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学案中图版必修2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87307029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学案中图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地理第3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学案中图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图版】2019年春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教材第48页探索1杜能提出农业区位论的条件: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区隔绝;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形成机制:根据前述各种假设,以及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追求地租收入最大的合理活动等前提条件,杜能给出的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RPQCQKtQ(PCKt)Q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2、;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地租收入R对同样的作物而言,随距市场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当地租收入为零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而成为某种作物的耕作极限。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接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的结果,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因农产品的生产择最大的地租收入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结论是:在孤立国内,将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中

3、心,同心圆状的6个农业圈。第一圈:园艺和乳畜农业带,距市场最近,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农产品,如鲜奶、蔬菜等。第二圈:林业带,为城市供应木材和燃料等。第三圈:作物轮作带,该带内作物6年轮作一次。6年中有2年种稞麦,分别用1年种土豆、大麦、苜蓿和野豌豆。这样,中间就不需要有休闲地。第四圈:谷草轮作带,谷物、牧草和休闲地轮作,7年轮作一回。第五圈:三圃轮作带,每年分别用三分之一的土地种燕麦、稞麦和休闲,3年轮回一次。第六圈:粗放畜牧带,生产牧草,实行粗放经营。在该带以外就是未耕的荒野。2“杜能环”毕竟是理想状况下的模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的符合这一理论,有的不符合,因为毕竟有很多因素诸如交通条件等不

4、尽相同,所以有些并不一定呈典型的环状。二、教材第57页复习题1与杜能的区位模式相比,现代农业生产的区位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农业区位分布。在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大城市的城市用地与城市边缘地带的农业用地形成激烈竞争。城市用地通常比农业用地获得的利润高。因此,城市边缘地带的农民,在期待土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后随时抛售的心理作用下,不愿在土地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劳务,使得农业经营趋于粗放。2在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中,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原始迁移农业中,人们几乎完全靠自然环境的投入获得农产品,环境条件是影响其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在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中

5、,人们投入大量劳动力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并采用各种办法恢复土壤肥力,如采用灌溉技术弥补天然降水的不足以提高农业产量,使得环境条件的影响趋弱。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越来越弱,市场、资金、交通、农业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越来越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3人类通过农业活动,一方面以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使地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在农田不断扩展的过程中,人们乱砍森林、滥垦草原,使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造成了土地荒漠化等严重的环境问题。(也可举农业技术的改革,如灌溉技术、化肥、农药的使用等例子,分析对环境造成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6、三、教材第57页思考1欧洲的农业模型呈同心环状分布,其农业饱和程度,以英国首都、比利时、荷兰、丹麦为中心向外围逐渐下降。这说明市场距离对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影响。2西北欧是农业高度饱和区,是欧洲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是欧洲的核心市场,以此为中心,农业集约程度向四周逐渐降低,这种分布符合杜能的农业区位论。课堂小结A级抓基础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利于作物中红色素的积累。同时,“地膜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红色产业”的发展,在山前绿洲上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红色作物种植区。据此,完成13题。1新疆发展“红色产业”的特殊地理环境要素是指()A水源B地形C气候 D土壤2推广“地膜滴灌”技术对新疆“红色产业”的

7、首要意义是()A节约劳动力 B节约水资源C减少田间杂草 D减轻盐渍化3“地膜”技术的主要作用是()A播种时间提前 B生长周期缩短C热量需求减少 D光照要求降低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新疆特色农业的发展条件。“红色产业”说明作物或果实的颜色鲜艳,而利于作物果实着色最好条件就是光照。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少,新疆由于夏季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农作物的红色素等固性物质容易积累,使农作物品质较好,可发展“红色产业”。现在新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红色作物种植区。故答案选C项。第2题,主要考查人类对农业区位因素以及意义。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少,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为水源,

8、滴灌将水直接作用于作物的根部,减少了水的用量,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与普通的灌溉方式相比,能大量节约水源,同时地膜覆盖能够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地膜滴灌”能够减少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对新疆“红色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故答案选B。第3题,主要考查农业技术的作用。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春季节,气温较低,不利于种子萌发,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起到提高地温的作用,利于种子萌发,达到“红色”作物提前播种的时间。因此“地膜”技术不但保水,还能够提高地温,提前播种时间。故答案选A项。答案:1.C2.B3.A读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完成45题。4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9、A大牧场畜牧业 B种植园农业C混合农业 D现代旱作谷物农业5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A劳动力投入多,科技含量低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解析:该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畜牧业各占一定比例,为混合农业。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生产灵活性强等。答案:4.C5.B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因素为()A水源 B土壤C地形 D热量7过渡带最不适合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A灌草种植 B畜牧业C小麦农场 D野生动物繁育基地解析:第6题,图中信息反映该地位于干旱地区,绿洲分布

10、在河流出山口处,所以影响该地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因素为水源。第7题,过渡带分布在荒漠边缘,不适合大规模的耕作业,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答案:6.A7.CB级提能力8下列地区与所列特色农业相匹配的是()A北疆地区苹果园、奶业、茶叶B海南岛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C渭河平原棉花、制糖、番茄、葡萄酒业D云贵地区烤烟、花卉、苹果园解析:海南岛可利用其纬度低、热量充足的优势,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答案:B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农业景观。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农业地域类型属于()A商品谷物农业 B混合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 D水稻种植业10据图判断()A箭头表示该地农业生产忙季和闲季错开B箭头表示该地农业生态系

11、统良性发展C水热条件决定着该地农产品类型和规模D该地位于我国太湖平原解析:第9题,图中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混合,属于混合农业。第10题,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这种基塘农业充分利用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利于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决定该地农产品类型和规模的因素主要是市场;忙、闲季错开是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故选B。答案:9.B10.B18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112题。1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

12、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ABCD1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A B C D解析:第11题,这是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以种植小麦和牧羊为主,其中牲畜主要卖到市场,作物除了卖到市场外,大部分作为牲畜饲料。第12题,(引用河水过多)过度灌溉,易造成土壤盐碱(渍)化,并能使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答案:11.D12.A13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 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

13、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解析:本题通过塔里木盆地商品棉生产基地的建设,考查了农场的分布、影响长绒棉生长的有利条件、限制性因素。第(1)题,结合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区为塔里木盆地。干旱是本区突出的特点,从而推知农场应分布在水源条件好的盆地周围绿洲地带。该区域为我国优质长绒棉基地,分析其有利条件时首先要结合当地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和人文条件考虑,然后找出与其“优质”有关的因素。

14、第(2)题,农产品的销售要从产品本身、市场需求、交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商品棉花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要从当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中的不利条件进行分析。注意要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如文字中提到的棉花收获季节,大量外地民工前来采摘,说明当地劳动力不足。答案:(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14阅读资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哥斯达黎加地形以山地为主,

15、有“火山之国”之称。下面为哥斯达黎加区域图和首都圣何塞气候图。材料二哥斯达黎加人口增长较快,每年需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与中国合作,在本国试种杂交水稻并获得成功,预计产量每公顷将达8 000千克。(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2)描述圣何塞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位于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尼加拉瓜,南连巴拿马。第(2)题,读图,圣何塞纬度低,各月均温都在20以上,全年高温,属于热带气候,气温年较差小。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约2 000 mm。海拔较高,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5月10月,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该地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为旱季。答案:(1)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