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323931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9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9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9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9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数字推理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1.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1,4,7,10,13,() A.14B.15C.16D.17 答案为C。我们很容易从中发现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3,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16。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例题:3,4,6,9,(),18 A.11B.12C.13D.14 答案为C。仔细观察,本题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因此很快可以推算出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3,象这种相邻项之差虽不是一个常数,但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看作等差数列的变式。 2.“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型 例题:34,35,69,104,()

2、 A.138B.139C.173D.179 答案为C。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在把这假设在下一数字中检验,3569=104,得到验证,因此类推,得出答案为173。前几项或后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 3.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3,9,27,81,() A.243B.342C.433D.135 答案为A。这是最一种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其特点为相邻两项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 例题:8,8,12,24,60,() A.90B.120C.180D.240 答案为C。虽然此题中相邻项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

3、,1.5,2,2.5,3,因此答案应为603=180,象这种题可视作等比数列的变式。 转自中国教育热线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测验题型及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下)4.平方型及其变式例题:1,4,9,(),25,36 A.10 B.14 C.20 D.16 答案为D。这道试题考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第一项是1的平方,第二项是2的平方,依此类推,得出第四项为4的平方16。对于这种题,考生应熟练掌握一些数字的平方得数。如: 10的平方=100 11的平方=121 12的平方=144 13的平方=169 14的平方=196 15的平方=225 例题:66,83,102,123,() A.144 B.145 C.1

4、46 D.147 答案为C。这是一道平方型数列的变式,其规律是8,9,10,11的平方后再加2,因此空格内应为12的平方加2,得146。这种在平方数列的基础上加减乘除一个常数或有规律的数列,可以被看作是平方型数列的变式,考生只要把握了平方规律,问题就可以化繁为简了。 5.立方型及其变式 例题:1,8,27,() A.36 B.64 C.72 D.81 答案为B。解题方法如平方型。我们重点说说其变式 例题:0,6,24,60,120,() A.186 B.210 C.220 D.226 答案为B。这是一道比较有难道的题目。如果你能想到它是立方型的变式,就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这道题的规律是第一项为

5、1的立方减1,第二项为2的立方减2,第三项为3的立方减3,依此类推,空格处应为6的立方减6,即210。 6.双重数列 例题:257,178,259,173,261,168,263,() A.275 B.178 C.164 D.163 答案为D。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奇数项数值均为大数,而偶数项都是小数。可以判断,这是两列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排列方式。在这类题目中,规律不能在邻项中寻找,而必须在隔项中寻找,我们可以看到,奇数项是一个等差数列,偶数项也是一个等差数列,因此不难发现空格处即偶数项的第四项,应为163。也有一些题目中的两个数列是按不同的规律排列的,考生如果能判断出这是多组数列交

6、替排列在一起的数列,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

7、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是非常不得了的。我是之前在论坛里看到一个关于速读的帖子,之后才了解速读的。地址按住键盘Ctrl键同时点击鼠标左键点击这里就链接过去了,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另外,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觉得,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

8、惯。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到这里用这个训练的软件训练,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快速阅读的能力。大家好好学习吧!祝大家早日上岸!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学运算1.比例分配问题 例题:一所学校一、二、三年级学生总人数450人,三个年级的学生比例为2:3:4,问学生人数最多的年级有多少人? A.100B.150C.200D.250 答案为C。解答这种题,可以把总数看作包括了234=9份,其中人数最多的肯定是占4/9的三年级,所以答案是200人。 2.路程问题 例题:某人从甲地步行到乙地,走了全程的2/5之后,离中点还有2.5公里。问甲乙两地距离多少公里? A.15B.25C.35D.45 答案为B。全

