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7394917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93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乡村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美丽乡村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美丽乡村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美丽乡村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美丽乡村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丽乡村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乡村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illage 美丽乡村建设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探究 Br 内涵特征: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集中体现在“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 美”等四大基本表征。其中,“产业美”是美丽乡村的前提,“生活美”是美丽乡村的目的, “环境美”是美丽乡村的特征,“人文美”是美丽乡村的灵魂。 创建目标:根据农业部2013年5月下发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美丽乡村” 目标体系分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 总体目标: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为途径,构建与资 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 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

2、村”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全面推进现 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 分类目标:从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五个方面设定了20项具体 目标,并将原则性要求与约束性指标结合起来。 Village 美丽乡村建设 Br 美丽乡村建设 开发模式 Village Br 国家农业部于2013年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于2014年2月正式对外发 布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为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范本和借鉴。 20142014 Village 十大模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产业发展型模式 生态保护型模式 城郊集约型模式 社会综治型模式

3、 文化传承型模式 渔业开发型模式 草原牧场型模式 环境整治型模式 休闲旅游型模式 高效农业型模式 Br 产业发展型模式 1 1 概述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典型案例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 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 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 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Village 特点 Br 生态保护型模式 2 2 概述 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典型案例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 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 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

4、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 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Village 特点 Br 城郊集约型模式 3 3 概述 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 典型案例 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 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 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 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Village 特点 Br 社会综治型模式 4 4 分布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镇广发村 典型案例 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 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 善。 Village 特点 Br 文化传承型模式 5 5 分布 河

5、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典型案例 主要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 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 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 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Village 特点 Br 渔业开发型模式 6 6 分布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三村 典型案例 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 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 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Village 特点 Br 草原牧场型模式 7 7 分布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脑干哈达嘎查 典型案例 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40%

6、以上。 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 要来源。 Village 特点 Br 环境整治型模式 8 8 分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典型案例 主要在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区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农民群 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 Village 特点 Br 休闲旅游型模式 9 9 分布 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 典型案例 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 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 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 力大 Village 特点 Br 高效农业型模式 1010 分布 福建省漳州市

7、平和县三坪村 典型案例 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 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 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 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Village 特点 Br 美丽乡村建设 典型案例 Village Br 广州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突破口,确定了28个创建试点村,因地制宜 推进各项工作,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 主要措施: 一是村庄规划。 二是农民增收。 三是优化环境。大力推进“七化”工程(道路通达无阻化、农村路灯亮化、供水普及化、生活排污 无害化、垃圾处理规范化、卫生死角整洁化、通讯影视“光网”化),以及公共服务“五个一” 工程 (

8、一个不少于300平方米公共服务站、一个不少于200平方米文化站、一个户外休闲文体活动广场、 一个不少于10平方米宣传报刊橱窗、一批合理分布的无害化公厕),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四是传承文化。重点加强农村文化设施、文化人才、文化场所建设,让美丽乡村既有田园风光,也有 生态景观,更有文化气息、文化品位。 五是形成合力。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统筹,明确美丽乡村建设各试点村的牵头 单位、参与单位和工作要求,加强结对帮扶,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市级财政安排每年不少于30% 的涉农资金、区(县级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40%的涉农资金集中用于美丽乡村的项目建设。六是 机制建设。各区(县级市)

9、从完善领导机制、群众参与机制、市场准入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打造 可看、可学、可用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在全市发挥示范、带动、引领作用。 Village 广东:创造美丽乡村建设的增城模式 Br 浙江省委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揭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 2003年,浙江省委描绘了村容整洁、村美民富的浙江美丽乡村图景,开始实施“千万”工程, 即“用5年时间,对全省一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把其中一千个左右的行政村建 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改水改厕、河道洁化等农村环境整治项目 “打包”,富裕而“丑陋”的农村面貌出现“脱胎换骨”的变化。 村美民富,城乡

