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egulation of interest rates取消利率管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3897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eregulation of interest rates取消利率管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Deregulation of interest rates取消利率管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Deregulation of interest rates取消利率管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Deregulation of interest rates取消利率管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Deregulation of interest rates取消利率管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eregulation of interest rates取消利率管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eregulation of interest rates取消利率管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eregulation of interest rates 取消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回顾1993 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 ,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1996 年:1996 年 6 月 1 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此举被视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1997 年:1997 年 6 月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放开。1998 年 8 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 年 10 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

2、招标形式,从而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1998 年: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 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定。1998 年、1999 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文章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中坦承,2003 年之前,银行定价权浮动范围只限 30%以内。1999 年:1999 年 10 月,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放心保) 公司法人试办由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最低起存金额 3,000 万元,期限在 5 年以上不含

3、 5 年),进行了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尝试。2003 年 11 月,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可以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最低起存金额 3,000 万元 ,期限降为 3 年以上不含 3 年) 。2000 年:2000 年 9 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 300 万美元(含 300 万) 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 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2002 年 3 月,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2003 年 7 月,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2003 年 11 月,对美元、日

4、圆、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2004 年:2004 年 1 月 1 日,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 0.9,2,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扩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 70%,下浮幅度保持 10%不变。2004 年 10 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 0.9 倍,还没有完全放开。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下不设底。2006 年:2006 年 8 月,浮动范围扩大至基准

5、利率的 0.85 倍;2008 年 5 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支持灾后重建,人民银行于当年 10 月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机构住房抵押贷款的自主定价权,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 0.7 倍。2012 年 6 月,央行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 1.1 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 0.8 倍。7 月,再次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 0.7 倍。2013 年:2013 年 7 月,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自 2013 年 7 月 20 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将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0.7 倍的下限,由金

6、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并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条件,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中国路径与影响2014 年 07 月 15 日 10:32 文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 管清友 宏观研究员 李奇霖当周小川行长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金融改革与跨境监管专题会议吹风会”的发布会上表示利率市场化两年内可以实现,当 银监会调整商业银 行存贷比计算口径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纳入分母端,距离利率市 场化的攻坚阶段存款利率市 场化确实渐行渐近了

7、。经过 20 年的努力,银行资产端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任务基本已经完成,存款利率管制是最后一道枷锁,而存款保险制度和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发行就是打开这个枷锁的桥头堡。利率市场化往往意味着银行负债成本的上升,短期盈利能力受损。在这个过程中,资产配置转向高收益率资产,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高资产周转率和杠杆率是国内外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利率市场化并不必然导致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上升。关键还需看融资需求与货币供给关系的配比。短期看,融资需求的恢复叠加利率市场化预期的推波助澜,国债收益率有上行压力。中长期看,随着新常态下中国主动去杠杆周期开启,国债收益率将系统性下行,利率市场化难起波澜。1.利率市场化国际经验比较

8、与中国路径 1.1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与教训70 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美国通胀水平大幅攀升,但存款利率由于受到 Q 条例的限制不能自由浮动,银行存款实际利率持续处于负值区间,居民存款大量流出银行体系,许多银行面临生存危机。利率管制使得金融机构资源配置的效率越来越低,导致实体经济陷入滞胀。为了应对存款流失,受利率管制的金融机构要求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从 1970 年开始,于 1986 年结束,历经 16 年。由于是金融脱媒倒逼,美国利率市场化的核心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取消大额存款利率上限、取消贷款利率上限,分阶段取消一般存款利率上限。整个过程遵循了先大额后小额,先长

9、期后短期的特点。表 1二战后,日本为了尽快从经济不景气中走出,对利率进行了严格的管制。20 世纪 70年代中后期,日本银行业相对萎缩。日本间接融资的比重从 1974 年 94%开始下降,到1983 年下降至 72%。同时,日本政府大量发行国债,由于利率受到严格的管制,使得金融机构以低于市场的利率承销国债,日本银行强烈要求政府放开利率管制。另外,由于日本浮动汇率制度的实施,要求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国内利率根据市场需求自由形成。在这种背景下,利率市场化不可避免。日本利率市场化从 1975 年开始,共经历了 19 年时间才宣告完成。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由国债利率市场化开始,先放开存款利率,再放开贷款利

10、率,先长期利率后短期利率,先大额交易,后小额交易。表 2二战后实行低利率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廉价的资金,使韩国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但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末,由于利率受到管制,银行和存款机构的利率长期低于市场利率,在当时较高的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利率长期为负值,存款大量流失。在长期的利率管制下,金融机构缺乏活力且效率低下,往往使资金处于低效或浪费状态。韩国利率市场化分为两个阶段,1981 年至 1989 年为第一次力量市场化改革的尝试阶段。1988 年韩国大规模放开利率之后,韩国市场利率迅速上升,第一次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第二阶段是 1991 年开始,至 1997 年结束,其改革按照

