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汇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323922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汇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判断推理技巧汇总:战略战术:宏观认知常识判断题目从整体上看稳定性很强。通过分析历年的国考大纲,我们不难发现,常识判断题目的表述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其考察的基本核心却是一直围绕基本的知识的运用能力展开的。2011年的国考大纲中,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仍然是常识判断的主要目的,此外还有对基本能力、基本素质的测查,这三个基本点,是国考中常识判断部分的三个基调。重难点:实质内容把握常识判断在国考的整体趋势上,同往年的质点是一样的,考核的内容同样是基本层面上的知识。例如,我们经常会提到把常识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然而,对于这些内容的掌握,常识判断在实质上其实是要求考生们在备考时不要

2、死记硬背知识点。相反,而是要善于将各部分的考点提升到一个高度上,即捕捉生活中的常识知识,并将其作为考察的一个量化点,同时还要联系相关方面进行发散性思考。量的积累会促成质的飞跃。所以,我们建议考生,应当将常识判断模块的基础知识复习作为常识习惯的积累来做,联系社会和生活现实,综合性的进行思考。比如,复习世博会,要想到常识判断中的社会文化考点、科技考点;看到钓鱼岛,要联系到常识判断中有关国家政治和历史等考点。因此,可以讲,对常识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加强自身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过程,考生在平时必须多注意积累和凝练,做到知识面广、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主要事项:个性化复习从知识的偏重性来说,常识判断

3、部分的导向性非常清晰,即加强考生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因此,无论政治、经济、自然、文化,都是需要通过一个折射点来展开复习面,而这个折射点就是常识积累程度。考生并不需要去死记硬背世界最长的河流有多长、某省最高的山脉有多高,只需在复习时针对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备考。比如,如果你的历史知识渊博,又酷爱旅游,那么就不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上,互补性的进行备考。同时,专业可放后看,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以外其他的主要内容上,最后可进行交叉复习巩固,提高效率。建议考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进行调整,针对自身的总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备考计划。总之,常识判断备考重在平时。因此,

4、建议大家在个性化复习上把握好国情社情的备考,多了解一些国家大事和重大举措,例如、政府工作报道、国家主权、法律层面等,平时多留意、多观察、多思考。首先,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历史运动事实和过程作为历史存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它不以历史认识者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其次,历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点,历史研究是一种旨在探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特殊规律的认识活动。仅凭这两条,历史学就具有了一般科学所具有的科学性,成为公务员考试中经常考查的知识。常识判断部分在历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往往占有一定的

5、比例,在一分即是天壤之别的国考中,实在不能忽视。然而,大部分考生会认为这部分内容比较庞杂,内容多而且体系长,实在不易拿下。因为对历史常识的复习感到无从下手,无从掌握,或者收效甚微,继而放弃。事实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历史常识的复习也是如此,只要掌握正确合理的复习方法和技巧,短时间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不是不可能的。一、联想法对知识有机归纳,用某一种相近似的历史结构把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当这种思维方式建立起来时,就如同得到了一把学习历史的金钥匙,一种打开历史之迷的渴望也就油然而生了。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讫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

6、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历史体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这个体、面、线、点的关系,可用一系列图表(即“整体式”复习)来表示。由“点”联想 到“线”,由“线”联想到“面”,由“面”联想到“体”,这样整体联想,就使孤零零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构成立体知识综合体。二、分析法历史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不但要一般地了解历史常识,还要对此进行深入的、去伪存真的、由表及里的分析,从而悟出一些道理。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辩证的观察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例如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归纳各朝经济发展原因,统治者采取的经济政策或措施,历代经济发展表现及

7、结果,然后探究规律,得出结论:经济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强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稳定的政局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稳定则兴,动乱则衰;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由今溯古,强调重点。联系现实问题考查历史知识,是国考历史出题的突出特点,所以要挖掘和当前热点时事具有一定关联性的历史知识。例如,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围绕这一热点时事,考生应总结一下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进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又如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有关五四运动的历史就应该认真地复习准备。按照这

8、一出题思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运用发散思维,努力挖掘一下,看看当前热点时事中有哪些和过往历史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将这些关联性的历史知识找出来并认真掌握。三、数字法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多如繁星,很难数得清记得准,但若巧妙运用阿拉伯数字就方便了。如记尾数相同的事件,以“9”为例,1689美国颁布权利法案,1789法国爆发大革命;1919中国五四运动;1929资义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49新中国诞生等,不胜枚举。以世纪初第一年为例,1600年美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900年德国人齐柏林建造飞艇成功。周年记忆的形式也可取,到1997年,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逢周年的很多,如张勋复辟1917,大革命失

