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学案(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312637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学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学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学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学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学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学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学案(附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二节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人口的迁移 一、教材第 11 页探索 1从图上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亚洲的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孟加拉国、 巴基斯坦;非洲的莫桑比克、赞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拉丁美洲的古巴、海地、巴西、委 内瑞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南欧各国;俄罗斯等。 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入地有:北美的美国、加拿大;西欧的英国、德国、瑞典等;亚洲的沙特阿拉伯、科 威特、阿联酋;非洲的南非;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 2当今世界移民潮的特点有:(1)劳务输出增多,如西亚吸引了亚洲的外籍工人;(2)国际难民增多, 如伊拉克战争难民、图瓦卢环境难民等;(3)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

2、移民到发达国家;(4)迁移流向发生变化。 二、教材第 14 页思考 影响人口迁出的因素(推力因素)在于原居住地的不良条件,如自然灾害、低工资、失业等,而吸引人口 迁入的因素(拉力因素)包括高工资、好的教育条件、好的医疗条件、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此外,影响人口迁 移的因素还有费用、亲友、距离、性别、年龄、种族、语言、教育、技能等。 三、教材第 16 页思考 德国移民的特点:(1)数量多,来源广;(2)分布不均,集中在西部、南部各州及城市;(3)平均年龄较 低;(4)移民浪潮渐趋缓和。 四、教材第 16 页复习题 1人口迁移的类型,按照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按迁移地理范围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发生

3、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发生在一国领土范围内的人口迁移。按迁移的方向可分为: 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主要类型);由城 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部分发达国家新趋势,如逆城市化)。按迁移的时间长短可 分为:永久迁移和季节迁移等。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1)人口发生空间位移;(2)时间限度为永久性或长 期性;(3)居住地变更跨越了行政界限。 2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人口大量涌向深圳等城市,产生“孔雀东南飞”现象,所谓的“孔雀”指的是 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劳动力。深圳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技术人才,同时也可以

4、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所以 吸引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来到深圳。这就是“孔雀东南飞” 。 3人口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如果不相适应就会产生人口迁移。例如, 美国老年人口的迁移,主要是迁往气候适宜、远离工业中心和特大城市的南方阳光地带,迁入地的环境污染 较轻是属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除此之外,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还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 因素及其他因素。 课堂小结 2 A 级 抓基础 2039 岁年龄段劳动力数量和比重的变化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读广东省和长 江三角洲的 GDP、2039 岁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图。据此,完成 12 题。 1结合图中信息

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 2039 岁劳动力数量低于广东省 B长江三角洲的 2039 岁劳动力占全国比例提高幅度低于广东省 C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两个地区每年外来人口在逐年增加 D从户籍人口上看,未来 20 年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活力高于广东省 2结合图中信息,长江三角洲今后面临的问题或应采取的措施有( ) A鼓励适龄人口积极生育 B放宽条件大量吸引外地人 C儿童抚养成为主要社会负担 D加强城市建设交通环保先行 解析:第 1 题,读图可知,长三角的 2039 岁常住人口比例变化较小,而广东变化大,说明长三角的 2039 岁劳动力占全国比例提高幅度低于广东,B 项正确。从户籍人

6、口上看未来的 20 年长三角 2039 岁人 口比例小于广东,经济活力低于广东,D 项错误。由于题干与图均未给出两地区具体的人口的数量,故无法 计算得出 A、C 项,故排除。第 2 题,读图可知,长三角地区 2039 岁的户籍人口比例降低,说明劳动力人 口短缺,社会负担重,应当采取鼓励生育政策,A 项正确。大量吸引外来人口,会给上海带来很多环境问题, B 项错误。长三角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抚养负担重,C 项错误。上海市的人口问题为人口老龄化,加强 城市建设交通环保先行不能缓解人口问题,D 项错误。 3 答案:1.B 2.A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

7、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 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 34 题。 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 B C D 4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B C D 解析:第 3 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因经济发达、收入较高,因此对中西部地区的民工有较大的吸引力, 这是该地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第 4 题,美国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光热条件较差,环境污染严重, 故美国老年人在退休后多迁往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 。 答案:3.C 4.A 读 2017 年 2 月 12 日铁道部在网络上发布的一幅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 57 题。 5影

8、响图示日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交通 C政治 D社会 6春运期间客运压力最大的铁路干线是( ) A京广线 B焦柳线 C浙赣线 D陇海线 7春运现象反映出( ) A京、沪、粤等省区劳力输出量大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城市化进程过快 D区域环境质量差异大 4 解析:第 5 题,我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主要是回家探亲,属于社会因素。第 6 题,依据图中数据,结合 铁路线分布可知,京广线客运量最大,故该线压力最大。第 7 题,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大规模 人口流动的存在,说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答案:5.D 6.A 7.B B 级 提能力 下图为上海市某区 2010 年第

9、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据此,完成 89 题。 8外来常住人口与全部登记人口数量差异最大的年龄段是( ) A1519 B2024 C4044 D4549 9外来常住人口占全部登记人口比例高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家庭因素 D教育因素 解析:第 8 题,结合柱状图的数据,很容易判断出 4549 岁外来常住人口与全部登记人口数量的差异 最大。第 9 题,上海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因而外来迁入的人口数量多。 答案:8.D 9.A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回答 1012 题。 10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

10、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11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2该国可能是( ) A中国 B巴西 C德国 D泰国 5 解析:第 10 题,从总人口年龄结构看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外来移民以青壮年为主,因此移民缓解该 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 11 题,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为发达国家,经济因素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 第 12 题,选项中只有德国为发达国家。 答案:10.D 11.D 12.C 13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单位:万 2000 年)

11、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 起” “东北振兴” “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地区。在四 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地区与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地区与_地区向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 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 _。 解析:第(1)题,由图中提供的数据计算可得出正确答案。第(2)题,通过计算可知东部为人口主要的流 入区,这是其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结果。 答案:(1)东部 中部 中部 东北 (

12、2)西部 中部 东部 流入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14 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NO.3(2010 版)指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流动人口将保持 2 亿至 3 亿的规模,其分布、结构、素质的复杂变化,对国家的战略规划、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 峻挑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 2009 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简述 2009 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概述材料二中图 1、图 2 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

13、人口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4)综上所述,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是_。 解析:第(1)题,读图,从三大产业和转移空间两方面描述特征,并结合经济发展分析原因。第(2)题, 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迁入能促进迁入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会带来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第(3)题,从图 1 看,上海外来常住人 口性别比逐渐趋向合理,这将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稳定。从图 2 看,中心城区的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小于 郊区,增长幅度也低于郊区,这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促进郊区城市化进程,也有利于促进上海 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第(4)题,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

14、的因素。 答案:(1)从三大产业看: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 原因: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农业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外,向国外转移最少。 原因:乡镇内部转移成本较低,同时可以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合理即可)。 7 (2)促进迁入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交通压力等。 (3)图 1: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 图 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市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 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部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部。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 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 (4)经济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