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三节地域联系学案(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312642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1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三节地域联系学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三节地域联系学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三节地域联系学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三节地域联系学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三节地域联系学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三节地域联系学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三节地域联系学案(附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三节第三节 地域联系地域联系 一、教材第 69 页探索 经济全球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各种地域联系方式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 了世界商品的循环,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地域间信息联系日益快速、及时。 从图中可以看出,牛仔裤成衣的出现需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而从其原料棉花的来源到棉花被纺成 棉布,一直到旧牛仔裤的收集、整理、捐献等各环节和工序都分别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完成。由此可见,不 同区域的人们通过不同的经济活动发生着联系,而这些地域联系的进行,则得益于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 易等联系方式和手段的发展和进步。 二、教材第 70 页思考 实际生活中几种交

2、通运输方式的优劣比较如下表所示: 比较项目排列顺序 按运量由大到小为:海运、铁路、河运、公路、航空 按投资由大到小为:铁路、公路、航空、河运、海运 按运费价格由大到小为:航空、公路、铁路、河运、海运 按速度由快到慢为:航空、铁路、公路、海运、河运 按灵活性由大到小为:公路、航空、铁路、河运、海运 按连贯性由好到差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河运 按稳定性由大到小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河运 三、教材第 73 页讨论 1商业中心的形成,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 就是服务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所以,我国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经

3、济发达、 人口稠密和交通便利的东部地区。 2商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1)商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城市是商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2)城市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城市的经济实力、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发挥,要以发达的 商品流通为条件。 四、教材第 77 页复习题 1首先要明确自己所在地域的产业结构和主导经济活动类型,进而弄清本区域能为其他区域提供和输 出什么,从其他区域获得和输入什么,也就是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商业联系。这些商业联系可以是商品的, 也可以是劳务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最后分析交通运输对其产生的影响,可以从对商业联系 的数量、质量、时效等几方面展

4、开,既要看到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联系的促进作用,也不可忽视其限 制作用。 2 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五种。 3以武汉的城市形态变化为例。水路交通时代,武汉是在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 并且沿河流呈带状发展;公路、铁路运输时代,随着京汉铁路的通车,武汉市区沿铁路发展;随着交通技术 的发展,城市公路、铁路运输、水运等综合交通网逐步形成,武汉市沿长江和京广铁路呈十字轴线展开,城 市形态从单一向多方向、从内聚到沿轴放射状发展。从武汉的城市发展看,交通的发展对城市的形态有决定 性的影响。 五、教材第 77 页思考 1随着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在公路、铁路枢

5、纽以及公路、铁路沿线出现了一批城市,除石家庄之 外,我国的郑州是京广线和陇海兰新线交会处兴起的城市,湖南省的株洲市是在湘黔线、浙赣线、京广线 三条铁路交会处发展起来的。 2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给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交通线路的衰落会 使沿线城镇衰落。例如,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是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凿通航而得到充分发展的,后来也因 大运河淤塞和海上运输、京沪铁路的建成而衰落。 课堂小结 A 级 抓基础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我国将建设多条铁路快速客运通道。结合不同距离条件下高速铁路与航空 运输两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关系模型图,回答 12 题。 3 1由图可知,两种运输方式竞

6、争最激烈的运距是( ) A0600 km B9001 100 km C1 2001 600 km D大于 1 800 km 2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 A武汉广州 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 D兰州北京 解析:从统计图中的数据可知在 9001 100 km 之间两者的优劣势在相互转化,竞争也最为激烈。在短 距离运输中高铁占优势,长距离运输中航空占优势,所以属于中距离运输的武汉到广州的高铁对航空的冲击 最大。 答案:1.B 2.A 读华北地区某区域图,完成第 34 题。 3图中聚落分布的特点是( ) A沿河流分布 B沿公路分布 C沿等高线分布 D邻矿产资源分布

7、 4聚落 A 的发展趋势是( ) A南北延伸 B东西延伸 C东北西南延伸 D团状发展 解析:第 3 题,图中聚落大多分布在公路线两侧。第 4 题,聚落 A 沿公路线伸展,其走向为东北西南。 4 答案:3.B 4.C 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读图,完成 57 题。 5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 A B C D 6货物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A公路 B铁路 C河运 D海运 7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货物是( ) A B C D 解析:第 5 题,航空适宜运输贵重、重量轻的物品,图中重量轻而价值高,适合航空运输。第 6 题, 货物重量较轻、价值较低、运输距离较短,适宜公路运输。第

