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世界”作文竞赛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2964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只眼看世界”作文竞赛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三只眼看世界”作文竞赛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三只眼看世界”作文竞赛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三只眼看世界”作文竞赛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三只眼看世界”作文竞赛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只眼看世界”作文竞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只眼看世界”作文竞赛(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市南山区第 16 届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高中组)获奖作文选登(高三)续试题:1956 年,普布洛桑然巴的第三只眼睛(The Third Eye)一书在西方出版,书中的主人公前额长着第三只眼睛,通过这只眼睛能预知未来,这使得 Third eye 的引申义(人偶然具有的直觉洞察力)为西方读者所熟悉。半个世纪来,第三只眼睛成为西方最畅销的书籍之一,也随之带动“第三只眼”的引申义在汉语交际中的流行。“第三只眼”即不以寻常的眼光,而是换个角度以更客观、全面、透彻的眼光看问题。请以“第三只眼看 ”(横线上可填入“深圳,莫言获奖,出国热”等等)为题,结合自己的感悟与认知,写出你的体会或表达你的见解。文体

2、不限,1000 字左右。第三只眼看樱花南头中学高三 朱古力 指导教师:谭长富或许每棵会飘舞的花树都能引起少女的遐想,当我第一眼看见樱花树时,我几乎立马就对它如痴如醉:满树烂漫,如云似霞。看一朵,有独特的美,看一树,有开放的美我甚至已经默默许下了要去某所大学的愿望,只因那里满校园的樱花,正好点缀一段梦幻的青春!但历史能使小女孩变成女愤青。当知道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后,我转变了很多本真的看法。被风一吹就满天飘的樱花,好像日本人那随波逐流的性格,谁能把他们带动,他们就跟着谁跑。仅在四月份开的樱花,五月份就“形单影只”,好似日本一些首相,在位时似乎轰轰烈烈,但很快就黯然下台还有,知道武汉大学最早的樱花怎么

3、来的吗?当年日冠强占武大为战地疗养区,为缓解士兵思乡之苦,他们种植了樱花。因为这一历史背景,我看樱花的眼光不再那么单纯。我看到的樱花不是洁白、不是淡粉,是令人纠心的血红,是令人沉痛的暗灰!把国家民族的历史扛在肩上时,会把原本脆弱的人锻炼得无比坚韧,但有时,它也可能束缚人们原本自然舒展的双臂,使我们压抑和疲劳,当我成为一个有自主思考能力的公民时,我意识到:是时候用第三只眼来看樱花了。近些日子,中日又因为钓鱼岛领土问题吵得沸沸扬扬,在中国许多城市其至发生了恶性的打砸抢烧事件,在中日多年的友好外交以后,很多人开始重新仇视起日本来。我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人是真正出于正义的愤怒,但我相信,很多人是披着“爱

4、国”的外衣在犯罪,还有很多人是边凑热闹边带有嫉妒地“报复”。在其他人都争锋相对或者面红耳赤时,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坐下来冷静想一想:一味地贬低日本客观吗?我们的“抵制日货”真的有意义吗?首先,现在的日本已经不是大唐时对中国俯首称臣的日本了,它比我们想象中的强大:小岛国能用极度贫乏的资源造出世界是顶尖的汽车,小领土有着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发达的旅游业,几乎照搬他国文化的日本有自己闻名海外的和服,寿司,古代宫殿和现代漫画,被我们称作“倭冠”的日本人,奥运会金牌拿得也不少而从承受苦难的能力上来说,日本人真的很坚强也很有素养,福岛核泄漏的阴影,没有使日本国民慌乱和彷徨,而是各界一起努力,以令人惊叹的重建速

5、度使日本几乎短时间就归于平静。这让我想起二战遭受原子弹重创的日本,不是沉沦和颓废,而是马上收拾烂摊子,夯实教育,发展科技,短短几十年便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原来日本的内涵有令人敬佩之处,如同樱花有很多值得赞美的地方。当我放下仇恨或偏激,我发现日本的许多精神的确可敬,樱花与日本的确契合。开花的时候淡然却又团结,颜色温和、低调却给人绚丽之感,飘零化作护花泥,换来的是下一个四月的美丽绚烂。樱花每一小朵微不足道,但几千几万朵联合起来却那般吸引人的眼球。我们是否应该学习一下这背后的勇往直前与齐头并进?或反思一下自己的狂妄或自私?第三只眼看樱花,我看到它不仅仅有飘零的烂漫,而且有值得赞颂和欣赏和风格,樱花是美