10、融合,成就新农村建设浙江样本。截至2012年底,浙江完成2.6万个村的环境 综合整治,整治率达到8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3%,生活污水治 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2.5%。2012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371,远低于全国平 均数。 因地制宜,以民为本,为农村现代化集聚正能量。在改造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浙江积极探索 户籍制度、农村“三资”等方面改革,城乡之间的无形之“墙”逐渐被推倒,农民富得长久、 农村美留得住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 Village 浙江:“千万”工程成就万千美丽乡村 Br 云南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总抓手,深入实施“八大工程”,全力开辟各族农民群众幸福

11、生活新 境界。 “八大工程”是: 一要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发展工程,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互促并进。二要加快实施 特色农业壮大工程,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实现大飞跃、大发展。 三要加快实施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在水利、电网、交通、信息化、流通市场等建设上多上项目、多 补功课、多打基础。 四要加快实施农村民生改善工程,使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成果。 五要加快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工程,确保贫困地区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发展水平。 六要加快实施综合改革深化工程,形成有利于激发内部活力、优化外部环境的制度框架。 七要加快实施森林云南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宜居质量。 八要加快

12、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全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Village 云南:实施八大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Br 甘肃省开展千村美丽、万村整洁、水路房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从 2014年起,甘肃省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此行动的补助,同时市县财 政也将同比例进行配套补助。 甘肃省提出,到2020年,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安全饮水、通村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全覆盖, 60%以上的村庄实现环境整洁,建成10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总体目标。 针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甘肃省委、省政府计划在全省的行政村普遍开展以通村道路、 安全饮水、危房改造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分层次、有重

13、点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城乡规划法和甘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部署,到2014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 需要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其中,水路房屋建设和万村整洁的专项规划,由县级政府审批。 10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规划,经征求村民活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后,由县级规划 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初审,市州部门复审,报省级规划主管部门审定。 Village 甘肃:分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Br 福建省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环境美化。组织发动群众改厕、改圈、改沟,开展农村住房立面景观整治,做到路 面无浮土、房屋无残墙。县、乡、村三级健全“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 处理机制,将农村

14、垃圾处理、日常保洁等费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配齐垃圾处理设施,配 足卫生保洁和设施管护人员。 二是建房按规划。充分考虑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 计、统一配套的要求,引导农民科学建房。 三是村庄绿化。组织农民在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 坡耕地、抛荒地等“四旁四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做到村庄绿化和农民致富 “双赢”。 四是生活优化。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引导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不断 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提高建设美丽乡村的投入能力。 Village 福建:四措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Br 福建省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15、 一是环境美化。组织发动群众改厕、改圈、改沟,开展农村住房立面景观整治,做到路 面无浮土、房屋无残墙。县、乡、村三级健全“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 处理机制,将农村垃圾处理、日常保洁等费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配齐垃圾处理设施,配 足卫生保洁和设施管护人员。 二是建房按规划。充分考虑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 计、统一配套的要求,引导农民科学建房。 三是村庄绿化。组织农民在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 坡耕地、抛荒地等“四旁四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做到村庄绿化和农民致富 “双赢”。 四是生活优化。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引导支

16、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不断 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提高建设美丽乡村的投入能力。 Village 福建:四措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Br 美丽乡村建设 建议与对策 Village Br 一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 村庄不仅是农民的居住地,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农民是美丽乡村的主人。建设美丽乡 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村里的事要由农民说了算,政府的主要作用是编规划、给资金、 建机制、搞服务,不能包办代替,不能千篇一律,不能强迫命令,更不能加重农民负担。要探索 建立政府引导、专家论证、村民民主议事、上下结合的美丽乡村建设决策机制。 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大,不能靠政府用重金打造“盆景”,不能靠财政资金大包大揽,否则不可持 续,也无法复制推广。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鼓励吸引工 商资本、银行信贷、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解决投入需求与可能的矛盾。 三是处理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美丽乡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