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城市规划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7389882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7.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城市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济南市城市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济南市城市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济南市城市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济南市城市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市城市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城市规划(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内容-讲演人,主讲内容,张全喜,周建华,4.市域城镇体系 5.中心城总体布局,1.总则 2.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3.城市规模,10.市政基础设施 11.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12.规划实施措施,熊家庆,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7.综合交通,8.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9.资源保护与利用,薛圆,金述飞,主讲人,1、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市域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

2、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章 总则,2、 规划原则, 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济南与区域、城市与周围县(市)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 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关注弱

3、势群体需求,倡导公众参与,实现区域公平、城乡公平、个体公平和代际公平。 坚持资源节约的原则。按照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要求,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合理确定城乡建设标准。 坚持规划协同的原则。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衔接、同步编制、协调一致。,3、 规划区和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济南市区,即市辖行政六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 中心城规划范围东至东巨野河,西至南大沙河以东(归德镇界),南至南部双尖山、兴隆山一带山体及规划的济莱高速公路,北至黄河及济青

4、高速公路,面积1022平方公里。 市域规划范围为济南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8177平方公里。,4、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6年2020年; 近期2006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第二章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1、 城市性质 山东省省会,著名的泉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 2、城市职能 加强和完善的城市职能: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全国重要交通枢纽。 培育和凸显的城市职能: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历程,企业历程,3、城市发展目标,到2020年把济南建成具

5、有独特自然风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现代化气息、代表山东形象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繁荣、和谐、宜居、魅力的泉城。 繁荣的城市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物质财富充裕、社会事业发达、服务功能完善的繁荣城市。 和谐的城市坚持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安定、保障有力、诚信公平的和谐城市。 宜居的城市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服务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充分、居民生活舒适、人居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 魅力的泉城彰显泉城特色,传承历史文脉,融合现代文明,成为山水相融、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魅力泉城。,第三章 城市规模,规划期内济南市人口和用地仍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依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规律

6、,科学预测人口与用地规模,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形成集约用地、节约用地的发展模式。 1、市域城镇化水平与人口规模 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将由2005年的58%增至75%以上。 2020年市域户籍总人口将由2005年的597万人增至70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将由2005年的347万人增至530万人左右。 2020年全市暂住半年以上人口将由2005年的58万人增至140万人左右,计入城镇总人口规模。 2020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840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为670万人左右。,城市规模,2、规划区人口规模 2020年规划区户籍人口将由2005年的348万人增至45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将由2005

7、年的302万人增至380万人左右。 2020年规划区暂住半年以上人口将由2005年的52万人增至100万人左右,计入城镇总人口规模。 2020年规划区总人口将达到550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为480万人左右。 3、 中心城人口与用地规模 人口规模 2020年中心城户籍人口将由2005年的238万人增至340万人左右,暂住半年以上人口将由2005年的52万人增至90万人左右。 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模将由2005年的290万人增至430万人左右。, 用地规模 根据国家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规定,确定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95平方米,到2020年中心城建设用地规模将由2005年的295平方公里增至410平

8、方公里。 近期规模 2010年中心城人口规模为34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330平方公里。,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与新农村,1、 产业发展与布局 产业发展重点 统筹区域及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把结构调整作为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大力发展以驻地经济和总部经济为代表的省会经济,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繁荣提升第三产业,加快构筑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市域产业布局 按照“提升中心区、做强近郊区、突破远郊区”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协同发展,加快市域产业布局调整,改变中心城功能过于聚集的状况,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向中心

9、城周围县(市)转移,带动县(市)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围绕“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市域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两翼展开、跨河发展的总体战略,形成主城区产业聚集区和沿交通走廊向东、向西、向北的三条产业聚集带。,市域城镇体系与新农村,市域城镇体系与新农村,2、市域城镇布局 第18条 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产业布局的要求,加强区域协作,构建以省会济南为中心,与周边的淄博、莱芜、泰安、聊城、德州、滨州6个城市共同组成的济南都市圈,增强省会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提升济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 济南都市圈的构建将促进以

10、济南为中心的7个城市的统筹协调发展,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产业衔接,整合旅游资源,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协同力度,推进经济、生态、旅游等功能的互补发展,构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要素互补、产业互动的良性机制,加快区域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商贸物流等一体化进程,从而进一步强化济南在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地位。,市域城镇体系与新农村,3、 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战略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五个统筹”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效引导市域城镇化健康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 以构建济南都市圈为契机,以引导区域整体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生

