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第四章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7388706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87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第四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第四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第四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第四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第四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第四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第四章(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频率特性 第三章中讲述: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稳、快、准 直接方法 时域分析法:直观,分析高阶系统非常繁琐 间接方法频率法 特点 从 k GS 分析 闭环控制的各种特性 频率法的优点 (1)工程实践中,不希望大量繁多计算,要求简单迅速的分析出动态 性能及如何调整。(而开环频率特性容易绘制或通过实验获得) 此外:电路 机械振动 与频率特性有密切的关系 机械受到一定w的作用力时产生强迫振动,由于内反馈还会引起自激 振动。振动学中的共振频率,频谱密度,动刚度,扶振稳定性等概念都 可归纳为机械系统在频率域中表现的特性。 (2)可由试验确定 本章内容 (一)阐明频率

2、响应与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基础 频率特性与传函的关系 动刚度与动柔度的概念 频率特性与传函的关系 (二)介绍频率特性的图形分析法 动刚度与动柔度的概念 Nyqwist 图与 Bode 图的一般概念,典型环节 绘制 Nyqwist 图与 Bode 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三)有频率特性曲线 传函 (根据频率特性的 Bode 图辨识系统的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四)其他有关问题:频率特性的特征量,最小相位系统等。 4.1 4.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一.频率响应 系统对正弦信号(或谐波信号)的稳态响应。 响应 瞬态不是正弦波 稳态是和输入的正弦信号w相同的正弦波,但振幅和相

3、位都 与输入量不同。 输入 : sin j t iii x tXtX e 输入的稳态响应: 00 0 sin jt xtXt Xe 频率响应 例 4.1:机械系统如图 4.1 所示.当输入正弦力 sinf tFt时,求其 x t位移的稳态输出。 C T k 时间常数 图 4.1 机械系统 231 2222 1 11 C SCCF k X S TSSTSS 2 1 22 / 1 T F k C T f tkx tcx t k c 11 1 1 1 X S kk G S c F SCSkTS S k sinf tFt x t 2323 22 1 1 11 Sj F Fj t k jCCC SC j

4、 tkT 32 2222 1 , 11 FFT CC kTkT 22 2222 2222 / 1 1/11 TF k F TSF T X S STSSkTkT 瞬态分量 222222 / sincos 111 t T TF kF kF T k x tett TTT .0t 22 22 / sinarctan 1 1 t T TF kF k etT T T 稳态分量 所以其稳态输出 频率响应: 22 1/ sinarctan 1 k x tFtT T sinAFt 0 sinxt 式中: 0 x其输出谐波的幅值正比于输入谐波的幅值 F,且是输入谐 波频率的非线性函数。 其输出谐波的相位与输入谐波

5、的幅值 F 无关, 与输入谐波频率的 相位差,是的非线性函数。 1 L t 0 (w) xi x0 图 4.2 时间相应曲线 sin ii x tXt 00 sinxtXt 可见:频率响应是时间响应的一种特例, 0 X ,是的函数, 且与系统参数 k,c 有关。 为了研究系统随变化的情况,引入频率特性的概念。 二.频率特性:类试于传函的另一种系统模型表示方式. 定义:系统输出量的傅里叶变换/输入量的傅里叶变换 0 i xj G jSj xj 频率 幅频特性: 0 i x A x ,稳态情况下,输入不同信号,其幅 值会衰减或增大。 特性 相频特性:相位差 0i ,稳态情况下,输入不同 信号,其相

6、位产生超前或滞后特性。 (A 或 j Ae 规定相位差: + +,- - 频率特性是定义在频域上的复变函数,反映了线性系统在不同频率下 的特性: j em G jRjIAe 实部,实频特性 虚部,虚频特性 22 em ARI arctan m e I R 0 00 jtj i xtxt ex Ae 线性系统频率特性所具有的物理含义,在系统分析和控制中具有非常 重要的作用。 三.频率特性的求取方法: 求取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就是求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主要有如 下三种: 1.依据频率特性的定义求: 取数模是传函 000 / ii G SxSx SxSG Sx Sxt t 时, 0 xt稳态时系统