11、渐进式方式,即先贷款,后存款;在贷款利率方面先短期后长期;在存款利率方面先长期后短期,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伴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与外汇体制改革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和金融创新配套协调。表 3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在竞争压力下,商业银行开始提高资产的风险收益,金融机构对高收益资产的追逐使得金融体系更容易受到不稳定因素的冲击。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宜按渐进式的方式进行,激进的改革几乎都遭致失败。比如,在实行激进改革的拉美国家和韩国第一次利率市场化的尝试均遭遇失败。图 11.2 存款利率市场化,打开利率市场化最后的枷锁中国吸取了激进改革遭致失败的教训,在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下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从

12、1993 年中共十四大确定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至今已有 20 年。与国际众多国家利率市场化经验一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利率市场化路径。中国债券和同业拆借市场非常接近完全的市场化定价,人民币贷款利率也已于 2013 年 7 月全面放开,银行资产端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任务基本已经完成。图 2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仍被管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环。我们认为未来可能的放开路径为: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缩小可转让存单面额-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短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活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在推进的过程中,相应的制度建设也会加快,预计存款保险

13、制度会适时引入。2.存款保险制度和大额存单,利率市场化的“桥头堡”周小川行长认为利率市场化两年内应该可以实现,这意味着存款利率市场化即将步入攻坚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存款保险制度是重要的配套制度建设,而大额存单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桥头堡” 。2.1 存款保险制度,制度合理设计为风险管理能力、谨慎经营提供良性激励存款保险制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存款利率市场化前的必备制度准备,中国对存款保险制度的探索也由来已久。近年来,央行行长周小川不时透露出存款保险制度的紧迫性,银监会已准备将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可转让存单纳入存贷比考核分母,可见高层已经在完善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可转让存单推出的制度准备,而根据国际经验,存款

14、保险制度推出在大额存单之前,以确保银行成为硬约束的市场主体。可见,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已近在咫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利有弊。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前主席 William Seidman(1988)曾说过:“存款保险就如同核电站,如果操作得当,我们可以从中获益,但只有具备适当的安全预防措施,才能防止它失去控制;而一旦失控,其造成的危害将会波及整个国家。”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能够成为稳定金融体系的定海神针。存款保险制度能够阻止挤兑的传染,当公众对于某家银行丧失信心,不至于引起对于其他银行清偿能力的担心,造成大规模的挤兑。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有效防范这种系统性风险的蔓延。但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加剧了

15、道德风险。在存款保险制度保护下,存款利率的高低成为储户选择银行的唯一标准,银行几乎不会受到来自储户方面的监督,因而将大量信贷资产配置于高风险投资之中,以获取高额的回报。一旦经济出现较大波动,这些高风险行业容易演变为大量的不良贷款,进而导致金融体系陷入到危机之中。从实证经验看,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存款保险制度有效防范了银行危机。存款保险制度在防范挤兑风险蔓延的同时也加剧了银行冒险经营的动机。因此,合理的设计存款保险制度,为提供银行审慎的风险管理行为提供正向激励,至关重要。表 4全额保险还是限额保险?所谓限额保险,即是确定存款赔付的上限。现阶段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采取的都是限额保险,预计中国也不会例外

16、。全额保险增加了金融机构赔付的负担,也弱化了投资者风险自担的市场化约束,易引发道德风险。中国人均存款约为 6 万元,国际上主要国家最高保险限额约为人均存款 3-4 倍,预计中国最高保险限额为 20 万。实际上,20 万已下的存款账户占比中国存款总账户的 99.3%,覆盖的广度已足够。单一费率还是差别费率?我们认为先推出分类别差额费率概率较大。单一费率体制意味着低风险银行对高风险银行进行补贴,不利于约束道德风险问题,也不利于大型国有银行支持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增加了改革的阻力。我们认为可在期初首先推出分类别差额费率,即经营稳健的国有大行享受较低的费率,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农信社支付较高的费率。待条件成熟后,可逐步过渡到风险差别费率,即根据资本充足率水平和“风险差别费用率评等系统综合得分”确定费率,为金融机构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谨慎经营提供了良性激励。表 5存款保险制度让商业银行破产成为可能,或会加快商业银行的兼并和重组进程。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伴随着传统存贷业务利差收窄,那些中间业务转型缓慢、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