9、程的中点即为全程的2.5/5处,离2/5处为0.5/5,这段路有2.5公里,因此很快可以算出全程为25公里。 3.工程问题 例题: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15天完成;乙队单独做,10天完成。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A.5天B.6天C.7.5天D.8天 答案为B。此题是一道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一般的数量关系及结构是: 工作总量 _=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我们可以把全工程看作“1”,工作要n天完成推知其工作效率为1/n,两组共同完成的工作效率为1/n11/n2,根据这个公式很快可以得到答案为6天。另外,工程问题还可以有许多变式,如水池灌水问题等等,都可以用这种思路来解题。 4.植树问题 例题:若一米远栽

10、一棵树,问在345米的道路上栽多少棵树? A.343B.344C.345D.346 答案为D。这种题目要注意多分析实际情况,如本题要考虑到起点和终点两处都要栽树,所以答案为346 1.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1,4,7,10,13,()A.14 B.15 C.16 D.17答案为C。我们很容易从中发现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3,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16。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例题:3,4,6,9,(),18A.11 B.12 C.13 D.14答案为C。仔细观察,本题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因此很快可以推算出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3,象这

11、种相邻项之差虽不是一个常数,但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看作等差数列的变式。2.“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型例题:34,35,69,104,()A.138 B.139 C.173 D.179答案为C。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在把这假设在下一数字中检验,3569=104,得到验证,因此类推,得出答案为173。前几项或后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3.等比数列及其变式例题:3,9,27,81,()A.243 B.342 C.433 D.135答案为A。这是最一种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其特点为相邻两项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例题:8,8,1

12、2,24,60,()A.90 B.120 C.180 D.240答案为C。虽然此题中相邻项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因此答案应为603=180,象这种题可视作等比数列的变式。4.平方型及其变式例题:1,4,9,(),25,36A.10 B.14 C.20 D.16答案为D。这道试题考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第一项是1的平方,第二项是2的平方,依此类推,得出第四项为4的平方16。对于这种题,考生应熟练掌握一些数字的平方得数。如:10的平方=10011的平方=12112的平方=14413的平方=16914的平方=19615的平方=225例题:66,83,1

13、02,123,()A.144 B.145 C.146 D.147答案为C。这是一道平方型数列的变式,其规律是8,9,10,11的平方后再加2,因此空格内应为12的平方加2,得146。这种在平方数列的基础上加减乘除一个常数或有规律的数列,可以被看作是平方型数列的变式,考生只要把握了平方规律,问题就可以化繁为简了。5.立方型及其变式例题:1,8,27,()A.36 B.64 C.72 D.81答案为B。解题方法如平方型。我们重点说说其变式例题:0,6,24,60,120,()A.186 B.210 C.220 D.226答案为B。这是一道比较有难道的题目。如果你能想到它是立方型的变式,就找到了问题

14、的突破口。这道题的规律是第一项为1的立方减1,第二项为2的立方减2,第三项为3的立方减3,依此类推,空格处应为6的立方减6,即210。6.双重数列例题:257,178,259,173,261,168,263,()A.275 B.178 C.164 D.163答案为D。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奇数项数值均为大数,而偶数项都是小数。可以判断,这是两列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排列方式。在这类题目中,规律不能在邻项中寻找,而必须在隔项中寻找,我们可以看到,奇数项是一个等差数列,偶数项也是一个等差数列,因此不难发现空格处即偶数项的第四项,应为163。也有一些题目中的两个数列是按不同的规律排列的,考生如

15、果能判断出这是多组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的数列,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6用绳子测游泳池水深,绳子两折时,多余60厘米,绳子三折时,还差40厘米,求绳子的长度是: A440厘米 B600厘米 C240厘米 D800厘米75。6+4,9十44= A129 B149 C17:8 D1398有两根铁丝共长44米,若把第一根截去1/5,第二根接上28米,则两根铁丝的长度相等,问第一根铁丝长多少米? A26 B28 C30 D359一根电线,第一次截去它的2/7,第二次又截去175米,还剩475米,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 A71 B81 C91 D6110做一面国旗要3种颜色的布,问做4面国旗要用几种颜色的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