11、态有效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设施共建共享为目标,优化城乡空间资源配置,合理构建市域城镇体系,确定城镇空间布局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市域城镇体系与新农村, 实施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和中心镇为重点的城镇化战略,加快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镇的合理集聚,结合济南市产业发展布局,逐步形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城镇职能分工体系。 逐步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大中小城镇有机结合、等级层次分明、规模序列完善、职能分工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城镇网络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加快小城镇和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和市政基础设施建

12、设,改善投资环境,切实改善小城镇和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企业历程,市域城镇体系与新农村,4、 市域空间资源管制 为优化城乡空间资源配置,有效保护脆弱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城镇建设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统筹协调,规划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在对城镇建设空间进行规划控制的同时,对非城镇建设空间也实施有效管制,将全市土地及空间资源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制定必要的空间管制措施。,企业历程,企业历程,市域城镇体系与新农村,5、市区发展格局 总体格局 根据济南市区地理环境、城乡空间和产业发展特征,将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和北部黄河沿岸三个带状区域,分别定位为南部山区保护发展带、中部城市空间与产业

13、发展带、北部黄河保护发展带。中带是城市空间和产业的主要发展区,是中心城发展的主体;南北两带是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态支持和服务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市区以三带协调发展为总体格局,形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实现市区整体协调发展。,企业历程,企业历程,企业历程,市域城镇体系与新农村,6、 市区用地分区 根据市区空间格局、资源环境特点、用地条件以及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管制要求,对市区用地与空间资源进一步划区分类,按照各区担负的主导功能,划定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建设区、城市绿色隔离地区、山林绿化区、一般农田用地区、重点生态保护防治区、自然保护与风景旅游区

14、、基本农田保护区共7类功能区。针对各区提出具体的空间管制措施和要求,尤其是对脆弱资源保护明确强制性管制规定。,企业历程,市域城镇体系与新农村,7、 自然保护与风景旅游区 该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其它自然人文景观旅游区,主要分布于南部山区和黄河两岸。自然保护区有长清寒武纪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柳埠市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主要有千佛山、龙洞、灵岩寺、五峰山、四门塔等;森林公园主要有柳埠和药乡国家森林公园、五峰山和卧龙峪省级森林公园;其它自然人文景观旅游区主要有野生动物世界、红叶谷、凤凰岭生态旅游区及鹊山龙湖、遥墙万亩荷塘等。总面积约为538平方公里。,市域城镇体系与新农村,8

15、、市域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交通 配合国家、省搞好重大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县乡级公路网,增加公路网密度;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企业历程,市域城镇体系与新农村,(2)水资源及给排水 统筹当地水资源、客水资源及再生水资源,满足城乡生活、工业、农业及环境用水需求。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平阴、章丘及市区供水配套工程;建设东联、田山等水源工程;增加城乡水资源供给。加快城乡供水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及乡村供水管网,实现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努力改善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确保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市域城镇体系与新农村,(3) 能源设施 以建设清洁节能城市和保障城乡能源供给为目的

16、,加快电力、燃气、供热等能源设施建设。 加强电源及500千伏、220千伏电网建设,构筑全市城乡一体的供电骨干网络。110千伏线路深入城市,35千伏、10千伏线路供给乡镇及居民点,完善城乡供电网络及设施,实现村村通电,保证城乡电力供应。 积极利用中石油、中石化天然气,增加城乡天然气供应。瓶装液化气供应城市边缘地区、乡镇及居民点。城乡居民点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及当地能源;靠近煤矿的乡镇及居民点积极使用煤层气。2020年城乡居民燃气化率达90%以上。 整合城乡热源,发展以大型热电联产为热源的城市集中供热;乡镇及居民点供热由分散式向集中式过渡,逐步实现燃煤区域锅炉房供热。积极利用工业余热和太阳能、沼气、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及当地能源供热。,市域城镇体系与新农村,(4)综合防灾 按流域或区域统筹防灾措施,建立城乡联动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全市支队大队中队专(兼)职队伍四级消防救援组织。城市建立支队大队中队三级消防队伍,乡镇及居民点根据规模和需求建立专职或兼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