8、 7 题,一般重量大、价值低的货物不宜远途 运输,生产布局应接近原料地,同时这类货物若长距离运输,则离不开便利的海运或铁路,所以这类货物生 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 答案:5.C 6.A 7.B B 级 提能力 因受下垫面差异影响,不同路段雪后结冰状况会不一样。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区某地甲、乙两条公路景 观示意图。据此,完成 89 题。 8甲、乙两条公路路面雪后结冰最后为严重的路段可能是( ) A乙公路路段 B乙公路路段 C甲公路路段 D甲公路路段 9影响乙公路比甲公路平直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城镇 C地形 D科技 解析:第 8 题,路面雪后结冰的严重程度应从下垫面角度考虑,相比两条公路

9、的四个路段,、都 5 在地表,比热容较桥面大,降温速度较慢,而则全部是高架桥,而桥面比热容更小,降温更快,幅度更大, 更易结冰(所以冬季为防止结冰,往往会在桥的两侧准备盐或沙石),虽是桥面但与地表直接接触,降温速 度、幅度会小于。第 9 题,比较甲、乙两条公路,不难发现甲是老公路,受地形影响大,呈“之”字形修 建;而乙是新公路(高速公路),由于科学技术进步,修建时受地形影响小,比较平直。 答案:8.B 9.D 读以下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 1011 题。 10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

10、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11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通过读图,理解高速公路对城区的影响。第 10 题,从图中看,甲模式高速 公路从城区穿过势必会占用城市建成区空间和用地,且会给市区环境和景观建设带来更大影响。而乙模式没 有从城区经过,不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

11、系的影响较小。第 11 题,在城市化 初期,城市规模较小,高速公路建设一般会给城市建设留出空间,会采用乙模式。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已建高速公路可能会被城市包围,出现甲模式这种情形。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 也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会同时存在甲、乙两种模式。 答案:10.C 11.B 12下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 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某商城的位置示意图 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6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C接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较低 D远离城

12、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 解析:据文字材料分析,该商城商品适合于零售,应符合市场最优原则,该商城位于北京、天津等大城 市之间,靠近城际铁路,交通便利,能够吸引两大城市的顾客前来购物,这是其最大的区位优势,故选 B; 北京与天津之间的城际铁路是运送旅客的,而非货物,故不选 A;C、D 两项所说的土地成本低、环境质量好, 也属于商城的区位优势,但并非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故排除。 答案:B 13读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完成(1)(3)题。 (1)一般情况下,A 区需从 C 区调入_等农产品,而 C 区需从 A 区调入_产品。出现这种 商品流通的根本原因是_。 (2)A、C 两地区中,商业网点密度较大的

13、是_,主要是因为 _。 (3)比较 B、C 两地居民区分布特点的差异。 解析:本题以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由题干可知: 山区居民区和商店多沿公路和河流分布,平原地区居民区和商店主要分布在公路两侧。山区居民区和商 店数量少、密度小,平原地区居民区和商店数量多、密度大。B 地区的商业网点分布在众多居民区的中间 部位,遵循市场最优原则,D 地区的商业网点靠近公路,是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布局的。 答案:(1)粮食、棉花 林、牧 自然环境不同 (2)C 平原比山区地形平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3)B 地居民区沿河流分布,C 地居民区沿公路分布。 14

14、下图是某大城市平面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简述 1980 年以前的老城区的选址原因。 7 (2)简述拟建大型超市离开老城区的原因。 (3)简述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建在图示地区的原因。 (4)简述拟建蔬菜基地选址在图示地区的原因。 解析:(1)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内河运输是历史最悠久的运 输方式,河流交汇处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经常形成城市。(2)随着公路和铁路运输的发展,水运的地位 下降,城市不断向陆路运输便利的地方发展,商业也随之发生变化。(3)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运 输量大,一般布局在土地价格(或租金)较低,交通便利的地方。(4)根据蔬菜生产的特点和图中信息分析原 因。 答案:(1)老城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水源充足。 (2)由于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水运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下降,城市、商业向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发 展。 (3)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 (4)靠近城市、公路,有利于蔬菜的运输和销售;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