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校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高三新起点)联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311818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鲁名校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高三新起点)联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齐鲁名校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高三新起点)联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齐鲁名校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高三新起点)联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齐鲁名校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高三新起点)联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齐鲁名校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高三新起点)联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齐鲁名校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高三新起点)联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鲁名校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高三新起点)联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高三新起点)联考历史试题第I卷(48分)1、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易)1.西周时期规定了贵族列鼎的数量和鼎肉食的种类,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生产力水平低,物质资料有限 B、当时已有严格的等级秩序C、规范各阶层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D、目的是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答案B 解析A不是实质问题。贵族列鼎数,体现了严格的等级,是周礼的相关内容,所以选B。是对贵族内部等级的规定,不是对各阶层,所以C错误。专制主义制度秦朝才形成,所以D错误。考点礼乐制

2、度(难)2.王树人在回归原创之思:“象思维”视野下的中国智慧一书中指出,支撑中国文化的思维不是理性思维,而是悟性的“象思维”(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指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物象,以想象为媒介。),下列哪一项与其观点一致A、道可道,非常道 B、太初有道C、无为而无不为 D、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答案A解析A老子的观点,意思是出道不可诉诸于语言,与材料中的悟性有关;B出自圣经意思为“太初有言”体现的是理性思维。C是老子的治国主张;D强调的是个人修身养性与治理国家的关系,材料强调的是理性与悟性的关系。考点道家思想(易)3.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

3、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这反映了王安石教育改革的特点是:A、教育与仕进相结合 B、提高教学质量C、培养变法人才 D、培养实用人才答案A解析材料核心“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所以选A,BCD是教育改革的目的,不是特点。考点王安石变法(中)4.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是A、知行合一;致良知。 B、格物致

4、知C、存天理,灭人欲 D、太极只是一个理字答案A解析BCD都是朱熹的主张。考点王阳明心学(易)5.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说:“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 “草市” 比较普遍 B、宋词繁荣 C、程朱理学广为流传 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答案D解析A是物质文明、CD是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表现;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元代以后。考点宋代社会经济(中)6. 朱元璋在成为吴王后,将自己的统治区设立为红巾军江南行省,自己总揽行省大权。在称帝后,朱元璋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行政权归布政使,军权归都指

5、挥使,监察权归按察使。从朱元璋先后举措来看,元朝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存在的弊端是A、地方权力较弱 B、皇权受到威胁C、地方权力过大 D、中央集权加强答案C 解析朱元璋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的目的是为了削弱地方权力,所以选C。考点元朝行省制度(中)7.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 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B.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C. 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D.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答案B解析随着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先进的中国人逐渐将目光转移到西方,从学习科学技术,转而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

6、西方的文化,因此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故B正确;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都属于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A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考点近代向西方学习 (易)8.下表是出现于晚清的谜语,从表中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有谜面谜底生涯在镜中照相处海军浜成汤国旗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元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已经达到制度层面注重商品品牌意识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A、 B、 C、 D、答案C解析略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9.“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

7、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垂手而可得, 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材料反映的救国主张首先出现在是哪一历史时期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答案A解析材料的核心是“共和主义”即“民权主义”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最先提出的主张。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0.(中)17.1936年5月,红军东征回师陕北的通电中,将原来的“卖国贼蒋介石”改称为“蒋介石氏”称国民政府的官员为“南京诸公”。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与国民党的矛盾已消除B、 实现了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 D、改变了革命目标答案A解析通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中国社

8、会主要矛盾的实际,调整了对蒋介石的政策。所以选A考点抗日战争(易)11.下面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这反映了“一五计划”A、 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特点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C、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的特点 D、学习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特点答案B解析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明显侧重于重工业。考点一五计划的特点(易)12. 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下列选项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土地改革 B、战时

9、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答案B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打击了国内外敌人,捍卫了苏维埃政权但战争结束后,这一政策导致了1921年严重的经挤和政治危机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易)13.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离土不离乡,就地进工厂”到1992年后“离土又离乡,进城进工厂”的转移道路,其主要推动因素是A、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C、中国入世后工业化、城镇代的发展 D、国家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出台答案B解析A反映的是80年代;C反映的是21世纪初;D反映的是2016年以来。考点新时期中国农民工的转移(易)14.在看完血战台儿庄之后,时任

10、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来看,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不久,台湾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公开往来的序幕从此揭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血战台儿庄可以作为徐州会战的一手史料B. 历史共识助推两岸关系发展C. 是否认同国民党抗战是国共两党分歧的焦点D. 优秀文化作品决定历史走向答案B解析血战台儿庄是影视作品,其作为史料的价值有限,排除A项;大陆拍摄的影视作品,由于其主体是当年国民政府军队抗日,再结合国共合作抗日的史实可知,这是历史共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故选B项;C项表述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文化作品不能决定历史走向,故D项表述错误。故选

11、B。考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易)15.老百姓曾朴素地概括邓小平理论:“一块石头两只猫,三个梨儿四只鸡,五十加一百。”所谓“一块石头”,指的是改革开放和搞经济特区前无古人,允许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所谓“两只猫”,指的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得住老鼠的就是好猫”。那么所谓“三个梨儿”指的是A. 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答案A解析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三个梨儿是指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邓小平理论中评价工作是否有效的三个指标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提出来的 C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是老百姓概括的“一百

12、”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老百姓概括的“四只鸡”。考点邓小平理论(易)16. 从行为能力而言,在罗马法中,精神病人和幼儿没有行为能力,未适婚人包括“近幼儿”只有限制行为能力,他们未经监护人准可不能履行某些可能使其财产减少的行为,而且在新法中,未成年人受到保护。这体现了罗马法A、重私法,轻公法 B、重视司法程序C、重视平等原则 D、重视证据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罗马法对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的权利的保护,体现平等原则。考点罗马法(中)17.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

13、材料表明柏拉图(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答案B解析柏拉图通过“还剑是不是美德”的故事来鼓励人们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而不盲从,B项正确;AC分别是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观点,D项与材料不符,均排除。故选B。考点柏拉图的思想(中)18.英国学者阿伦布洛克说:“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所代表的思想,它对人的经验的价值和中心地位即人的尊严的坚持,力量是太大了,它们一旦被恢复和重新提出,就无法加以永远的压制”下列有关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认为美德来源于知识 B.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C.追求现世生活的享受 D.希望建立法治社会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认识与理解。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重视人的作用和价值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等,A符合题意;A是苏格拉底的主张;B是宗教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