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苏皖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4124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87310845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苏皖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412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苏皖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412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苏皖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412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苏皖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412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苏皖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412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苏皖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41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苏皖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52412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五河县苏皖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基础知识(83=24分)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逡(qn)巡 饿殍(pio) 庠(yng)序 拗(ni)他不过B.句读(du) 畏葸(s) 榫(sn)头 瓮牖(yu)绳C.攥 (zhun) 住 数(c)罟 监(jin)生 弃甲曳(y)兵D.经传(zhun) 宵柝(tu) 槁暴(p) 间(jin)或一轮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孝悌 约从离衡 要言不繁 士可忍孰不可忍B. 天涯海角 两全齐美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C. 寒喧 轻拢慢捻 旅游胜地 男儿有泪不轻弹D. 谪戍 撒手人寰 哀

2、声叹气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殊途同归,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C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D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任,从不患得患失,所以在这个有着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

3、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B. 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得到改善。 C. 要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D. 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雷锋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一直以来,各地在开展学雷锋活动过程中,都未能摆脱这样的“怪圈”。在这样的情况下, ,

4、。 , , , 。如此举措固然值得称道切实营造人人学雷锋、时时学雷锋的良好氛围一些地区推出各种鼓励政策而应当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旨在希望学雷锋活动能实现常态化但“学雷锋”的意义,绝不是靠硬性制度的约束实现的A. B. C. D.6.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善假于物也(凭借) 会盟而谋弱秦(使削弱)B.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树) 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 不及卢家有莫愁(比得上)D.又闻此语重唧唧(名词,说的话) 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7.下列句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B.虽有槁

5、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蒙故业, 因遗策8.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赢粮而景从 B.所守或匪亲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二、文言文阅读(21分)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

6、“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9.对下列句子中

7、划线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河东凶亦然 (凶:洪水浩大,来势凶猛)B、申之以孝悌之义 (悌:敬爱兄长)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耽误)D、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10.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焉:尽心焉耳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以:斧斤以时入山林; 然后以六合为家C、之:填然鼓之; 作师说以贻之D、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非銛于钩戟长铩也11.对“河东凶亦然”中“然”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然”指河东凶。 B、“然”指河内凶。C、“然”指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D、“然”指移其民于河内,移其粟于河东。12.这篇文章的三个部分

8、,每个部分都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句子,体现了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不具备上述性质的一项是( )A、寡人之民不加多。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斯天下之民至焉。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3.翻译:(9分,每句3分)(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三、名篇名句默写:(10*1=10分,11、12各4分,共18分)14.沧海月明珠有泪, 。 ,孤舟一系故园心。千载琵琶作胡语, 。 ,潦倒新停浊酒杯。空闻虎旅传宵柝, 。 ,往往取酒还独倾。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相逢何必曾

9、相识。 ,以手抚膺坐长叹。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蜀道难中,借黄鹤和猿猴来反衬,表现入蜀道路之艰险的诗句是:, , 。(2*2=4分)琵琶行中,写作者和琵琶女情感共鸣,表达理解、相知之意的名句是, , 。(2*2=4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共11分)昭君怨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15、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5分)答:_16、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_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共16分)吃出来

10、的血缘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似乎只有通过请客吃饭,才能建立起一种非同寻常的人际关系。中国人很看重人际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可靠的,又是“血缘”。所以,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总是要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为血缘关系,比如“父母官”“子弟兵”“兄弟单位”等等。血缘关系中,最亲的是母子。母子关系,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兄弟、乡亲,则是“同吃”的关系。“乡”这个字,繁体作“鄉”,甲骨文的字形是:当中一个饭桶(簋),一边一个跪坐的人。所以,乡,也就似乎“同吃一锅饭”的意思。实际上,只要是“同吃一锅饭”的人,比如部队里的战友,单位上的同事,也都多多少少有些兄弟般的情分。吃同一食物的人可以

11、被看作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食物是生命之源。吃了同一食物,就有了同一生命来源,岂能不是兄弟?所以,世界上不少民族都有这样的习俗:如果你能和他们一起共餐,哪怕是只吃一口食物或只喝一口牛奶,便不必害怕被视为敌人。当然,进餐的方式,也决不能是西方那种“分餐制”。尽管不少现代中国人也承认,分餐制科学、卫生、不浪费,但同时也认为,那种进餐方式太冷漠,太没有人情味,简直就是怠慢客人,好像怀疑人家有传染病。所以,越是大家都懂科学卫生,反倒不好意思分餐。相反,为了表示大家是“铁哥儿们”,最好是连别人的病也一并传染过来。要知道,“食人之食”是要“死人之事”的,那么无妨先“病人之病”。作为主人,无妨看作酒菜之外的又

12、一“投资”;作为客人,则无妨看作接受情谊的一种“表态”。总之,共餐的目的,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血缘的认同;共餐的目的,在于人情,在于血缘,而亲与疏、敌与友,竟在于“共食”与否。甚至真正的兄弟,也不能长期不共食。所以,在中国,分出去的儿子,嫁出去的女儿,总要寻找机会回“娘家”,回到母亲的身边共食。至少,年三十的“年夜饭”,是不可不吃的。这一回的家宴之所以尤为重要,在于它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对前一年已然存在的血缘关系,是肯定和确认;对后一年将要延续的血缘关系,则是预约与重申。不难想象,在那万家灯火的岁除之夜,一家人团团围坐,举筷共食,母亲重温自己“食物和生命的提供者”角色,兄弟姐妹重申自己是“吃同一奶水长大的人”,那可真是其情也切切,其乐也融融!17简述文中对“共食”一词的理解。(4分)答:_18、“吃出来的血缘”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5分)答:_19请结合文意,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7分)答:_六、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20.林黛玉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