6、的,是细细体味才领略的优雅。放下多虑的繁杂,我想起沈从文先生的一句名言:“美丽总令人忧愁,然而还受用。”这恐怕是人类洞察美之后最真实的收获。第三只眼看独处华侨城中学高三 徐韵 指导教师:蔡红梅独处是什么?它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独处时,我们从繁杂的事务中抽身出来,反思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以及与宇宙中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据经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在古往今来大师的杰作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时,才会真正与大自然沟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7、南山。”五柳先生的独处独居天下皆晓,而他广为人知的不是他的幽居生活。而是他平和、淡然的处世情怀,厌倦了尘世的纷繁杂乱,一人独自居住在“陋室”中,他与他自己的灵魂一起生长着,他懂得自己真正想要些什么。表面上,他看起似乎是与世界脱节的,但事实上他是与自己以及这个世界联系得最为密切的一个完整的灵魂个体,因为他懂得独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独自一人弹奏,弹出自己的灵魂,处于幽篁中,感受明月浸入深林的几束光线。与自己的内心交流,用琴声抚慰自己心灵的创口,让宇宙中的神秘力量充盈周围。在那时,才能真正懂得“独”的智慧吧。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8、,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一种能力。反之,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缺陷。我认为人之所以需要独处这一能力,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就是将新的经验放在记忆中某个恰当的位置上,将外来的事物进行自我消解,这样,自我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而又生长着的系统,并且这还会影响他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交往。独处这一能力的具有与否与性格爱好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交友的人,只是无论怎么乐于助人或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生活的必需。也许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但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简直是一场灾难。没有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是一个灵魂空

9、虚的人。世上正有这一些人,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表面上他们看起来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因此,我对此只有一个解释,即连他们自己也感到了自己的贫乏。学会独处,在安静的空间中思索出自我的价值。给自己一个休息心灵的时间,不是在沸腾的交往中辩认自我,而是在安静的独处中反思人生。心中不是乱,就是空,不乱不空,宁静又充实,谓之澄明。第三只眼看长安华侨城中学高三 郑溢美 指导教师:孙琳她,是那简牍里深藏的墨迹,带给人无法言说的美丽与忧愁。她,是青铜器上镌刻的记忆,带给人难以志怀的沉稳与大气。她,宛如华盖上

10、镌刻的星辰,宛如皇冠上烘托的金乌,宛如一袭青纱下的曼妙歌舞。她,便是长安。长安,有着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刻骨铭心的记忆,有着或豪放飘逸或沉郁顿挫的诗意。杜甫的水边多丽人,王维的柳色春山映,岑参的雪后似春归,杜牧的回望绣成堆在那个裘马轻狂的时代,该有多少胸藏万壑的少年,不经意地叩开长安城门,却失意地发现,这里根本没有他们想要的“青云梯”。原来,魅力四射的长安,对才子的要求竟如此苛刻,不属于你体制下塑造的人才不得入内。长安,你的底气源于文人生命的呐喊。男子立世,“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然而雄风消歇的史马迁,只能在长安的体制中悲愤呐喊,“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

11、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是啊,你宁可跪着生,不肯站着死,肩头承载历史使命,你怎可独死?于是,一部史记和着血泪而来。长安,你的厚重源于大贤的铮铮硬骨。“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之载,丹青所画,何以过于卿?”这是李陵对苏武的盛赞。是什么支撑苏武十九年?是什么支撑他不为威服,不被利诱,艰苦卓绝,视死如归?是长安。长安,你的闪光源于爱国志士的忠诚爱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对长安,他是爱恨交加。让高力士脱靴,令杨国忠捧砚,请杨贵妃研墨,“戏万乘如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得罪禁苑深处的重量级人物,诋毁的力

