都出于史官之手。春秋时的百国春秋及左传国语的写作也都是史官的职责。三、以诗文交际。礼有“无辞不相接”和“礼尚往来”的规定,故诗在西周就开始用于人际交往。汉以来,诗文广泛用于人们的人际交往,这类诗词,不外乎对特定对象表示赞美、劝勉、怀念、祝贺、哀悼、要求、邀请,或诉说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说明某一问题。如宇文少府赠李白以桃竹书筒,李白作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简答谢。全唐诗收录将近五万首诗,而这

4、类诗歌大概有三万首之多。四、以诗文娱情遗兴。以诗文娱情遣兴在先秦早已有之。如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诸赋,都是娱楚襄王之作。汉代的诸多赋作,也具有娱乐的性质。此后的唐、宋、元、明、清各代,文人集会、宴会、结社等,都免不了以诗文相娱,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宴饮、奉和酬唱之作。中国古代不仅产生了大量的娱乐诗文,而且产生了一些旨在娱乐的诗歌形式,如唱和诗、赋得诗、联句诗等。五、小说、戏剧作为一种生存、生活方式。宋元时伐的话本、戏曲作者多为民间艺人。而民间艺人创作、演出小说、戏剧,更多是为了生存。明代盛行宫廷庆赏剧,或为祝寿、或为节庆而创作和演出。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或为求任,或是所任官职的职责所在,或

5、为交际以扩大生存空间,或为娱乐性情,或为生存方式,这些作品原本都是生活的一个部分,体现出生活化的特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作品多具有明确的功利目的性,其审美功能逐渐弱化以致消失。B.司马相如子虚赋被汉武帝赏识后,作赋求仕屡见不鲜,也致使六朝士人献诗求仕。C.礼规定人们交往中要有文章,要注意礼尚往来,诗歌在西周就已开始用于人际交往。D.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除为了求仕外,其他目的的文学作品本质上是生活的一个部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提出总论点,中间是五个分论点,最后总结论点

6、。B.文章列举白居易叙述自己和元稹等人精心备考之事,论述士人以诗文备考的行为。C.文章以尚书左传出自史官为论据,论证古代官员以作诗文为职守的观点。D.文章主体,按时间顺序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五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有详有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战国策中的文章是战国策士游说君主以谋取职位的文辞,这表明,中国以文求官的传统源远流长。B.全唐诗收录的诗歌中六成左右是交际性质的诗歌,这说明我国古代,人们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诗歌。C.历代产生了大量娱情诗文,如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这表明,诗文可以作为消遣之用D.宋元民间艺人创作、演出小说、戏剧主要是为了生存,这表明,艺人这

7、个职业很早就在中国社会产生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暗哨徐凤林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份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报,除了发布党的最新的抗战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皮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7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泡好的皮

8、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未,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

9、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他知道,今天进山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

10、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的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

11、开心的笑。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节选自小说张皮匠抗战)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标题“暗哨”意蕴丰富,耐人寻味。东日文信布下暗哨想找到抗联的人,没想到给抗联报信的暗哨就在他眼皮底下。B. 小说开头“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氛围。C. 小说巧设悬念,引人人胜。文中多次写到东日文信的心理活动,读者的心情随着东日文信的揣测疑虑而变化,直至释怀。D. 细节描写增强了内容的神秘感。

12、张皮匠“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写出了东日文信的迷惘与困惑。5. 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6. 小说用较长的篇幅介绍张皮匠制作轨靴鞋的工艺,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第二部分 古文阅读(49分)(一)课内基础知识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离骚者,犹离忧也B.被发行吟泽畔C.祖母刘悯臣孤弱D.厚币委质事楚8.下列句中加点字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乳二世A.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B.垣墙周庭C.臣具以表闻D.蝉蜕于浊秽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室仅方丈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颜色憔悴D.臣不胜

13、犬马怖惧之情10. 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信而见疑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鸡栖于厅今臣亡国贱俘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过蒙拔擢夫天者,人之始也莫不求忠以自为其制稍异于前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举贤以自佐项脊轩,旧南阁子也A. B. C. D. 11.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庶刘侥幸 平民B.而母立于兹 但是C.平伐其功 夸耀D.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三次12.下列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B.“吾妻来归”中“归”和“吾妻归宁”中“归宁”的意思相同,都是指女子出嫁。C.“先大母”“先妣”中的“先”意为“

14、已经过世的”。对亡父的尊称,则常用“先父”“先人”“先严”“先考”等。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书八篇,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该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3.下列多义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痛恨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快B. 楚诚能绝齐 绝:灭绝 而绝江河 绝:横渡C. 晚有儿息 息:子女 气息奄奄 息:呼吸D. 顾视无可置者 顾:回头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关心,照顾14.下列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亭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 儿之成则可待乎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C. 某所,而母立于兹 信而见疑D. 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皆好词而以赋见称(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张自新传明归有光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