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文学常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7369599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文学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9文学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9文学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9文学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9文学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文学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文学常识(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文学常识,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 。,二、氓中“抱布贸丝”中的“布”一说为布匹,其实“布”还为古代 的名称。,诗歌总集,钱币,三、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中“高阳”是指 。,A.黄帝 B.颛顼 C.帝喾 D.舜,B,三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四、离骚 “朕皇考曰伯庸”中“皇考”是对 的美称。,已故父亲,五、“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中“床”是指一种 。,一种坐具,六、1079年苏轼因 被贬黄州,并写下了著名的“赤壁三文”。,乌台诗案,七、“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中“既望”是指 。,农历十六,六、“巾帼不让须眉”人们为什么称呼女士为“巾帼

2、”?,源自古代妇女头饰,七、我们所称的“一甲子”是指多少年?,六十年,八 、“耄耋之年”是指哪个年龄段?,八九十岁,九、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于孝悌之义”中“庠序”是指,学校;商叫序,周叫庠。,诗书礼易乐春秋,十、韩愈师说“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是指,十一、 古代祭祀时的“三牲”是指哪三种动物?,猪牛羊,十二、明清科举殿试前三名分别称什么?,状元、榜眼、探花,十三、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以人名代指“酒”杜康是我国,酒的发明者,十四、科举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叫:,殿试,十五、在人与人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

3、,下面属于他人母亲雅称的是( ) A、椿萱 B、萱堂 C、泰山、泰水 D、巾帼 【雅称】一种美称。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 【尊称】也叫敬称。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他家房居称“尊府”。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B,16、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古代的“及笄j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 ) A、15

4、岁、20岁、30岁、40岁、60岁 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70岁 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60岁 D、13岁、20岁、30岁、50岁、60岁 解析:及笄j之年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而立之年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之年是指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花甲之年指老人六十岁。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C,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 (ti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岁女子。

5、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天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o)耋(di)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中国古代,交朋友总是有很多说法。下面叙述朋友交往说法正确的是:( ) A、竹马之交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 B、患难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C、布衣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D、贫贱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A,解析: 竹马之交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

6、投意合的朋友。 患难之交共同经历患难的朋友。 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也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地位低贱的人相交往。 贫贱之交指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金兰之交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金兰: 原指牢固而融洽的友情。 忘年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忘形之交指彼此以心相许,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17、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我国喜迎奥运。 2010年世博会又在我国上海召开。2010年是农历( ) A、丁亥年 B、己丑年 C、庚寅年 D、辛卯年,C,1求天干的方法。 用公历年减3除10的余数。,2求地支的方法。 用公历年减3除12的余数。,根据求天干的方法,2011

7、年的余数是8,天干为辛; 根据求地支的方法,余数是4,地支是卯; 最后得出2011年是年辛卯(兔年)。,中国古人用“天色纪时法”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中、日中、日昳(di)、晡(b)时、日入、黄昏、人定。从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开始第一个时辰,依次循环。下面根据天色的变化理解的时辰正确的是:( ) 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句中“鸡鸣”是凌晨01时至03时; 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句中“黄昏”是晚上19时至21时,“人定”是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 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句中“夜半”是夜晚23时

8、至凌晨01时; 李愬雪夜入蔡州:“晡时,门坏”,句中“晡时”是下午17是至19时。 A、 B、 C、 D、,B,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夜半时分(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计第一个时辰。 鸡鸣,又名荒鸡:鸡叫时候(凌晨01时至03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夜日交替。(凌晨03时至05时)。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太阳初升。(清晨05时至07时)。 食时,又名早食等:早饭时间,(早晨07时至09时)。 隅中,又名日禺y等:临近中午。(上午09 时至11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中午时候(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 日昳d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下午13时至15时

9、)。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晚饭时间(下午15食至17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太阳落山。(下午17是至19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天地昏黄。(晚上19时至21时)。 人定,又名定昏等:安歇睡眠。(晚上21时至23时)。,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 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 赤壁赋:“壬

10、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 “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 “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 A、 B、 C、 D、,D,解析: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末的一天;朔:阴历月初的一天。 “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是指六月初一。,古代诗歌中包含着古代重要城镇的文化内涵。下列诗句描述古代重要城镇理解正确的是:( )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指“杭州”。 B、丞相祠

11、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锦官城”指“成都”。 C、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金陵”指“开封”。 D、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钱塘”指“苏州”。,B,解析: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张继枫桥夜泊)“姑苏”是“苏州”的典雅别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唐代杜甫蜀相)“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因成都蜀锦出名,曾设锦官和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而得名。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是“南京”同义词,是指现在的钟山,“金陵”是南京古时别名。 “海阔天空浪若雷,

12、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望江台)“钱塘”是现在号称“人间天堂” 杭州城的古称谓,也可以指钱塘江。,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 A、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B,解析: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各地考生在县府

13、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由翰林或部院官员主考,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由礼部主考,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连中三元”。,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前四史”是指:( ) A、史记 、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B、国语 、 左传、 战国策 、史记 C、左传

14、 、 战国策、史记、 资治通鉴 D、战国策 、史记 、 汉书、 后汉书,A,解析: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又称前汉书,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

15、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 B、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 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 D、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D,解析: 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清明节 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春节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重阳节 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