12、度可想而知。结果龙颜不悦,一句“此人固穷相”,就被赐金放还。长安,是文人展示才情的舞台,也是文人的伤心地。铭记长安,是一种对待历史的态度,忘记长安,却更是一种豁达与宽容。我们要忘记的不是那些璀璨夺目的历史,不是那些“歌之临空,则化为虹霓;歌之坠地,则凝作金石”的文人的呐喊,而是那些时时刻刻潜藏于辉煌背后的虚荣感,是那些因战乱与纷争而杯盘失措的失落感。这种失落感与虚荣感是民族的两大软肋,铭记长安者,在于激起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而忘记长安,则是要有正视现实的勇气。诗人兰波说:“生活正别处。”可在真实的空间中,能容你栖身之处又在何处?现实不是长安,人们常常在一地鸡毛的琐屑繁杂中丧失自我,无地自容,忘

13、却了达人志士们铮铮铁骨的傲然。现实不是长安,中日钓鱼岛之争愈演愈烈,人们砸日货店砸日系车,在非理智中忘却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之忠告。一番思索后,才知长安的魅力。长安,你给了历史以缓步徐行的机会,让文化得以繁衍生息,让人们有心灵栖息之地,让现实的人们有了反省的空间。让我们回望长安,在繁华到极致的背后,用我们的第三只眼扫射迷雾,给受害的对手一次解围,给假以正经者和论敌一个教训,给现实一次反思的机会。第三只眼看魏晋育才中学高三 苏蔓菲 指导教师:王剑武那是一个真正的乱世。社会黑暗,政治动荡,黎民苦不堪言,王朝更替不休,但却有一阵风,一阵荒诞怪异又无比激烈的风,从玄虚的某处,吹向隐士的竹林,发

14、出清响,再吹到兰亭的山水之间带走流觞,最后以一种无可抵挡的傲然姿态涤荡整个世间。对于那个乱世,大多数人其实不甚了解,只不过从竹林七贤的笑傲山林,刘伶的醉死则葬,或曹植遭兄弟迫害以及“五石散”中窥得一斑。但事实上,那个年代中,产生了历史上数不尽的一等一的可爱人物,尽管他们的不羁看似放浪,他们的悲伤看似消极,他们的追求看似荒诞。对于他们,我们往往不是用一个客观的、全面的、透彻的角度去看待。所以,不妨用第三只眼去看魏晋,去看看那个乱世,去领略魏晋名流之风清骨峻,去体会那个时代的伤感无奈。魏晋名士,身处大动乱、大分裂的乱世,比任何人都深刻地领悟生之弥艰,命之短暂。从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15、,去日苦多”到陶渊明的“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无不浸透生命短促、人生坎坷、欢乐少有、悲伤常多的感喟。孟德之诗章,全无东汉流行的华丽藻饰,只有身逢乱世,渴望于短暂人生中完成夙愿的执着,而无亮色之感叹亦是抒发着岁月流转的无奈与洒脱。无奈与洒脱,看似矛盾,其实不然面对时光流转人虽然无可奈何,但亦能选择以洒脱的心态去面对过往的得失荣辱。正因为他有忘怀得失,死生不介于心的洒脱,才能写出“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的诗句,可谓“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那个乱世之中的真名士,得以善终的了了无几。不说醉死山岭的刘伶虽早逝但也是抑郁而终,想想死于司马氏排除异己

16、倾轧中的何晏、嵇康;死于“八五之乱”的张华、潘岳、陆机;死于东西晋改朝换代斗争中刘琨、郭璞,无不令人唏嘘不已。那个乱世中的人们,发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咏叹调,咏叹风骨,赞颂高洁。他们摒弃礼教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解放与真我的纯洁,在精神领域的开拓与放逐令人钦羡。人们常常误解他们的“放浪形骸”与“因寄所托”,常常误解他们的抗争。自“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以及“被褐出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对对门阀世族压迫的抗争,以及竭力在浊流中维持自身高洁的可贵。再如阮籍所咏:“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可见,他们并非消极地放纵,而是积极地追寻,渴慕改变这世间。尽管有悲伤地低吟“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可是更有这样的高唱:“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他们在我眼中是如此的可爱,他们的哀伤在我眼中是这般深沉,我感谢历史,没有让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