9、败 1927,日本全面侵华 1937,南京大屠杀1937;1947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反攻,1957年中共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等。中外历史并列记法,如1861年中国总理外国事务衙门建立;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俄国农奴制改革。并列的记法举一反三,同时看出了这些国家在历史进程中的先后位置,以便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另外象历史上的今天这种方法已被报刊杂志和新闻媒介广泛采用,可见其数字记忆方法的普及程度是相当高的。另外,在实际的备考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笔记整理和习题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使我们加深记忆和实际知识运用。虽然这两个是最基本的方法,但

10、也是非常有效和针对性的方法。京佳教育希望同学们掌握好方法,顺利有效地进行备考。常识判断中,地理常识一般考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能源类知识等内容,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原因来为人类的提供相应的对策服务。其实也就是说,对于地理常识的备考而言,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和归纳,从中找出规律,并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来作出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对于地理常识的备考,需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对地理常识进行全面复习

11、掌握。【例1】:解决我国的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是( )。A. 防止水污染 B. 兴建水库C. 跨流域调水 D. 节约水【京佳解析】本题答案为B。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季节变化大,二是南北分布不均。解决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兴建水库,在枯水期蓄水,丰水期放水,保持一年四季都有一定的水资源可以利用。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跨流域调水,目前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该种举措。但是要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根本的就是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二、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常识判断备考意义尤其重大。【例2】

12、对于“鸟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B. 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C.“鸟巢”使用的钢材Q460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它在受力强度达到460兆帕时才会发生塑性变形,这个强度要比一般钢材大,因此生产难度很大。这次“鸟巢”使用这种钢是从卢森堡、韩国、日本进口的D.“鸟巢”的坐席呈碗状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 观众坐在哪个位

13、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京佳解析】本题答案为C。为了给“鸟巢”提供“合身”的Q460,从2004年9月开始,河南舞钢特种钢厂的科研人员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科技攻关,前后3次试制终于获得成功。2008年,400吨自主创新、具有知识产权的国产Q460钢材,撑起了“鸟巢”的铁骨钢筋。在“鸟巢”里一共用了4.2万吨钢材。故选C。三、重点备考内容。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方面:“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与原理。”是地理常识的考查能力要求之一,而这一类能力要求的试题在自然地理中体现最多。例如

14、采用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程,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以及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备考联系过程中,可以首先从题目中获得给定的信息和最终结果要求,再利用信息与要求之间建立某种逻辑联系,或者用反推的方法,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比如:诺曼底登陆为什么选择在六月?不妨这样分析:有利渡海作战风浪小风力小温差小北半球夏季南北温差小。这样从大气运动到风浪,从地表受热不均匀到大气运动进行反推,建立逻辑推理的链条,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总之,常识判断部分考试的难度和综合性在上升,考查能力更全面。考生在备考地理常识时,更需要突出重点,全面把握。复习过程中应当结合历年真题,有针对性地进行,

15、在复习与练习中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误区一:涵盖面太广,花时间不值。很多非法律专业的考生认为,法律常识题目细小,涉及面很广,而且近年来常识判断部分考查的法律常识内容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产生了浪费时间在法律常识上不值的感觉。此为误区之一。通过对真题的分析,我们看到,国家公务员考试在经历了2007、2008年常识判断全考法律常识之后,2009、2010年又回归到了多元化的模式,这两年的法律常识内容分别考察了7题、5题。对于2011年的常识判断题目,我们认为,命题人在坚持多元化的基础上,将会大致依照前两年的题型题量,合理安排法律常识的数量,同时也将结合其他内容,突出考查应试考生的综合管理基本素质。因此,适当加强法律常识的复习时间和投入精力,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对法律常识的复习还能运用于申论中。以2009年申论真题为例,材料1和9涉及了他地法律制度,材料2中涉及到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材料5和6中对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问题均有涉及。因此,适当运用法律的观点回答题目不仅角度新颖,而且符合公务员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不仅要用政治和经济的视角观察社会问题,更要运用法律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另外,通过对常识判断十年真题的比较,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法律常识最集中地考点一直分布在宪法、行政法、民法和刑法部分,兼有其他法的知识,因此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是,需要更注重上述几大部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