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岁前背书识字会变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8732125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3岁前背书识字会变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孩子3岁前背书识字会变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孩子3岁前背书识字会变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孩子3岁前背书识字会变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孩子3岁前背书识字会变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3岁前背书识字会变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孩 子 3 岁 前 背 书 识 字 会 变 笨 强化早教孩子会变“笨”早期教育是父母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但如今的早教越来越片面化,逐渐步入误区。市儿童医院体检中心脑象图室对本市和外地 60 名 3-4 岁儿童进行的早教效果抽样调查发现,接受过强化早教的孩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不仅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没有加强反而减弱,还失去了善良的天性和爱心品质。负责调查的杨俊丽主任表示,早期教育除了智力开发外,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为孩子日后的成长埋下隐患。强化早教让孩子失去正常能力0-3 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重要的时期,最初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从这时开始,因此目前

2、家长们已经越来越看重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近期,市儿童医院体检中心脑象图室对儿童早期教育效果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中,专家们共选择了 60 名 3-4 岁的儿童,为了增加可比性,除本市的 20 名儿童外其余 40 名孩子均来自外省市。这 40 名外地儿童中,有 20 人 0- 3 岁期间在专门的早教机构接受了特殊教育,有的孩子在 3 岁时就已经达到了通过对比脑象图后发现,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的孩子大都很有爱心、心地善良、懂得包容别人,而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的 20 名孩子具有这种品格的人数则只有前一组的一半儿;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的孩子逻辑记忆能力是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孩子的一倍,说明强

3、化早教非但没有增强孩子们的逻辑记忆能力反而大大减弱了逻辑记忆功能;右前脑能控制人的创造力,而左前脑则具有负责基础知识的储备、对基础知识储备的驾驭能力以及再学习的能力等,将外省市两组孩子左前脑和右前脑的脑象图进行对比后没有任何差别,证明强化早教并没有增加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最后,专家把这些结果和本市孩子进行对照证明,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的天津和外地孩子情况基本没有差别,同样具有爱心强、逻辑记忆能力强、创造力学习能力并没有降低的特点。3 岁前孩子背诗识字都是“徒劳”负责这次调查的儿童医院体检中心脑象图室杨俊丽主任表示,早教的含义是广义的,既包括感知、语言、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

4、格、品德的培养。但现在有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片面理解为智力技能教育,认为孩子会背诗词、念字母表,背得越多越好。4 岁孩子才能达到的知识层次,其余 20 个孩子则没有进行过这样的专门训练。而天津本市的 20 个孩子也都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其实,这对婴幼儿的发展非常不利。调查已经证明强化早教并不会增强孩子的逻辑记忆能力,也没能使孩子变得更聪明。孩子大脑在 3 岁以前的记忆只是机械记忆,家长常常以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能说会道、背诗词、数数为骄傲,其实孩子这时并不理解一个词一个数代表的真实含义,只是一种短期机械记忆,如果不定期重复,就会很快遗忘,而且这种做法并不能增强记忆力,也就是说孩子记住的东西并不比同

5、龄人多。等到上学后,这些所谓的优势就会遗失,他们会重新与同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前记得东西都白学了。调查还表明,孩子在经受过特殊早教以后变得没有爱心,不再懂得去包容别人。这是因为家长、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灌输知识时会有意无意地把一些成年人间才有的竞争等观念强加于孩子身上。比方说,都在一个班里上课,家长往往告诉孩子要多表现,多和老师亲近,想办法让老师喜欢自己,不要被别的孩子比下去。久而久之,互相竞争、互相争宠的观念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造成爱心减弱、心地狭隘。其实,03 岁的孩子除了早期的智力开发外,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家长不能把孩子某方面的技能来代替早教培养,期望过度急功近

6、利的做法只能早教不能急功近利所以说,目前社会上对早期教育的认识要有所改变。早期教育应该更偏重亲子教育,开发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观察能力,而不是单纯让孩子背书、数数。家长们要注意观察,比如说到动物园去玩,孩子看了猴子和猩猩,要让他知道猴子和猩猩有什么不同,耐心地给他们讲两种动物的形状、运动方式、吃的东西和玩耍的方式。带孩子到野外看看花草也是早教,小草发芽了,是绿色的;花开了,是红色的。孩子的眼里什么都是新奇的,孩子都有兴趣去观察,只是这种观察很多大人注意不到。早教就是根据孩子的身心自然发展规律,和孩子多沟通,让孩子多活动,多动手用脑,游戏和快乐才是孩子早教的主要构成。为孩子日后的成长埋下隐患

7、。让孩子早识字不如陪孩子多做游戏生活本身就是游戏“我们工作都很忙,哪有时间陪孩子玩?”“为了照顾孩子,是不是应该在孩子出生后的三年里,做全职妈妈?三年的全职妈妈界限是否科学?”不少家长抱怨时间少,又担心照顾孩子不够。但玛思博士对年轻家长强调:全世界的爸爸妈妈都越来越忙,美国很多妈妈生完孩子6 周后就去工作,这并不是家长的错,但工作再忙,也能挤出时间陪孩子,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变成游戏!“生活用品是最好、最廉价的游戏道具。”玛思博士表示,廉价的纸盒并不比昂贵的玩具差,评价玩具好坏的并不是价格,而是用处。锅碗瓢盆就是最好的音乐道具。孩子通过敲击可以了解声音的大小、节奏,甚至为自己创作出一段不错的音

8、乐,充满成就感。此外,把宝宝整个身体放在卷起来的毛巾上,就可以训练他的平衡感;一面镜子和一支口红可以帮助宝宝认识自我,比如:把口红涂在宝宝的鼻尖上,当宝宝在镜中看见自己,并试图抹去口红时,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社交礼仪“今天你的孩子可能正在玩过家家游戏,将来他可能就是你孙子的爸爸。”玛思博士认为,孩子不仅在游戏,更在经历学习做人的最初体验。目前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合作等方面比较薄弱,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多交往,创造一个良好环境。0 至 3 岁的宝宝已经有他们自己的社交。玛思博士说,当宝宝哭泣时,别人会有反应,这就是最初的交流。宝宝会在和别人的游戏中逐渐了解规则、解决问题方法等,而户外游戏更

9、能帮助孩子认识世界、热爱世界。同时,教会孩子在游戏完毕后收拾房间,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就会意识到原来镜子中的宝宝就是他自己。家长,宝宝的第一个玩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同等。家长要选择合适的游戏,并做好孩子的第一个玩伴。”玛思博士说:“别把孩子推给电视就以为了事,尽管电视节目很有趣。家长选择的游戏不能太复杂,但也不能太刺激。游戏要尊重宝宝的成长速度,符合宝宝的特点等。”专家建议,躲猫猫就是孩子最爱玩的游戏之一,孩子遮住眼睛就会认为事物消失了,玩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宝宝意识到物体永恒性,爸爸妈妈不会因为他看不见而不存在。宝宝的模仿能力也很强,经常做一些日常动作,比如:挥手再见等,能帮助宝宝更好地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而角色扮演能培养宝宝的想象力,给宝宝一只玩具话筒或用玩偶和宝宝对话,都能更好地让宝宝开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