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_高中语文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323666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_高中语文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师资格证_高中语文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师资格证_高中语文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师资格证_高中语文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师资格证_高中语文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_高中语文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_高中语文说课稿(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高中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本文在整个单元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首先我打算简单地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而在宏观上把握这一篇课文教学的侧重点。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揣摩语言的实质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和品味。语境,即运用语言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如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和内部环境(如文章中心、上下文等)。在阅读中只有注意揣摩语言、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

2、技巧,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揣摩语言的技巧,学会抓取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并结合语境进行揣摩和理解。 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继荷塘月色、拿来主义两篇教读课文后的一篇自读课文。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当马克思生前好友哥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的遗体献出了花圈后,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这是一篇经典演说辞,内涵丰富,通俗易懂。概括了马克思一生在革命理论和斗争实际方面的伟大贡献。 根据以上的教学内容,我确立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仍然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不能只重语段的分析,应

3、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总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而揣摩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感情色彩、表达作用,培养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2、注重关键词语,揣摩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3、怎样选择关键词语揣摩语言,并从中归纳教学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估计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就需要加以引导。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首先指导学生做课前,在教学课堂中我打算使用讨论与答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围绕“自读要点”,精心设计思考点,通过自读、讨论,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4、关键词是相对而言,只要言之有理,都可。课时安排为一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和教学质量、效率,采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录音磁带等教学用具。 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我打算这样安排教学程序,主要是在朗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进一步揣摩语言。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一、 在对旧知识复习的前提下,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二、 教师范读课文,在疏通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悟文章内容。 三、 具体研习课文,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目的在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课堂积极性。) 四、 结合课后练习二,重点引导学生揣摩

5、语言。(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强调学生揣摩语言,不能只重语段的分析,应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联系上下文,进而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课堂上要求学生自由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点拨,并归纳总结。 五、 布置作业 为巩固我这堂课的教学,我打算有针对性布置一些难易适中的作业,以达到巩固与检测的目的。 预期效果和巩固、检测 通过对这篇窗自读课文的教学与点拨,我预想学生能够在初步理解全篇思想内容的前提下,选择与中心内容有关的句段揣摩语言,在揣摩语言中,怎样选择关键词语揣摩语言,并从中归纳一些方法,比较难。估计学生不能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完全掌握。在指导学生做

6、课后练习一、二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些相关的练习。 六、 为了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进一步指导学生做巩固与检测练习,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设计一段讲话的开头,或以特定的身份,就某一段问题写一段看法等。 七、 小结 我打算对本课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再次强调教学目的,突出重难度,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说课稿:行路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行路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的一首乐府诗。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

7、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提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疏通大意、落实背诵;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希望学生能根据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李白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著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感受到本诗抑郁和奋发、失望和希望急剧交替变换的感情基调。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立足课本,拓宽视野,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在读懂本诗中李白怀才不遇的心情后,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把握李白诗歌的风格进而理解李白的性格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8、。 三、教法学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比较、艺术性创编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在读、说、赏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四、教学构思:新教材入选这首诗歌,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体会作者强烈的苦闷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设计了分层推进式诵读拓展积累式鉴赏的板块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 故事导入:老师讲述李白的人生故事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的故事,同时展示在网络中

9、找到了对于李白身世介绍的片断。http:/ (二) 分层推进式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了教学气氛。 1.朗读: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译读: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老师解疑。 3.品读:以老师的问题为开头回答问题透过诗歌我读到了(读到了低沉抑郁的心情、读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用一组或几组反义词填空:行路难是一曲交织与的急剧变化的音乐。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激昂。 4.竞读:男女生比赛,自己说说朗读效果、情感的处理, 5.自读: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

10、读。 6.齐读:女生齐读前三组诗句,男生齐读后三组诗句。 7.背诵: 叶圣陶说过:“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三) 拓展积累式鉴赏:我设计了“听读说找写”五个小环节,通过阅读老师搜集到的李白表现怀才不遇情感的同类诗歌,让学生做一下横向的比较,从而感受到李白诗歌自然豪放的风格和他独特的个性。 1.听:老师播放这两首诗歌的录音,学生做标注。 2.读:自己朗读,对照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分组讨论,老师解疑。 3.说:以“我欣赏诗句,因为”的句式

11、谈谈自己的理解。 4.找:对比三首诗歌,找出意境相通的诗句。 5.写:通过拓展赏析,请学生按照这样的格式写一组排比句,表达出朗读李白诗歌的感受。 徜徉于李白诗歌的海洋,我听到了 我看到了 我感受到了 语文课堂应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这个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独立把握领悟诗歌风格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进行抒情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附录:李白,字太白,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

12、,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

13、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

14、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注释秋雁:喻李云。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简析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清发自喻。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 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 “饯别”的主题。“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文艺观。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寻求寄

15、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3、语文说课稿:老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2、教学目标: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