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312648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附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教材第80页探索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了人类极大的忧虑和不安,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遭到破坏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卡斯特罗说:“有一个重要的物种正在灭亡,那就是人类!”二、教材第85页思考(上)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水环境污染和土地荒漠化等。三、教材第85页思考(下)毛乌素沙地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本身已很脆弱,加上大规模地垦荒和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大片草场退化成沙地。四、教材第86页复习题1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

2、与酸雨等,因为它们影响广、规模大、危害深。这三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可归纳如下表。主要问题成因全球气候变暖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毁林尤其是亚马孙雨林的破坏臭氧层的破坏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氟氯烃化合物)酸雨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2.本节所介绍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它们的表现类型如下图所示:3首先要明确本地区面临哪些环境问题,选择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加以分析,其次要区分这些问题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然后确定要分析的方面,即生态破坏主要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角度分析,环境污染主要从过量排放与环境自净能力不足的矛盾分析。治理措施要

3、对症下药,从原因入手推出具体措施。课堂小结A级抓基础1读下面漫画图,有关其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谁能补伞何处安家罪证救援A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B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C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D全球变暖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解析:图所示应为排放工业废水引发的水污染,属环境污染问题。答案:C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据此完成23题。2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3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C各国共同

4、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解析:第2题,臭氧含量减少,吸收的太阳紫外线减少,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平流层气温降低。第3题,导致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减少的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因此从保护臭氧层的措施来看,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答案:2.B3.C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据此,完成45题。4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山地0等温线上移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D海平面将上升5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B对

5、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C生产工艺水平低D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解析:第4题,全球气温升高,山地雪线会普遍上移;两极冰川融化会加快,加上海水升温膨胀,导致整个海平面上升;由于温度的升高,亚寒带针叶林会向极地推移;尽管全球气温升高,蒸发量会增加,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并不是全球普遍变得干旱。第5题,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与各选项对比就可解答。A、B、C三项都是可以人为改变的。而D项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即自然资源储量是自然原因形成的。答案:4.C5.D“API”的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的空气质量的形势报告检测指标有: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

6、)。据此,完成67题。6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A晴朗无风的天气B大风阴雨天气C空气强烈对流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7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B沙尘暴时有发生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解析:第6题,由题干可知,API指数的高低反映了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酸性气体等的浓度大小,晴朗无风的天气,大气交换差,这些物质不易扩散,往往会使浓度增高。第7题,每年北方春季因干旱多风,形成沙尘暴,使得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偏高。答案:6.A7.BB级提能力

7、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89题。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甘肃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土地面积与宁夏一样多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9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植被的破坏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ABC D解析:第8题,甘肃水土流失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内蒙古水土流失的土地面积与宁夏水土流失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基本相当,但是宁夏土地面积较小;

8、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开垦。第9题,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植被,生态重点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高沿途城镇天然气的使用率。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无法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答案:8.C9.A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012题。10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11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12赤潮多发

9、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赤潮的主要形成原因,即海水富营养化和气温高。第10题,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的废水排入海水中,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可见B项正确。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和泄漏的石油虽然可造成海洋污染,但不能被赤潮生物吸收利用,因而不会引发赤潮,故排除A、C、D三项。第11题,水温高,赤潮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赤潮生物聚集。因此水温高、风力小的海域易暴发赤潮,故选C项。第12题,赤道附近水温高、风力小,但含氮、

10、磷的污水排入少,故A项错误。大洋中部远离海岸,陆地上排放的含氮、磷的污水难以到达,故B项错误。中、低纬近海水温较高、陆地污水排入较多,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故C项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故D项错误。答案:10.B11.C12.C13读“世界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示意图和“世界CO2排放量最多的10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世界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世界CO2排放量最多的10国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

11、7%,欧盟削减8%,日本削减6%。(1)图中CO2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2)上图所示10国中,CO2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最少的亚洲国家是_。(3)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_,其能源消费结构以_为主。(4)你认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濒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5)要降低大气中CO2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两条)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象反映的问题,分析不同国家CO2排放多少不同的原因,掌握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答案:(1)欧洲北美洲亚洲(2)美国印度(3)中国煤炭(4)世界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城市被淹,影响沿海地

12、区经济发展。(5)减少CO2大量排放,推广绿色能源(如水电、风能、太阳能等)。14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完成(1)(4)题。(1)图中字母A表示_,B表示_,C表示_。(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填选项字母)_。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填选项字母)_和_。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B容纳、净化污染物C增加河流水量 D保护生物多样性(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解析:通过理顺图中的知识关联,学生不难得出结论,海岸带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河流的沉积作用和海水的侵蚀作用,两种外力作用如果能达到平衡状态,海岸带也就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如果其中一个失衡,那么可能的结果是海岸后退或海岸带不断向海洋延伸。答案:(1)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2)B(3)BD(4)减轻了淡水变咸;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