7、频率响应的幅值和相位。 1 L 再根据: 0 0 i i x A x 可得 例: 1 K G S TS ,输入 sin i x tFt 求得:t 时, 0 22 sinarctan 1 KF xttT T 由 0 0 i i x A x 可得: 0 22 1 arctan K A T T 系统的频率特性: arctan 22 1 jT K G je T 2.由传函中的 S 变换为jSj来求取。 上例: 22 1 11 KK G jj T j TT 22 , 1 e K R T 22 1 m K T I T 因此有: 22 22 1 em K AG jRI T arctanarctan m e

8、I LG jT R 结果一致 实际上,这种求取系统频率特性的方法,一般是先将传递函数按其零 点和极点化为基本环节的串联形式,然后依据各构成环节的幅值和相位 的关系,可方便求得频率特性。 例: 2 1 56 S G S SS 试求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解: 1 23 S G S SS 零点:1Z ,极点: 12 2,3SS 取Sj,得系统的频率特性为: 1 23 j G j jj 2 22 1 1 49 q i i AAG j 1 arctanarctanarctan 23 q i i G j 3.用实验方法求取: 对于那些难以用传函或微分方程等数模描述的系统,就无法用上面两 种来求取频率特性。

9、但,基于线性系统对输入谐波信号的响应其输出仍 为同的谐波信号这一特性和频率特性的一些概念, 可通过试验的方法获 得系统的频率特性。 实验求取系统频率特性,就是改变输入谐波信号的频率,并测出与此 相应的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然后求出对应频率下两种信号的复制比 和相位差,以此做出它们分别与频率的关系曲线,从而就获得系统频率 特性的表达式。 四.频率特性分析的特点: 微分方程 在控制系统中往往注 重的是反应系统性能的 d LS dt dF j dt 传递函数 几个重要特征量, 而非输出响应。所以希望直接 频率特性 由: 数学模型 系统性能的特征量, 如, sp tM。 频率特性 图解分析法,主要特点

10、: (1)对单入-单出系统,用频域分析法比用时域分析法更容易一些。 (2)对许多复杂的机械系统,往往需要获得动柔度或动刚度。 当用解析法无法求得系统的微分方程或传函时,就无法求得动态性 能,此时,可用实验方法建立频率特性。 在输入端加上 i F和相同,但w不同的力的谐波信号sin i FFt。 记录相应的位移(变形)的稳态输出,则相应于不同w可求出 0 / i xjxj与( )w。即得 j G jAe 动刚度(/)m N。 1 G j 动柔度 (3)系统的频率特性 单位脉冲响应的傅里叶变换 0i xSG S x S 0i xjG jxj 当 ,1 ii x ttxj 0 xjG jFt Sj

11、所以它也是一种频谱分析,对某些频带中具有的噪声干扰采用频谱分 析法,可控制噪声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局限性表现在: (1)图形所确定的简单、实用的分析方法,是以工程的近似性为代价 的,但对多数工程应用还是适应的。 (2)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主要是单变量,对时变,线性规划不能 直接应用,对多变量应用也十分复杂。 4 4.2 .2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之一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之一 极坐标图极坐标图 频率分析法的基础是画出线性系统频率特性的图形。 表现方式有多种: 实频特性与虚频特性 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 相应的图形表示也有不同的方法,常用的 极坐标图 对数坐标图 极坐标图是反映频率响应的几何表示。当给定

12、频率为时, 其G j 在复平面上表示一个向量OA,向量OA的端点坐标就是G j的实部和虚 部。当:0时,G j是的复变函数,是一种变换。G j作为一 个矢量,其端点在复平面相对应的轨迹 极坐标图。(Nyqwist 曲线) 0 jw w1 w2 w3 S 0 Im w1 w2 w3 G(jw) Re w G(jw1) 图 4.3 图 4.4 规定:从正实轴开始逆时针旋转为正。 一、典型环节的 Nyqwist 图 1.比例环节: G SK G jK 0 0 G jK G j Im k G(jw) Re (k,j0) 0 图 4.5 2.积分环节: 1 G S S 1 G j j 0 1 90 G j G j 1 j 0, ,0 G j G j 位于虚轴下半轴。由无穷远 原点。 具有恒定的相位滞后。 0 Im w G(jw) Re w -900 0 图 4.6 3.微分环节: G SS G jj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